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動力困境:4S店月均賣4台 上半年應收帳款和存貨366億

2018年以來,濰柴動力(000338.SZ)並不順利:經銷商退網、英致銷量“跳水式”下滑、營收淨利增速減緩。在此情境下,濰柴動力頻頻發佈回購計劃試圖增強市場的信心。

作為濰柴動力的全資子公司,濰柴(重慶)汽車有限公司(簡稱“濰柴重慶”)2018年被爆出經銷商四年來鉅虧。武漢一經銷商向長江商報記者透露,目前已籌建了維權委員會,全國有逾20家經銷商參與集體維權,初步統計四年來累計虧損約2億元。

與此同時,根據新浪汽車大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份,濰柴重慶汽車累計銷量4443輛,平均每月銷量僅為635輛。若分攤到全國在網170多家經銷商,相當於每家經銷商月售約4臺。按月銷數據計算,2017年12月至今年7月,8個月時間濰柴重慶銷量跌幅達65.8%。

財報顯示,作為母公司濰柴動力今年上半年也出現增速變緩。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營收淨利分別同比增長13.76%和65.76%。但與2017年相比,上半年營收淨利增幅分別下降56.14%和81.64%。其中,2018年上半年扣非淨利增速僅為64.58%,還不及2017年同期扣非淨利增速的一半。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濰柴動力應收賬款155.2億元,同比上漲13.4%,是同期淨利的3.5倍。存貨210.51億元,同比增長9.98%。

對此,長江商報記者多次致電濰柴動力,但均無人接聽。

汽車觀察員肖紅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認為,背靠濰柴動力,英致品牌本該擁有很好的資源。但如今上市已有5年,在乘用車市場已鮮有聽聞。從乘用車市場來看,這5年誕生了不少新品牌,因此英致的潰敗主要源於廠家研發滯後,對市場把握不足,產品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肖越建議,如果英致能抓住新能源再次發力,可能還有望突出重圍。

全國超20家經銷商維權涉資近2億

濰柴重慶經銷商集體維權還在持續。

資料顯示,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內燃機研發製造龍頭企業,濰柴動力於2009年控股嘉川公司,並於2012年3月收購嘉川公司剩餘股權,使嘉川公司正式成為濰柴動力的全資子公司,之後更名為濰柴重慶。2013年年底,濰柴重慶正式宣佈進軍乘用車市場打造“英致”品牌。

作為被列入2013—2015年重慶汽車工業級零部件重點項目,當年濰柴重慶放出極其誘人的招商政策,即對經銷商承諾申請的A級店,廠家補助200萬,通過驗收後一次性補貼30%,剩下的按提車數量返還,單車按1.8%返還。

濰柴動力還給出新車規劃,2015年兩款新車,2016年4款新車,2017年6款新車。尤其是全尺寸高端皮卡P80和中型SUV U80兩款新車頗受經銷商期待。

然而,濰柴重慶給經銷商們畫的“大餅”,在隨後幾年並未實現。

資料顯示,2014年至2016年濰柴重慶承諾的多款新車型並未上市。濰柴重慶汽車官網顯示,截至目前英致汽車也僅有4款車型,其中G3、G5為兩款低端SUV,737、727為兩款家/商兩用基礎型MPV。

一位武漢經銷商向長江商報記者反映,濰柴重慶這幾款車型缺乏市場競爭力,濰柴承諾的廣告也未兌現。“濰柴管理層也頻繁更換,造成商務政策反反覆覆,溝通十分困難,一些促銷活動很難進行。”

該經銷商認為,濰柴重慶沒有完成當年的承諾的新車上市計劃,是造成目前經銷商鉅虧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求濰柴重慶補償其部分損失。據介紹,目前全國濰柴經銷商籌建了維權委員會,有超過20家經銷商集體維權,各地經銷商統計4年來累計虧損約2億元。

不過,在一份發給經銷商的函中,濰柴重慶對上述看法並不認同。該函顯示:“我公司按約定全額退還保證金和賬戶返利款項”,並表示將對經銷商採取不合法、不合理方式主張權益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對於上述情況,長江商報記者多次致電濰柴動力,但一直無人接聽。

英致前7月累銷4443輛,8個月銷量下滑超六成

車型更新慢,在售車型銷量也急劇下滑。

根據新浪汽車大數據中心顯示,2016年濰柴重慶銷售達3.43萬輛,但到2017年銷量跌至1.28萬輛。然而,截至今年7月份,濰柴重慶汽車累計銷量4443輛,在所有品牌中排列第90。按此計算,平均每月銷量僅為635輛。若分攤到全國在網170多家經銷商,相當於每家經銷商月售約4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銷量腰斬後,今年濰柴重慶汽車銷量更是出現“跳水式”下跌。新浪汽車大數據顯示,2017年12月銷量為1502輛,2018年1月銷量直接跌至858輛,跌幅達43%。此後,這種跌勢一直貫穿今年上半年,截至2018年6月,濰柴重慶汽車銷量已跌至489輛,7月份銷量微漲到513輛。但即便如此,2017年12月至今年7月,8個月時間濰柴重慶銷量跌幅達65.8%。

從具體車型來看,英致727、英致G5、英致737銷量排名前三。其中,2018年1-7月,英致727累銷2583輛,位居第一;英致G5和英致737位列第二、第三名,分別累銷627輛和625輛;這三款車型銷售輛佔濰柴英致總銷量86%。銷售最差的是英致G3,今年前7個月累銷僅581輛。

與去年同期相比,2017年1-7月份,濰柴重慶累銷達6682輛,2018年前7月份總銷量則同比下滑33.5%。

上述經銷商認為,濰柴重慶銷量下滑最主要原因是其產品品質已遠遠不能滿足客戶需求,即便銷售量最好的英致727、英致G5、英致737,配置上也落後於同級車型。英致四款車型沒有一款搭載ESP車身穩定系統,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弱。

在產品質量上,濰柴重慶也曾出現安全隱患。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8月,濰柴重慶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召回部分2015年款英致737 1.5L MT乘用車,共計124輛。原因是碰撞傳感器工作異常,可能出現氣囊警告燈點亮,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安全氣囊誤點爆或車輛達到點爆條件下不點爆等情況,存在安全隱患。

事實上,濰柴集團也意欲加快輕型車上市,按照預期輕型車板塊最遲五年實現盈利。但濰柴動力2017年年報顯示,濰柴重慶淨虧損就達3.97億元。

上半年應收賬款超150億達淨利3.5倍

一直以來,濰柴動力作為重卡龍頭企業,在商用車領域也經驗豐富。然而,從財報上看,今年上半年濰柴動力增速明顯放緩。

2018年半年報顯示,濰柴動力實現營收822.64億元,淨利潤43.9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76%和65.76%。然而2017年同期營收和淨利增幅分別為69.90%和147.40%。其中,2018年上半年,扣非淨利增速僅為64.58%,還不及2017年同期扣非淨利增速的一半。

與此同時,2018年上半年濰柴動力應收賬款達155.2億元,而去年同期為137.3億元,同比上漲13.4%,是同期淨利的3.5倍。其中,一年以內估計發生違約的應收賬款金額達27.93億元,相當於同期淨利的63%。

此外,按單位分,有10個客戶累計應收賬款達3.71億元,其中累計壞賬達3.54億元,準備計提比例高達95.42%,涉及訴訟、財產已查封等。

從存貨看,上半年濰柴動力存貨達210.51億元,與去年同期198.51億元相比,增長9.98%。同期,濰柴動力流動資產為1088.55億元,存貨佔流動資產比為19.34%。

為了增強市場信心,2018年9月29日,濰柴動力發佈回購計劃,擬回購資金總額不超5億元,回購價格不超14.75元/股。若按回購金額上限測算,預計回購的股份佔總股本約0.42%以上。本次回購股份的資金來源為公司自有資金,資金總額不超過5億元。

此前,7月13日濰柴動力也發佈回購公告,回購資金總額不超5億元,回購價格不超15元/股,預計回購的股份佔總股本約0.41%以上。

潍柴动力困境:4S店月均卖4台 上半年应收账款和存货366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