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莽莽荒原到產值200億的百萬畝林海 塞罕壩55年建設點「綠」成金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陰河林場工會主席劉瑞祥:

這個大的採了以後,小的又接,永續利用。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林業科副科長常偉強:以前老的辦法就是把林子剔光以後再造,重新造。現在我們就是,儘量減少剃光,在原來林地的性質不變,在林冠下造一些幼林。

從莽莽荒原到產值200億的百萬畝林海 塞罕壩55年建設點“綠”成金

林冠下種植,只是塞罕壩保持森林多樣性、穩定性的方法之一。近五年來,通過攻堅石質陽坡地、跡地更新和林冠下種植,塞罕壩已經完成攻堅造林7.6萬畝,提高森林覆蓋率5.4%。林冠下雲杉的引入,不僅調整了森林樹種和林齡結構,提高林地生產力和森林的生態功能,更直接帶來了新的經濟效益。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林業科副科長 常偉強:雲杉的價值現在賣苗木的話,基本一米在50塊錢左右,但是等它生長到兩米以後,它的價值能達到三百四百,超過一米以後,它價值是在成倍的增長。

近年來,綠化苗木產業開始成為塞罕壩一項新的產業,雲杉、樟子松等1800多優質綠化苗,帶來的年收入已經達到2000多萬元。

從莽莽荒原到產值200億的百萬畝林海 塞罕壩55年建設點“綠”成金

撫育間伐改善林木質量

森林生態價值提高

樹要種,也要砍。在森林中,定期伐去部分林木,不僅為保留的林木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還能獲得木材資源,這種養護方式叫做“撫育間伐”。多種樹,再砍樹賣木材,是長期以來林場營收良性循環的主要途徑。

從莽莽荒原到產值200億的百萬畝林海 塞罕壩55年建設點“綠”成金

每年秋季,都是林場的撫育間伐期。在一片落葉松林裡,於洋正在檢查今年撫育間伐的情況。每年這個時候,他都要按照規劃,在需要撫育的成林裡,選擇出哪些樹木將被間伐。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北曼甸林場高臺階營林區主任於洋: 這個是我們打的記號,它就屬於劣質木,所以我們把它伐掉。就是為優質樹種提供足夠的生長空間。然後它的每年的蓄積量增加的比較快。它的蓄積量增加了之後,它釋放的氧氣量是,應該說也在增長。

從莽莽荒原到產值200億的百萬畝林海 塞罕壩55年建設點“綠”成金

於洋介紹,蓄積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林業經營效益的重要指標,森林每生長出1立方米的林木蓄積量,平均可固碳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

從莽莽荒原到產值200億的百萬畝林海 塞罕壩55年建設點“綠”成金

木材產業,曾經是塞罕壩林場的支柱產業,一度佔林場全部收入的90%以上。而現在採伐量顯著減少,到2016年木材產業收入僅僅佔到總收入的3%左右。相比木材收入,林場更看重的,是樹木質量提升帶來的生態價值。通過實施中幼林撫育間伐,塞罕壩林木蓄積量也已經達到1012萬立方米,比建場時增長了30倍。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副場長張向忠: 主要就是排氧、吸碳、防風固沙,水土保持,他這個其實生態價值是多功能的。我們前幾年搞生態價值評估,不到120億,但是近幾年不到十年的時間,就增加20多億。

據評估,塞罕壩林場森林資產總價值為202億元,每年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達到142億元。

生態優勢變發展優勢

生態效益補償市場化機制新嘗試

從莽莽荒原到產值200億的百萬畝林海 塞罕壩55年建設點“綠”成金

森林資產總價值高達兩百億,但是如何把森林的生態效益,從評估的數字變成保障林場可持續發展的真金白銀呢?近年來,塞罕壩林場也在不斷探索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市場化新機制,將林場的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林業科科長李永東 :我們當前所處這些位置,這就是我們一個森林經碳匯的一個碳匯林。像塞罕壩,像這種林,我們一共首期項目,一共納入項目,一共是近四十萬畝,基本上以人工林的中幼年林為主。

從莽莽荒原到產值200億的百萬畝林海 塞罕壩55年建設點“綠”成金

李永東是在林場工作了23年的老職工,現在主要負責塞罕壩的碳匯項目。碳匯量交易,是塞罕壩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真金白銀的新嘗試。所謂林業碳匯交易,是指綠化實施單位通過實施造林和森林管理等活動,測定可吸收的二氧化碳總量,經過嚴格審核認定後,在指定交易場所掛牌出售,碳排放單位通過購買二氧化碳量來抵消其工業碳排放的過程。

從莽莽荒原到產值200億的百萬畝林海 塞罕壩55年建設點“綠”成金

2016年8月,塞罕壩林業碳匯項目首批國家核證減排量獲得國家發改委簽發,成為華北地區首個在國家發改委註冊成功並簽發的林業碳匯項目,也是迄今為止全國簽發碳減排量最大的林業碳匯自願減排項目。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林業科科長 李永東:我們一共是兩個碳匯項目,從2005年到2035年,產生的碳匯量一共是470多萬噸。當前市場價格,我們保守估計,至少能超過一億元的樣,按照未來的發展,我認為盈利應該會更多。

今年8月,塞罕壩林場與北京一家公司達成了首筆碳匯交易,每噸碳匯量交易價格25元,共計交易3.6萬噸。而據評估,塞罕壩森林每年可固碳74.7萬噸。而最近5年,全國增加造林面積4.47億畝,相當於新增了400個塞罕壩。近年來,包括環境價格、生態補償、環境權益交易等內容的環境經濟政策框架體系已經基本建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環境與資源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先行。從黨的十八大到現在,出臺了和生態文明有關的文件法律法規標準160多項。這些法律法規標準的實施對保障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生態文明建設,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