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巧劲,促成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人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通过学习、广泛吸收知识,从而不断丰富和壮大自己的过程。

使巧劲,促成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也是一个知识量的积累过程。知识量的积累是人的成长、提高和壮大的基础和前提,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若要真正实现将知识转化为素质和能力,切实达到凭借知识的力量使自己一步步走向强大的目的,还必须要经历一个由量到质的转变过程。

使巧劲,促成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记得女儿在读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数学成绩还不错。后来,在一年级下学期,她的成绩就突然降了下来,每次考试总是6-70分。我把她的试卷拿来一看,发现她的基础知识和直观计算题一般都对,问题就出在应用题上,应用题基本上是空白。这问题怎么解决?要知道对小学生来说应用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并且应用题难就难在它是一类将孩子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的一种思维训练型的题,是对基础知识的升华。这种转变和升华能不能顺利实现关键在于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不是能顺利适应过来,如果适应了就可化难为易,往后就会一马平川;如果没适应,那么就会越来越难,以后还会够她纠结一阵子的,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所以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我们要像开车转急弯一样小心加耐心,不能急,慢慢来。我开始不动声色地问她:“你对自己的分数满意吗?"她天真地说:”老师说还算多的呢!"我看着她高兴的样子真是无语了。我想,如果这时去教她的话,她一定不会很在意,也难讨到效果,反正试卷,老师可能也都讲过,她的答案也都改正过来了,于是就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说:“嗯,那就好。”可问题却一直压在我的心头,为了能一次性彻底地解决问题,我想,眼下只能等待机会了。没过多久,期末总复习来了。一天下午放学后,她拿着一张试卷要我教她做题。我拿着试卷一看,满试卷全都是应用题,这大概是老师安排的一次专题训练吧,我想。可她一个都不会做,怎么办呢?我觉得这时决不能直接教她怎么做,只能慢慢地去引导。这第一题大意是:学校图书馆有36本书,别人借走了12本,还剩多少本?我当时装着若有所思的样子反复读题,她也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可就是谁都不知道还剩多少本。读了几遍后,估计题目的意思她也理解透了,于是我说:“这到底还剩了多少本你应该知道吧?”她睁大眼睛说:“我哪知道?”我说:“你不是早就学会了算的本领吗?你不知道的你会算啊?”果然,一语惊醒梦中人“哦——明白了!”她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然后抢走试卷喜出望外地跑去做题了。经这一次,往后基本上就不用教应用题了,有时遇到问题最多也就是给她解释一下题意就行。结果她在一年级期末考试中大获全胜。

使巧劲,促成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在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其实通过一番努力后我们离成功已经很近了,只有一步之遥,可就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促成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转变和升华而最后导致功亏一篑。最后想到柳青老师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