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評委打分不給理由?並非公平公正公開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評委打分不給理由?並非公平公正公開


國慶7天長假,實在沒啥可看的,於是看了幾期央視的《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

果然,CCTV的綜藝節目,即便是搞笑類的,卻還是老一套,而且還存在以下問題: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評委打分不給理由?並非公平公正公開


第一,並非“公平公正公開”。

因為是比賽,所以這個節目從一開始就標榜自己“公平公正公開”。

但是一來,觀眾投票的實際情況第二天宣佈,並非實時播報,廣大電視機前的觀眾對這個所謂的“投票”內幕並不瞭解,所以這個分數就變得“水分”很大。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評委打分不給理由?並非公平公正公開


二來,節目單設了一個點評小組,每輪相聲小品表演完畢,這個由相聲演員、小品演員、編劇導演還有主持人組成點評小組就會“評頭論足”一番。但是他們只說話不打分,真正打分的那些評委,比如姜昆、馮鞏、鞏漢林、蔡明等人,卻不給人家一句說話的權利。這就有些奇怪了!因為以往我們看選秀、比賽的時候,打分的專家評委肯定要當面闡述一下自己的理由,比如你打了高分,這個節目的優點在哪?你打了低分,為什麼會不喜歡,選手有什麼改進的地方。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直接並且公開。可是《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卻將評分與點評完全分割,搞的選手和觀眾也一頭霧水。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評委打分不給理由?並非公平公正公開


比如小品組有個評委馬少驊,每次給出的分數都和其他幾名評委大相徑庭,分數畸低。比如別人都是97、98高分,最差也是94、95,但他卻只給87、88分。這是為什麼?像這種極端的情況,要麼就用“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來予以規避,要麼就應該讓他自己說一說打分的依據,打這麼低的分數肯定是認為作品不好,那就應該當著所有人的面把話說清楚,到底哪裡不好,你給出出主意,這樣既能讓大家心服口服,對於選手本身也是一種提高,這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公開”!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評委打分不給理由?並非公平公正公開


否則,不管給高分、給低分,都不讓評委說明理由,那這個分數就變得“有失公允”、“難以服眾”。既然這是個嚴肅的比賽,那麼你就要對你打出的分數負責,不能憑著自己的喜好瞎胡鬧!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評委打分不給理由?並非公平公正公開


第二,缺乏新意。

雖然這屆比賽中,也有很多新面孔,但講真老熟人更多,尤其是很多相聲演員,剛剛在東方衛視《相聲有新人》中亮相,如今又跑到央視參加“相聲小品大賽”,比如說“公式相聲”的博士李宏燁,“說相聲的博士也有正常人”的清華博士李寅飛,嘻哈包袱鋪的金霏、陳曦,陳印泉、侯振鵬,單口相聲怪才周培巖,山西相聲新人弓瑞、耿麟,劉驥、張翰文、大新、張伯鑫……甚至有的人的節目都是之前說過的老段子。與《相聲有新人》“撞車”,並且被《相聲有新人》搶佔先機,也是這屆大賽的一大遺憾。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評委打分不給理由?並非公平公正公開


第三,真正好笑的節目並不多。

本屆參賽的選手有很多是來自比較出名的娛樂團隊,比如中國廣播藝術團、全國總工會、中國鐵路文工團、北京曲藝團、上海滑稽戲劇團、黑龍江曲藝團、笑工廠、開心麻花、大碗娛樂、嘻哈包袱鋪、大豆、青曲社等。但卻唯獨少了喜劇界的雙雄“遼寧民間藝術團”和“德雲社”。要知道,在以往的《歡樂喜劇人》、《喜劇總動員》、《跨界喜劇人》等節目中,來自這兩家的選手可謂是層出不窮、佔據喜劇界的半壁江山,岳雲鵬、燒餅、張鶴倫、小瀋陽、宋小寶、楊樹林、文松、王曉峰……這麼多喜劇人才都被拒之門外,箇中原因耐人尋味。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評委打分不給理由?並非公平公正公開


而這些一線喜劇明星的缺席,直接導致了整個比賽,在“笑果”上大打折扣,真正好玩好笑的節目並不多,更多的是正能量十足但並不可樂的說教類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