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朱正色平定邊疆坊,長26米,高16米,五孔七樓,明代古式建築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朱正色歷史文化園正門,寬18.8米,明代古式斗拱建築。

朱正色歷史文化園,位於邢臺南和縣城東北南白公路5公里處朱營村,佔地面積122畝,分為:廣場區、墓塋區、朱公祠堂區、朱正色故居區、十方院區、碑廊區等。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朱正色歷史文化園依據歷史名人明代賢臣朱正色事蹟資料建設。朱正色(1539-1606年),字應明,號和陽,明順德府南和縣朱營村人。朱正色8歲進入私熟讀書,23歲考中舉人,36歲中明朝萬曆年間甲戌科進士,五次趕考,四次落闈。他在趕考的路上不是單純的為考試而備考,而是在遊學中理論結合實踐而應試,先後學習了農學、醫學、軍事騎射學等方面專業技能並獲得證書。這時候,他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從36歲開始至56歲止,為官20年,歷任河南偃師縣、湖北江陵縣知縣,南京兵部員外郎、陝西肅州兵備僉事、甘州兵備副使、寧夏巡撫、萬曆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官階正二品。因功績卓著,萬曆皇帝御賜為其敕建"平定邊疆牌坊",為其父敕建"天恩覃敷坊"、為其子敕建"金吾世胄坊"以彰顯其功勳。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天恩覃敷坊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金吾世胄坊

朱正色不僅政績卓著,而且理論造詣很深,先後著有:《涉世雄譚》、《練兵新法》、《徵士錄》、《清福錄》、《朔方奏議》等,其中讀史筆記《涉世雄譚》被收入《四庫全書》。朱正色56歲時,因年邁告老還鄉侍奉老人,並在南和縣城東南興建"十方院",為國家培養了眾多棟樑之才。據統計,南和縣在明朝267年間,被任命為尚書的只有6人,而朱正色的學生就有3人,先後培養了李起元(戶部尚書)、李若珪(刑部尚書)、白儲玿(太常寺卿)3名尚書和10多名府級以上官員,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對南和的發展與進步影響深遠。因此,朱正色成為南和縣重要的歷史人物。南和縣以朱正色名字命名"朱正色大街"。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墓區神道牌坊,長13米、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邢臺朱正色歷史文化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