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之:怎樣讓孩子主動學習

怎樣讓孩子主動學習,這麼題目非常重要,是因為在孩子成長過程裡,心理健康要比學習成績重要一百倍,遺憾的是這個順序往往被弄顛倒。

第一、為什麼學

“為什麼學習"要比“怎樣學習"重要一百倍。因為這裡有個道和術的關係問題,同做任何事一樣,有了方向有了動力才有自覺性主動性可言。一個人學習成績好未必代表未來一切都好,家長要走出傳統思維的誤區,學習既不是為了什麼未來,也不是為了他人的期待、體面的生活,而是為了志趣與夢想,所以家長一是要捕捉到孩子的興趣、愛好或天賦,然後要與孩子共同設立宏大夢想,鼓勵孩子為夢想而讀書。既然讀書是實現夢想的橋樑,那麼家長應有夢想和追求,應分享讀書之樂,擔當起支持、引導,幫助,激勵孩子的責任。在陪伴過程中,把學習還給孩子,因為孩子是讀書的主體,家長是讀書的客體,而不是荒而唐之地喊“你還不快給我學!"

第二,怎麼學

1、家長要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如安靜的書屋,遠離電器,從自身做起,營造家庭學習氛圍。

2、讓孩子從學習中獲得樂趣,以分享、鼓勵為主。當然不可低估或小瞧了老天爺給予每個人的天賦。

3、牢固確立“終身自學是核心能力"的能力觀。

第三、幫助孩子清除學習上的障礙。

1、跟老師的障礙

2、跟同學的障礙

3、跟家庭的障礙

這三個方面的障礙,值得家長特別關注。若孩子情緒異常或成績突然下降,就有可能是其中某一方面出了問題,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他們會越發在乎與同伴、老師和家長的關係。

笫四、談下作業專題

推崇竇桂梅校長的四步作業法:

1、做作業前複習。

2、做作業一定在1個小時左右,全程模擬考場。孩子自己保證質量、自己檢查。

3、凡是不會做的都記錄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上,用來複習。

4、每天寫日記一篇。

第五、家長要放下

向社會學、向他人學、向互聯網學。記住,笑到最後的都是終身學習的人。今天的孩子特別不易,對孩子說到底是兩個字:“慈悲",帶給孩子快樂,心安則事達。家長的成長就是孩子的成長。愛的教育,身教絕對重於言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