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公岩軌道專用橋爲何修了這麼多年,困難程度超乎想像

對於每天開車經過鵝公巖大橋的重慶市民來說,一定對旁邊正在施工的“姊妹橋”相當熟悉,這就是鵝公巖軌道專用橋。

作為重慶軌道交通環線的重要控制性節點工程,該橋建成後,不但將南岸區與九龍坡區串聯了起來,同時也將成為重慶這座橋都又一條靚麗的城市風景線。

鵝公巖軌道專用橋為何修了這麼多年,困難程度超乎想象

而對於鵝公巖軌道專用橋,重慶人也有很多疑問,比如:重慶現在的交通這麼堵,為什麼不再修建一座公路和軌道的兩用橋,單純的修建一座橋過地鐵,是否太浪費了。另外就是,這座橋修了好多年,竣工的日期一拖再拖,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

今天,小編就結合收集到的相關資料,來為大家做個解答。

鵝公巖軌道專用橋為何修了這麼多年,困難程度超乎想象

鵝公巖軌道專用橋為何不修成公軌兩用?

其實早在上世紀,鵝公巖大橋規劃建設之初,當時就預留了輕軌的線路,換言之,現在的鵝公巖大橋,當初就是公軌兩用橋。

不過,由於城市的發展速度太快,當初預留的輕軌線路,後來變更為地鐵的設計。這樣,鵝公巖大橋預留的空間已經無法滿足地鐵建設的需要了。

鵝公巖軌道專用橋為何修了這麼多年,困難程度超乎想象

所以幾年前,為了解決海峽路的擁堵,鵝公巖大橋索性拆除了兩側的人行道,拓展成為了機動車道。最大程度的提升了大橋的通行能力。

同時,由於現有的鵝公巖大橋兩側已經沒有多餘的路網來銜接公路大橋。因為就算把橋面修再寬,兩頭的道路還是一樣的擁堵。所以,這也是一個無奈的現實:大公館——海峽路——四公里一帶的擁堵將會長期存在。

鵝公巖軌道專用橋為何這麼難修?

2014年,鵝公巖軌道專用橋正式開工,按照最初計劃,有望於2017年完工。但由於施工難度大,鵝公巖軌道專用橋於2018年5月6日才正式合龍。按照目前的進度,估計至少要到2019年底,才能全面竣工。

鵝公巖軌道專用橋為何修了這麼多年,困難程度超乎想象

這座大橋為啥這麼難修,小編儘量用最簡單的語言描述清楚:

簡單說來,就是鵝公巖軌道專用橋為了外觀和鵝公巖大橋保持一致,必須採取和鵝公巖大橋同樣的懸索工藝。但是麻煩的是:當初鵝公巖大橋可以在兩岸的山體插入重力錨,靠大自然的力量來分擔橋體的重量。但是如今,新修的鵝公巖軌道專用橋已經沒有了這種可以利用的環境條件,必須靠自身的設計,支撐起整座大橋,所以,施工方創新的提出了先斜拉,後懸索的方案,解決了這個巨大的難題。

鵝公巖軌道專用橋為何修了這麼多年,困難程度超乎想象

鵝公巖軌道專用橋全長1650.5米,為五跨連續鋼箱梁雙塔雙索麵自錨式懸索橋,600米主跨長度在世界同類橋樑中位居第一。

最後,讓我們一起向這些辛勤的建設者致敬,明年,重慶市民就可以坐著地鐵,穿橋而過,俯瞰長江的美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