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團圓中秋 砥礪家國情懷 激發使命擔當

皓月雲舞,情聚中秋。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

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一道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承載著人倫孝悌的血脈親情、民族團結和國家一統融合的願望,具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每逢中秋佳節,品餅賞月都是家人團聚最溫馨的時刻。中秋團圓,也越來越成為傳統文化的濡染、對家國情懷的致敬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秋之際,月圓之時,漢族“摸秋”,湖南侗族“偷月亮菜”,傣族“拜月”,苗族“跳月”,臺灣高山族“託球舞”……各地區各民族過節習俗異趣紛呈,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的中華民族中秋節的文化多樣性

“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月餅是中秋節的“標配”,其間蘊含著濃濃的“家國味”。“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一首首流傳千古的詩句中,人們就能夠品味出濃濃的“家國味”。事實上,每到中秋,即便遠在他鄉異域,中華兒女面對共同的皓月也會產生心靈共鳴。這既是文化積澱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也是文化認同深層心理元素

情懷如夢,家國在心。“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深愛著腳下的土地。”無論時光如何流逝,炎黃兒女心中都有著恆久不變的中秋情結,都有著

扣動心絃的家國情懷。作為文化基因的紐帶,家國情懷的相承,中秋就承載著深厚的故鄉情、家國情。皓月當空下,這種“家國情”,既體現在“家”和“國”概念的相得益彰,也體現在傳統家國情懷和現代愛國精神的水乳交融

家國情懷是“中國夢”的臍血,“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脈動。40年改革開放,憑著一股逢山開路的闖勁,憑著一股滴水穿石的韌勁,中國經歷了從“觸電”“觸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巨大變化,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託舉起了覆蓋13億多人的全球最大社會保障網,創造了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的脫貧奇蹟。“行百里者半九十”,而今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征程中,縮小城鄉間發展差距、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等等,都需要

涵養家國情懷,聚合築夢力量

大時代呼喚大擔當,新起點要有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向著夢想進發,13億多人民群眾就應在家國情懷指引下,勇做新時代的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銳意進取、苦幹實幹,矢志奮鬥綻放人生最美芳華。

「秦平」团圆中秋 砥砺家国情怀 激发使命担当

網信陝西 ∣ 權威 準確 及時

「秦平」团圆中秋 砥砺家国情怀 激发使命担当

◀◀◀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