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得语文者得天下,未来五年是大语文的时代

教育部:得语文者得天下,未来五年是大语文的时代​得语文者得天下,未来五年是大语文的时代。最受瞩目的科目莫过于语文,而语文试题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作文。

一方面,这和走入社会的人们,再也不复高考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道陆海百千万。如今的我们只剩下拿手机刷屏的本事。

另一方面,这也和人们面对作文题目,都能结合生活观感,有话可说有关。

每年高考过后,遭到吐槽的作文题都会不少,比如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是“爱迪生怎么看手机”,江苏省关于山洞里飞出“色彩斑斓的蝴蝶”的作文题,更是被网友用一则巨长的标题对其进行了质疑——《从违反昆虫的趋光性以及在无光源的环境中竟然能够进化出色彩斑斓的蝴蝶这简直就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无耻挑战一事来看出题老师的生物也是体育老师教的》……

除此之外,网上流传更广的是一则则难辨真假的“负分作文”。虽然被冠以负分的名义,却都是人们眼中难得一见的奇文。因为它们或许不符合思想积极向上的主流评分观,却实实在在地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称得上是“三贴近”的佳作,可以说是粗俗中见高雅,负分中见高分。

就当代语文考试而言,已经不是以往一篇八股文定终身的时代了。前半部分的填空、选择、判断、段落理解等题目,都用相对较为客观、有标准答案的题目限制了考生的发挥。

既然前面已经有多重掣肘,旨在考察考生对于母语运用能力的作文题目,则理应在评判标准上加入更多人性化的因素。如果一篇实际上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作文,真的拿出来阅读的时候,显得空洞乏味,只是单纯迎合评分标准,而一篇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了时代元素的作文,却因为太“超前”而被判了低分,这显然是现代语文教育的悲哀。

得语文者得天下,大语文时代来临。从教育部的一系列改革可看出,语文教育未来的改革方向,应当是鼓励考生开拓创新、关注生活,不脱离实际。践行教育改革,要从日常教学中入手,更要从改革评判高考作文标准上入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