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銳評|懲治「蠅貪」須持續發力

“上半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4.53萬個,處理6.15萬人,其中村幹部佔61.28%。”日前發佈的2018年全國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情況“半年報”顯示,村幹部是扶貧領域的違紀主體。再往前看,8月初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盤點了上半年網站通報的515起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同樣可以發現,違紀人員中村居幹部最多,達322人,約佔處理總人數的60%。

蟻穴雖小潰大堤,“小蒼蠅”也會成為“大禍害”。一些村幹部,“官”雖不大,卻“全天候、全科型”掌管著農村事務和事關村民利益的大事小情,集管人、管財、管物等多項權力於一身,不但腐敗風險係數比較高,而且過去一個時期還處於被忽視的“監管盲區”,這就導致了一些地區“蠅貪”亂飛。如,有的把“黑手”伸向貧困群眾的低保金、救助款、危房改造資金,挖空心思騙資金,層層設卡要好處,任性妄為狂斂財;有的與黑惡勢力狼狽為奸、沆瀣一氣,藉助黑惡勢力的庇護,橫行鄉里、欺壓百姓;有的依仗背後的“保護傘”,面對村民的舉報公然叫囂“你們告到哪,禮送到哪”,甚至膽大包天“盯梢”巡察組、調查組,威脅證人……在“蠅貪”中,“貪汙時間長”“手段直接、拙劣”“抱團腐敗突出”等問題比較典型,不僅嚴重侵害了基層群眾切身利益,也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直面群眾“痛點”,堅持以群眾最關切、反映最強烈、最急需解決的問題為導向,持續發力、精準施治。各級黨委、紀委通過強化對村居幹部的監督監察、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延伸巡視巡察觸角等舉措,狠拍“蒼蠅”、嚴懲“微腐敗”,將反腐敗高壓傳導到最基層,把全面從嚴治黨覆蓋到“最後一公里”,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取得明顯成效。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嚴懲“蠅貪”須臾不可停歇!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工作報告指出,“蠅貪”成群,其害無窮。《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明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屬於監察對象。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在扶貧領域有剋扣群眾財物、拖欠群眾錢款、吃拿卡要等行為的,從重或者加重處分。要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找準定位、服務大局,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重點查處和糾正貫徹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弄虛作假問題,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職能部門監管職責不落實問題,嚴肅查處貪汙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強佔掠奪等行為,讓“蠅貪”沒有“立錐之地”。

落實中央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就要擦亮監督監察“探頭”,緊盯群眾通過巡視、信訪等渠道反映的突出問題,把懲治“蠅貪”同掃黑除惡結合起來,對民憤集中、性質惡劣的重點督辦、限時辦結,對典型案例一律通報曝光,對工作推動不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嚴肅問責,做到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集中整治什麼問題,決不放過任何一個“蠅貪”,以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紮實成效取信於民。

來源 │ 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