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引擎”發力 打造創新之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是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的,只能是大而不強。強起來靠創新,創新靠人才。

當前,我市正在按照總書記的囑託,充分發揮省會優勢,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助推全市跨越趕超。

氫能源被稱為最清潔的能源,是21世紀極具發展前景的新能源之一。2017年7月,由中國重汽研製的國內首臺零排放、氫燃料電池新能源汽車在濟南成功下線。

量子通信被業內人士稱為站在風口上的“風語者”。2017年9月,全球首個商用量子通信專網在濟南正式運行,標誌著被譽為通信“黑馬”的量子通信有了實質性進展。

燒燙傷了,需要植皮,從小白鼠身上取一塊就搞定了,還能無疤痕癒合,這樣的奇蹟就出自濟南一家公司之手。位於“濟南藥谷”的濟南磐升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世界上首家成功利用動物身體再生人類皮膚的公司。

……

世界領先、全國第一、行業領跑……近年來,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在濟南不斷問世。

創新是歷史進步的動力、時代發展的關鍵,位居“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創新興則國興,創新強則國強,創新久則國家持續強盛。於濟南而言,創新是走在全省前列的核心驅動力,更是實現“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發展目標最為倚重的矢量推進器。

創新,需要制度不斷革新。體制不順,改革發展沒有活力;機制不新,幹事創業纏繞羈絆。近年來,濟南在體制機制方面的創新不斷“提擋加速”。為了真正把好鋼用到刀刃上,濟南一口氣新設了兩個局——投資促進局和城市更新局,分別對應招商引資和棚改舊改。從“多口管理”到“專業管理、多口服務”,體制機制的理順、幹事創業力量的集中、專業服務力量的整合,讓招商引資和棚改舊改如虎添翼。為了提高行政效率,濟南率先實施大部制改革,構建起了“大水務”、“大綠化”、“大交通”、“大建設”、“大外事”格局,從體制上解決了職能交叉、多頭管理、推諉扯皮問題;濟南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所有市直部門授予高新區“2號章”,賦予其與市直“1號章”同等權力,高新區探索出的“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發展模式以及KPI考核等做法,得到國務院大督查調研組的充分肯定。為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濟南建立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容錯免責機制,為敢想的人“開綠燈”,為敢幹的人“兜住底”。

近年來,濟南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第一動力,大力推進產業創新,聚焦打造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量子科技等十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崛起,一批新技術、新產品紛紛湧現。浪潮集團高端容錯計算機、高性能服務器、網絡設備、大容量存儲器、雲服務終端等雲計算產業鏈全國領先,“高端容錯計算機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重汽集團已形成九大系列1700多個車型,技術水平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已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濟南二機床自主研發的大型快速高效數控全自動汽車衝壓生產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齊魯製藥的抗生素類原料藥、抗腫瘤類原料藥等產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聖泉集團擁有亞洲最大的酚醛樹脂生產線,呋喃樹脂產銷量居世界第一位,在全球首創生物質石墨烯並率先實現商用。

科技創新離不開平臺載體的支撐。濟南擁有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信息產業高技術基地、國家動漫產業基地、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級平臺載體,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成為全國第三家投入運行的千萬億次超算中心,量子技術研究院成為國內量子科學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為我市信息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平臺支撐。作為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平臺、國家級創新藥物孵化基地,我市生物製藥研發和產業化能力在全省居於優勢地位。在交通裝備、機械裝備、新材料等產業領域,我市擁有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29家,主導制定了多項國際標準,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取得較大進展。伴隨著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和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的建設,我市力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藥物等領域實現突破。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人力資本特別是高素質人才資本躍升為第一資源。為了引進優秀人才,我市出臺了含金量極高的“人才新政30條”,著力推進人才培養、評價、流動、激勵、引進和投入保障等機制改革,加快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人才管理體制。圍繞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我市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2017年,全市新增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46家,總數達148家。其中,眾創空間114家,孵化創新創業團隊1641個;市級以上科技孵化器34家,孵化器總面積120萬平方米。

如今,創新這一發展引擎正催生出強勁的新動力,牽引著泉城濟南劈波斬浪、砥礪前行,一座充滿活力的創新之城正加速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