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開場先講個鬼故事:你距離下一個長假還有119天!

無論你是國內遊、日本遊還是家中游,今天我想大家肯定都像我一樣,元氣滿滿的幹完了長假後的第一天工作吧!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先來看看日本遊的數據。

據統計八月份的訪日遊客人數,相比去年增長了4.1%。

2018年也是最快突破兩千萬人的一年。

整個中國十一黃金週,日本也是拿出了全力去應對,把中國的國慶節當做是自己的國慶節一樣來對待。

看看下面的圖片,說自己去了日本旅遊,估計都沒人信,在日本的土地上都張燈結綵,貼起來了一片祥和的中國紅。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王老吉和恰恰香瓜子放在了一起,這是要將中國紅進行到底嗎?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雖然現在已經到了2018年,黃金週赴日旅遊的中國人熱情還是相當高漲。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國慶期間出國人數比去年多一成,旅行目的地第一名是日本,第二名是泰國,而相比去年,赴美旅行的人少了一半,就連臺風都沒有阻擋中國人赴日旅遊的熱情。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中國人赴日旅遊早已經不再沉迷“爆買具體物品”,很可能是去買土地、買體驗、買服務、買特色旅遊、買文化產品等等更多種類的選擇。

中國爆買日本這幾年間,讓我們認識到了中國人距離真正走出國門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應該出國遵守規矩、因地制宜、不喧譁、按秩序排隊、不亂塗亂畫等等,雖然這幾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需要改進的依然很多。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難道日本人天生就比中國人更懂禮貌嗎?

答案是否定的。

和普通人一樣,日本人也有這麼一段不為人知的“黑歷史”。

在三十年前,日本大媽也曾經爆買全世界,日本人也曾是和土豪、暴發戶還有不講禮貌直接劃等號的。

請和我一塊看看日本人的“爆買史”吧!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我們日本人可是躺在錢上睡覺的

日本最為輝煌的八十年代,經濟在戰後奇蹟般的復甦並且急速增長,一億兩千萬總人口的日本居然“一億總中流”,那麼既然每個家庭都是中產階級,海外遊和海外爆買當然是少不了的。

於是,全世界各地開始源源不斷的出現了這個神秘的東方面孔群體——日本人

許多國家的旅遊景區都專門為日本人做了改良,以此來歡迎日本遊客,就像日本為了迎接中國遊客一樣。

為什麼能得到全世界這樣的“特殊對待”呢?

並不是有禮貌,而是有錢。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國家,對於來勢洶洶的日本人其實感覺到很開心,起碼有錢可掙。

日本人都是行走的ATM機,在那個時代已經是全世界秘而不宣的“真理”了,日本人給人的印象就是“人傻錢多”。

但長時間的接觸以後,全世界開始出現拒絕日本遊客的潮流,因為他們的不文明行為,是的,你沒有聽錯!

日本人也曾出手闊綽的要求飛機、輪船必須得是頭等艙,如果不是就開始鬧。

禁止抽菸的標識在日本人眼中就是浮雲,照抽不誤,而且菸屁股還扔的到處都是。

在羅馬元老院會議場裡面,把大理石削下來帶回家作紀念。

在意大利的教堂裡,拿起相機對準信徒們和聖物,閃光燈就沒停過。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日本人大聲喧譁又興高采烈的爆買奢侈品,瑞士手錶,歐洲皇室珠寶,法國香水紅酒,能帶多少買多少。

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就是有錢,我愛怎麼地就怎麼地

打不過美國,買下來就是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的日本將海外併購作為“走出去”的重要戰略手段,在海外掀起了一股併購狂潮,大量購進企業和不動產,但沒過幾年其中許多併購都黯然收場。

日本企業在當時有個獨特的喜好,就是收購美國企業和美國資產

在1985-1989年併購規模前二十名的交易中,十七宗都發生在美國。

在日本人眼裡,美國的一切都那麼便宜。

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三菱地所以13.4億美元收購洛克菲勒中心其中的十四棟辦公大樓。

建成於1933年的洛克菲勒中心共擁有十九棟商業大樓,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擁有的建築群。

1987年被美國政府定為“國家歷史地標”,可謂是“美帝資本主義的靈魂”,這次收購給鷹醬造成不小的心靈衝擊。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之後的一系列收購案讓美國應接不暇:

索尼公司以三十四億美元的價格成功購買了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日本生命保險兼併了美國謝松裡曼兄弟公司

東京銀行收購了美國聯合銀行

日本企業在美國洛杉磯、紐約、夏威夷等中心城市大量進行房地產投資,並掌握了洛杉磯鬧市區將近一半的房地產。

到八十年代末,全美十分之一的不動產資本已進入日本人的腰包。

時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曾不知天高地厚地說美國人是劣等民族。

既然二戰沒有能力打過美國,就用錢買下美國!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文明亂象和經濟狂潮的終結

當時的日本政府反應迅速,制定了各種規定應對不文明行為,尤其針對海外旅遊。

這對於當時日本人的不文明行為可以說是及其嚴苛的處罰力度。

(ps:和在新加坡隨地吐口香糖就要接受鞭刑一樣嚴苛)

插隊罰款一百萬日元再拘留二十四小時

公園吐痰罰款一千至一萬日元不等

不按時丟垃圾罰款最少一千萬日元再關五年監禁等等等等

面對這樣嚴格的處罰力度,放在誰身上誰都得規規矩矩的,日本人為了扭轉自己這一形象花了足足三十年的功夫。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然而日本企業在海外大規模併購,以及瘋狂的不動產買賣,也隨著泡沫經濟的破裂而終結。

洛克菲勒中心的十四棟辦公大樓被美國以超低價收回,該故事的劇本以“物歸原主”而告終,日本資產大幅度縮水,美國直接抄底,用《廣場協定》讓日本失去了不止二十年,日本人由極盛的虛假繁榮瞬間跌至谷底。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經驗和教訓

看到三十年前的日本人,是不是覺得很熟悉?

雖然日本國情和中國國情很不一樣,不能直接對照,但是依然對於我國有著極大的借鑑意義。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中國人現如今腰包也鼓了,說話也硬氣了。

但是依然不能盲目自大,企業更不要出現盲目併購的亂象,仍然需要量力而行,不要拍腦門做決定。

出國旅遊提前查好攻略,做到“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即可。

論“爆買”哪家強?三十年前看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