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的庫存警報與新能源的虧損泥潭

車企的庫存警報與新能源的虧損泥潭

日前,國內各大車企的上半年銷量陸續揭曉,靚麗的答卷背後,是拉響的庫存警報。

官方數據顯示,1-6月,我國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達到1405.8萬輛和1406.6萬輛,同比增長4.2%和5.6%。

車企的庫存警報與新能源的虧損泥潭

△2018年汽車銷量半年Top20

從上圖可以看出,Top20企業中只有四家企業銷量同比下滑,長安福特銷量下滑最快達到-39.5%。長安汽車表示,長安福特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產品進入生命週期末端,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下降。隨著換代、迭代產品按計劃陸續推出,情況將有所改善。

上汽乘用車和吉利汽車增速較猛。上汽集團1-6月累計銷量為352萬輛,同比增長10.88%,其中合資公司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月銷量位居上汽6月銷量前三。分析認為,吉利汽車均衡產品線抵禦淡季壓力,實現高增長。吉利經過近3年快速發展,轎車、SUV產品和口碑進入正向循環,在7月行業大概率負增長背景下,5款主力老車型正增長、5款主力新車型提供重要增量,共6款車型銷量過萬,最終單月銷量同比增長32%。

車企的庫存警報

車企的庫存警報與新能源的虧損泥潭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來看,2018年6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9.2%,環比上升5.5個百分點,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警戒線之上。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產業協調部主任回玉梅表示:經銷商對於6月份的市場景氣狀況判斷認為不如5月份,整個市場呈現了向下滑的趨勢。

分析認為這是因為6月南方地區天氣炎熱,到店客流量減少;部分地區買房客戶較多,購車計劃滯緩;6月為考試月,中高考考生家庭沒精力看車。各大品牌半年度衝量,提車任務量增加;經銷商庫存當量高,資金佔用大,車型價格競爭激烈,單車利潤低。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汽車企業將在今年下半年面臨降庫存的巨大壓力。

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市場預測分析師劉春輝認為,由於今年二季度以來終端市場的逐步走低,加上年初終端“高增長”企業對市場的相對樂觀,導致了批發量的增加。數據顯示,截至6月,我國乘用車庫存量創2015年以來新高,存銷比達到3.3。因此,今年下半年,去庫存將成為企業的重中之重,適當調整產量和批發是當務之急。

新能源的生死存亡考驗

再看新能源汽車方面,數據顯示,今年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1.3萬輛和41.2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94.9%和111.6%。而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8.6萬輛和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1.7%和42.9%,環比增速有所降低。

另據中國乘用車業界團體——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統計,新能源車的乘用車銷量約為35萬輛,達到上年同期的2.3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比亞迪,銷量超過7萬輛,佔據中國汽車市場2成的份額,是上年同期的兩倍;排名第二的是北京汽車集團,銷量增至上年同期的兩倍,達到6萬輛。

不過,有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新入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品牌已經超過60家,競爭相當激烈。根據最新的官方統計,目前中國擁有487家電動汽車製造商,而且大多數都是新創立的。

悲催的是,這些新能源新勢力早已深陷虧損泥潭,2018,或許會迎來一個生死存亡的考驗!

此前,由董明珠投資的珠海銀隆被爆出拖欠供應商貨款逾10億元,裁員8000人;頗受資本市場青睞的蔚來汽車終究也沒有繞開交付與盈利這兩大難題,預計今年虧損將超過51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類似珠海銀隆等事件已經不是個案,主要原因在於國家補貼下調直接增加廠家的資金壓力。根據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長遠規劃,2020年將會取消補貼,所以在最近幾年,補貼將會逐漸退坡,以減少取消補貼對行業帶來的衝擊。2017年的補貼標準已經大幅降低過一次,2018年補貼將進一步減少。

另外,再加上部分供應商如電池上游材料成本的增加,導致部分廠家不能及時償還欠款,目前乘用車廠商回款較好,商用車、物流車回款比較差。

不止是國內的新能源車企如此,虧損似乎是中外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面臨的困境。

曾經風光無限的特斯拉如今現金流已經連續5個季度為負。最近三年,只有在2016年第三季度現金流為正的4.24億美元,目前接近負15億美元。

因此,特斯拉的負債不斷疊加。目前債務達到105億美元,大約相當於特斯拉總市值的五分之一。

或許,留給國內新能源車企的時間也並不多了,如果在2020年補貼退出之後,企業還沒有想到更好的應對方法,毫無疑問等待他們的是生死存亡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