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本質就這三點

黃奇帆在一次畢業典禮大會上分享了自己關於金融的認識,可謂入木三分,很是精闢!打開百度

金融的本質就這三點

金融的本質:

第一,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

第二,信用,槓桿、風險、金融說到底就這三個詞;

第三,金融不能自娛自樂,要為實體經濟服務,不然就是泡沫。

後面黃奇帆就開始對這三條進行了全面詳細的解讀,而且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其中關於第一條就說到,金融其實就是中介服務,銀行、保險、證券、租賃起到了搭建橋樑的作用,就是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在說到第二條時,首先突出了"信用"的重要性,他說沒有信用就沒有金融,信用是基石,信用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金融機構自身要有信用,其次,向金融機構借錢的企業要有信用,再者,各種金融中介服務機構、理財機構要有信用。可以說,解讀的一針見血,很到位,信用體系的建立也並非一朝一夕,我們要把握好認識到信用的重要性,離開信用談不了金融,也談不了融資和理財。

黃奇帆說道,企業的信用就在四個地方:現金流、回報率、抵押物、企業高管。"這都是一些金融常識,但很多人不按常識辦事。"說到槓桿時,再次強調了信用的重要性,信用是槓桿的基礎,槓桿就是透支,是負債,所有的金融風險都是槓桿比過高造成的,如何設計一個風險較小、有一定信用基礎、可靠穩定的槓桿比,才是金融的智慧。金融就是圍繞著信用、槓桿、風險這三件事在運行,怎麼去拿捏好一個度是關鍵。比如去槓桿就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要謹慎要把握好度,要協調好各個方面的工作,就好比在給病人動手術,一不留神可能就會傷筋動骨,所以一定要謹慎細心的去做。

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如果不為實體經濟服務,金融就會變得虛無縹緲,毫無意義。我們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為中小企業服務,為調整結構服務。抓好金融政策是關鍵,第一是商業銀行貸款體系,第二是資本市場的融資體系,第三是發展小貸公司、信託和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體系,同時這三個體系要加以調控,不然會失去方向。金融是實體經濟的活水之源,有了好的開頭,才能有好的果實。

同時寄語在座的金融學子要堅持投身金融的初心,為金融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經濟建設添磚加瓦,希望大家能夠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金谷華夏基金”公司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