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躍亭與許家印:爾虞我詐的「婚姻」走到盡頭

懷揣著造車夢,賈躍亭的FF和許家印的恆大走到一起,但兩人的商業聯姻僅維持三個月餘。


賈躍亭與許家印:爾虞我詐的“婚姻”走到盡頭

10月7日,恆大健康(HK.0707)發佈公告,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下稱“FF”)利用其多數董事地位,操控合資公司Smart King,並且已在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提起仲裁,訴求是讓恆大徹底出局。

10月8日,FF公告回擊,“在支付了首筆8億美元之後,2018年7月,恆大主動提出簽署原投資協議的補充修訂協議(三方協議),並同意在原合約約定日期之前,進一步向FF提供資金保障,包括在2018年內支付剩餘12億美元中的5億。”

按照FF的表述,此後恆大一直沒有付款,並且試圖獲得對FF中國和FF所有IP的控制權及所有權,同時阻止FF接受任何來自其他來源的直接融資。但在恆大內部人士看來,賈躍亭的造車進度難及預期,不滿足提前付款的條件。

對戰的焦點表面上是關於補充修改協議付款條件的源起、內容和執行情況,實質則彰顯出這場商業聯姻的貌合神離——恆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亟需FF的專利技術,卻不需要賈躍亭這位聲譽掃地的FF創始人,而賈躍亭必須保住FF控制權,否則他將“一無所有”。

機關算盡太聰明。而今,FF再度陷入資金短缺,恆大的造車計劃遭遇重挫。

賈躍亭與許家印:爾虞我詐的“婚姻”走到盡頭


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左二)一行抵達FF總部, FF創始人賈躍亭(左一)在照片中只有一個背影。

11個月8億美元花在哪兒

2018年6月25日,恆大健康公告稱,恆大以67.46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有限公司(下稱“時穎”)100%股份,間接獲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

2017年11月30日,時穎與以賈躍亭為代表的FF原股東以合資模式設立了一家新公司Smart King,時穎擬出資20億美元獲取合資公司45%股權,而FF原股東以FF擁有的技術資產及業務入股,獲取合資公司33%股權,剩餘22%股權將作為股權激勵預留給公司員工。

這意味著恆大承繼了時穎投資FF的所有權利,正式入主FF。

一位近FF人士表示,從2017年11月底時穎和FF簽訂投資合同起到今年5月25日,FF陸續收到投資8億美元。

“美國用的錢遠比這8億要少”,消息人士說,“FF此前的債務,FF中國前期的建設,包括廣州拿地,都是從這8億美元裡出。”

一位熟悉該公司財務狀況的前FF高層員工稱,2017年FF的賬面債務超過1億美元,“其中還有很多隱藏債務,而這是很多投資人望而卻步的原因,因為投資了FF就意味著前期的很多資金要優先償還債務,那麼新的生產怎麼進行?”

恆大健康確認,在2018年5月25日之前,已經提前支付完畢2018年底前應付的8億美元,剩餘12億美元將在2019年支付6億、2020年支付6億。

恆大與FF的衝突緣起於剩餘12億美元的付款時限變更。

2017年底,FF和恆大尚在談判的蜜月期。一位接近FF的人士表示,恆大和FF達成共識,8億美元不能滿足FF2018年的用資需求,恆大口頭承諾,如到2018年FF資金存在缺口,將提前支付一筆資金或者追加投資。

在FF看來,雙方關係的轉折點發生在2018年6月。

按照美國當地法律,任何外資投資美國企業時,都需經過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審查(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S, 簡稱CFIUS)。“(上述)投資剛在6月25日通過CFIUS審查,恆大就打破了之前的框架,稱FF中國公司的經營存在困難,需要由恆大向該公司派駐管理人員。”

恆大的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去賈躍亭化。

恆大於2018年8月7日正式成立恆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中國)集團,8月14日在廣州恆大中心舉行揭牌儀式,FF相關人員無一出現在儀式現場,而該集團的高管均由恆大一方擔任。

“從恆大宣佈成立恆大法拉第未來起,恆大就開始主導中國了”,但具體資金由誰出,怎麼分配,外界不得而知。

早在7月13日,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一行來到位於洛杉磯的FF總部進行視察,並就公司未來發展與賈躍亭FF管理層進行了研討交流。

在講究座次的中國政商界,許家印和賈躍亭的主次落座耐人尋味。FF彼時提供14張照片,其中13張照片,許家印位於照片的中心位置。賈躍亭沒有一張特寫,一直站在許家印旁邊,有時顯露一個背影,有時露出一個側臉。

圖窮匕首見

在恆大對外吐露的消息中,FF的中國部分已經由其控制,賈躍亭負責美國總部的業務。

CFIUS通過審查後不久,恆大首批支付的8億美元也已經花完。消息人士表示,此時恆大對待提前支付投資款的態度似乎出現轉變,開始提出更多的控制權要求。

關於付款細節,恆大和FF均未公開回應,接近兩家公司的人士則給出不同的解釋版本。

如果FF按照投資協議約定,可以在2019年一季度實現量產,恆大願意提前支付第二批投資款,“但FF的造車進展讓恆大不太放心,所以不能答應FF提前付款的要求。”

從2017年底至今,FF美國洛杉磯總部人數從900人增至1400人。據FF官方介紹,目前其加州漢德福工廠已經生產出兩輛預量產車。

然而一則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的報道稱,作為FF的首款試生產汽車,FF91在2018年9月末發生起火事件。此事件是在該公司面向員工以及家人舉行的“FuturistDay”結束幾小時後發生的。

除此之外,電池漏液這一技術硬傷,一直在困擾FF。

2018年4月,FF回應稱“漏液問題早已解決”。如果漏液真如FF所說已無大患,那麼此次起火事件,也暴露出FF的其它技術問題。一部分電動車行業的人稱,樣車遇到這樣的問題非常正常。而上述FF前員工則表示,如果樣車起火不是因為電池而是源於電機問題的話,那麼意味著FF尚有更多的技術挑戰。

恆大官方未對上述細節公開表露態度。不過,一位接近FF的人士透露,在2018年7月雙方簽訂的補充協議中,恆大同意在此前的8億美元投資之上,再提前撥款5億美元,條件是FF同意讓渡部分權利,比如FF中國的董事長、法定代表人交由恆大派人擔任等,“補充修改協議大多是非黑即白的權利描述性條款,FF都已簽署。但兩個月過去,恆大在表示FF未達到要求同時,遲遲沒有給出進一步的修改意見。”

進入2018年10月,雙方劍拔弩張。

恆大健康發佈公告稱,FF利用其在Smart King多數董事席位的權利操控Smart King,在沒達到合約付款的條件下,要求恆大控制下的香港時穎有限公司(下稱時穎)提前支付7億美元融資款,並以此為藉口於10月3日向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提出仲裁,一方面要求剝奪時穎作為股東享有的有關融資的同意權,另一方面要求解除所有協議,剝奪時穎在相關協議下的全部權利。

“與恆大向媒體以及股東所稱不同的是,包括FF全球CEO賈躍亭先生在內的任何人,都沒有對董事會進行操控,以達成相應的補充協議。”FF此後對恆大一方公開指控道,雖然FF和公司創始人賈躍亭已經如期完成了2018年7月投資方提出簽署的三方協議中要求的全部支付條件,恆大未能兌現向FF支付任何額外資金的承諾,反而試圖獲得對FF中國和FF所有IP的控制權及所有權。

截止發稿,恆大和FF官方未對這一細節作出回應。

一直相互提防

長期患有資金飢渴症的賈躍亭,在接受恆大投資時就知道,這筆錢代價昂貴。

恆大成為FF第一大股東時,“鎖定FF的CEO15年”是賈躍亭的條件。一位FF內部人士稱,在雙方接洽談判初期,鎖定賈躍亭的CEO地位甚至是恆大主動提出的要求。彼時,“投資了,大家就是一家人”,是雙方都掛在嘴邊的話術。

恆大人員和FF高管一起住在賈躍亭位於洛杉磯的別墅,這棟坐落在加州海邊的豪宅,在FF內部被稱作高管宿舍。

不過,賈躍亭一直對恆大“嚴防死守”。

作為FF和恆大的合資公司,Smart King共計7個董事會席位,其中FF作為原股東從自始就佔據5個席位,另外兩個分屬恆大集團總裁夏海鈞和恆大健康董事長時守明。

Smart King的董事會人員配置源於該公司的AB股模式,FF作為原股東享有“ 1股10票”的權力。恆大透過時穎僅持有Smart King12%的投票權,而賈躍亭等FF原股東投票權則高達88%。

這意味著,賈躍亭在Smart King的重大事項中擁有絕對的一票否決權。不過,在賈躍亭FF原股東違約的情況下,其投票權將出現反轉,特別投票權將回轉到恆大手中。

若賈躍亭等人無法在2019年第一季度兌現首批電動車量產交付之承諾,即視為對恆大健康這位大股東的違約情形。賈躍亭將失去上述投票權,失去對Smart King等實際控制。

恆大同樣提防賈躍亭,不願重蹈融創投資樂視的覆轍。

恆大在對FF盡調期間,就已經派財務人員進駐FF,“其它層面不談,孫宏斌為後來投資賈躍亭的公司樹立了很好的財務榜樣,恆大很清楚守住FF財政大權的重要性。”

一位FF前員工表示,FF每一筆款項都有恆大的出納簽字,“所以說FF亂花錢是無稽之談,而燒錢快是造車企業的普通現象。”

“有了前車之鑑之後,FF對財務審計做得十分嚴格,這兩年都是請PwC(普華永道)對公司進行審計”,這位FF前員工透露,“賈躍亭在起訴公眾號作者顧穎瓊一案中,但這些律師費均由賈躍亭個人出資,沒有使用FF賬款。”

該案已經歷時數月,賈躍亭共聘請四名律師,按小時收費。

“許家印也許是等不及了”,一位消息人士分析,“他在心裡衡量著目前到底是拿下FF的控制權重要,還是讓賈躍亭先將FF91量產上市重要。”

許家印的一個武器即FF與時穎在投資協議關於再融資的約定。時穎為避免自身在SmartKing中的股份被稀釋,有權利同意或否決FF尋求恆大之外的其他融資。

7月以來的這段時間,恆大在不同意付款的同時,依據協議不同意FF接受任何來自其他來源的直接融資。

“因此,FF解除所有協議的唯一原因是因為恆大未能實現其意圖,繼而拒絕支付其已同意支付的資金。這是最基本,最常識性的公平問題 —— 恆大不應該一方面拒絕支付資金,另一方面享受補充協議生效後的權益,包括接管FF中國的大部分經營管理權。”FF在公告中指控恆大稱。

截至發稿,恆大官方暫未對FF的這一指控作出置評。

早已註定的雙輸

如果FF和恆大此次真的鬧掰,那麼FF又將回到2017年四處募資的窘境,FF91的產期又變得不可預估。

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援引三位前僱員和接近該公司的消息人士稱,FF又開始拖欠供應商的款項,“很多支票已經寫有款項,但沒有簽名,壓在公司的財務那裡。”

未來在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的司法博弈,理論上其漫長過程可以“拖垮”FF。

一位接近FF人士表示,目前FF已經在和近期、中期投資方接洽,希望可以再次鎖定救命錢,“不過,投資人一定會考慮時穎在融資中的一票否決權問題,這對賈躍亭來說極其麻煩。

一旦合作完全破裂,恆大的轉型造車之路同樣滿布陰雲。

恆大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3110.2億元,淨利潤370.5億元,系中國房地產的龍頭企業。不過,該公司自2017年以來即注意到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嚴峻形勢,尋求其他業務跑道。

2018年3月底,恆大在業績發表會上公佈新戰略,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新能源汽車不僅是高科技龍頭,同樣還是國家政策重點關照的行業。

最近全球格局變化的一個重要節點,即各國對本國技術的保護。“電動車的最先進技術在美國,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項投資符合投資方所在國的政策利益。”這是恆大投資FF的政策動因。

在投資FF不久,恆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中國)集團成立,下轄睿馳汽車銷售(廣州)有限公司、上海法冉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睿馭汽車(北京)有限公司、睿馳汽車科技(廣州)有限公司。

恆大還通過自己在廣州的政府關係,以底價3.641億元,正式拍得廣州市南沙區一塊約601畝的製造業用地,主要用於製造一款純電動車。

而在2018年9月23日,恆大宣佈以144.9億元,入股新疆廣彙集團,取得40.964%股權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新疆廣匯旗下的廣匯汽車(600256.SH)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有著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汽車銷售服務網絡。

按照恆大的規劃,未來十年在中國華東、華西、華南、華北和華中地區,建設五大研發生產基地;目標在十年後,年產能計劃可達到500萬輛,以FF91、FF81等多系列多車型產品面向全球市場,覆蓋高端、中端及入門級,打造互聯網智能出行生態,全面滿足快速增長的不同市場需求。

不過,在恆大的造車版圖中,最亟需的還是FF掌握的新能源汽車專利技術。

“這是恆大造車的致命短板,同樣是希望拿下FF控制權的根源所在。“一位消息人士分析,“但FF是賈躍亭最後一塊陣地,他怎麼可能輕易放手?”

雙輸僵局之下,雙方見招拆招。

恆大健康表示,已經聘請國際律師團隊,將採取一切必要的行動,捍衛時穎在相關協議下持續享有的權利,以保障本公司及其股東的利益。而FF則亟需資金馳援,“我們歡迎與FF價值觀一致的投資人一起共同實現夢想”。

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區發表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最後,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啟迪或者幫助,希望關注一下,您的關注,是我持續分享的最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