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真需要不補課的學生嗎

最近幾年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教育現象一直不是純粹的教育問題,而是深刻的社會問題。新高考的改革牽涉到整個教育階段,從小學一直到大學,將會引發整個教育教學的革新;與此同時,全國正在全面整治課外培訓班。可以說,整治課外培訓機構和新高考改革是配套的,試圖淡化應試教育的氛圍。但是,我們就會發現一系列奇怪的現象,家長並不買賬。

新高考,真需要不補課的學生嗎

新高考,真需要不補課的學生嗎

新高考,真需要不補課的學生嗎

我很久以前就說過,新高考改革影響最為重要的是小學階段教育,因為中考已經開始改革,和高 考接軌,其方向也是實施招考分離的方式。但小學階段到底為初中階段輸送什麼樣的學生?什麼樣的課堂教學方式才符合新中考和高考模式?這是一個相對比較困難的話題,我想,教育界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這是教育界目前都回答不了的問題,遑論那些家長了。家長們或許對高考改革一知半解,或者一無所知,他們對教育改革困惑不解是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教育改革如何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尤為重要。

對於中小學教育改革,很多家長几乎都是兩種聲音,一方面喊孩子作業太多負擔太重,一方面卻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不斷給孩子價碼,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就想提高孩子的考試分數。為什麼家長會有如此分裂的行為方式?因為他們不知道未來的教育模式到底是什麼樣的,連教育界都回答不了,他們肯定只能相信分數,只有分數才能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

對於最近風起雲湧的減負行為,就會發現,家長並不理解這種行為。例如關於減輕小學生負擔,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這項規定一旦實施,家長會恐慌的,家長會主動買練習冊,把孩子送到課外輔導班補課。他們會覺得,這樣下去,孩子怎麼能提高分數,將來怎麼能進入一所好的初中校呢。前幾個月還出現過家長招場地、看場地,組織老師要求給孩子補課,並給老師的補課費,還有家長哀求老師給孩子補課。

家長們知道,一旦失去了分數的評價標準,孩子怎麼可能進入優質中學?將來怎麼可能考入重點大學?家長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今年,有部分地區的新高考擱淺了,分數還是高校錄取的主流標準。高考錄取方式改革舉步維艱,不知道將來的模式如何,怎麼讓家長放心?事實上,即使是新高考改革,也不是說分數被淡化到一個邊緣地位,而是佔據主流評價標準,新高考綜合素質評價,在沒有更為客觀標準的前提下,只有高考分數是最客觀的標準。這個局怎麼破?

少數地區採取學校買單的方式,校內託管,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課外輔導的現象,但,這屬於暫時的,新高考的評價標準模糊不清,甚至不會淡化分數的前提下,課外輔導班還會重新火起來。

高考從1950年代開始實施,已經60多年了,應試教育有很強的慣性,怎麼可能一下子就能淡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