美国打伊拉克的再反思

2010·9月19日,美军最后一个作战旅撤离伊拉克。从2003·3·20起,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打了7年半,造成4400多名美军死亡,战费已超过7000 亿美元。

曾几何时,有些人一味谴责美国对伊战争,为了利益,为了石油,干涉伊拉克内政、侵略伊拉克、霸权主义·等等

香港《文汇报》9·2日刊出社评仍然说:“历时7年的美伊战争,不仅使美国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命伤亡,导致美国严重的国内政治对立和国际形象损害,终以失败收场,而且留给伊拉克深重的战争创伤。美国黯然撤出伊拉克战场,既为撇除沉重包袱,更为重新调整全球战略。但美国若不吸取伊战失败的教训,企图继续寻找新的“假想敌”,推行霸权主义,必将重蹈伊战失败的覆辙。”

这类“失败说”是有什么依据呢?

在所谓“国际警察”、“霸权主义”的谴责声中,美国很狰狞可恨。最近几年,美国消灭“主权国家”萨达姆、“主权国家”南联盟、“主权国家”阿富汗;美国还要求“主权国家”卡扎菲下台;……总之美国的触角伸向了全球,干涉别国内政,到处“侵略”。

问题是,美国人既没有侵占土地,又没有掠夺财物,也没有赖在那里死也不走,局势稍安定,即全部撤军,怎么就成了侵略了?而且美国人是在做赔本买卖:不仅要花费高昂的军费,而且还没有战争赔款,还要出钱帮助战后重建。

美国人权运动的先驱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罗斯福生前曾提出,美国不应该只考虑自己国内的事情,还应该为世界上所有生活在极权黑暗统治之下的人民争取人权。她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作为一种理念写进了美国的宪法。也就是说,美国人用他的宪法精神在全世界主持公道、以维护正义为义务,以天下民主自由为己任。

民主、人权是幌子码?美国总统在国内不实行民主、人权和自由,他的总统当不上,当上了的也干·不下去。为什么它在国际社会就一定是借民主、人权推行霸权?!

如果推进民主、保护人权这些道义追求只是作为发动战争,谋求现实利益的幌子的话,那么这个幌子来掩盖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

实在想不出,还实在看不到真实目的是什么?

诸如2001·10进攻阿富汗,介入索马里内战、出兵卢旺达等等。帮助那里的人民推倒了野蛮独裁政权,通过人民选举行,建立起民主政府。托马斯·潘恩写过一本《常识》,宣称,“美国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整个人类的事业。我们有能力开创一个新世界。事实证明,人权并不是美国的手段,人权就是美国的目的。

再举一个国家“人权高于主权”的例子。回想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美国的理由是那里发生了人道主义危机,美国不可坐视不管。有些人也认为,这是一场侵略战争,美国此举的目的是通过控制南联盟来遏制俄罗斯,推进北约东扩。但事态的发展出乎他们的意料。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俄罗斯迫使南联盟接受了北约的停战条件,而被中国视为“民族英雄”的南联盟主席米洛舍维奇不仅在战后本国的大选中败北,而且被他的同胞——塞尔维亚警察逮捕后送到国际法庭受审,被判处反人类罪等10多项罪名后死在狱中。捷克参与了北约的这次军事行动,当时的总统哈维尔1999年4月在加拿大国会发表演说时说:“科索沃没有可以使某些人感兴趣的油田,任何北约成员国对科索沃没有任何领土要求,米洛舍维奇也没有威胁任何北约成员国或其他国家的领土主权。尽管如此,北约却在打仗,正在打一场代表人类利益、为了拯救他人命运的战争,因为正派的人不能对国家领导下的系统性地屠杀他人坐视不管,正直的人绝不能容忍这种事!”

其实,人道主义干预是受到联合国认可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的军事行动也是经联合国同意的。所谓“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其实也就是联合国的目的之一,是联合国的“世界霸权”。比如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尔·安南在战后(1999年9月)这样说:

“主权绝不是一张容许国家践踏人权和人的尊严的通行证,主权意味着责任,而不仅仅是权利。

其实,道理更是很简单,有些人愣是想不明白。以我们的家庭为例,家庭成员间的纠纷,绝对是家庭“内政”,外人是不得干预的,但是当家庭矛盾上升为严重的虐待、迫害、甚至产生了严重的伤害后果,(如把老婆孩子打伤了或打死了),邻居、路人也会大喝一声,出来制止。这时候家庭中家长的行为就不是这个庭“内政”了,国家公权更会对这个家庭的所谓的“内政”进行干预,并对施暴者作出制裁。

个别政治家可能会把人权当手段,但对民众而言,人权就是目

的。

反美英雄·本·拉登声称:要把人民从西方、从阿拉伯暴君和他们的追随者统治下解放出来。但他的行为只是产生了新的恐怖、新的战争、新的痛苦,和他自己的毁灭。美国的干预,阿拉伯人民已经认识到:狂热的伊斯兰教徒、反西方的恐怖行动没有给他们带来繁荣与安全。

被侵略后伊拉克实现了民主选举·,人民生活比萨达姆时代幸福,中国同伊拉克的官方交往和经济的互惠往来也显然比过去多了。

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中国从伊拉克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石油利益。2002年前中国每年从伊进口石油约5-7000万吨。而2009上半年进口就达到9077万吨;是战前的3倍。中国石油公司和伊拉克北方石油公司合作的伊拉克瓦西特省艾哈代布油田,石油储量约为10亿桶,中方投资额约30亿美元,合同期限23年,并可依据实际情况延长。预计3年内原油日产量可达2.5万桶,6年内将形成日产11.5万桶的生产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