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行業遇「寒潮」 金融業逆勢「上鏈」成亮點

近段時間,區塊鏈行業由年初的火爆逐步降溫,在技術面和監管面頻頻受挫後,資金面隨之“冷卻”,絕大部分項目估值下跌,產業進入寒潮期。與之相反,金融業卻掀起一股“上鍊”熱潮,各類應用紛紛落地,成為一道特殊風景線。

區塊鏈項目遇冷“不意外”

在業內人士看來,區塊鏈項目遇冷並不出乎預料,原因在於很多項目雖強調新穎理念,卻鮮少見到真正的商業價值。

“很多項目宣稱應用區塊鏈,但講不出實際價值,也沒有真正的操作邏輯。”金融壹賬通區塊鏈團隊高級總監、區塊鏈研發部負責人陸一帆在接受《上海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些區塊鏈項目的普遍說法是‘去中心化,數據不可篡改,提高效率’,實際上這些特點利用其它技術都可以解決,且解決得更好。”

陸一帆指出,現階段區塊鏈概念有多個誤區。一是“數據不可篡改”。如果這是區塊鏈項目想要解決的問題,早在40年前用數字簽名技術就已經解決。二是“數據共享”。實際情況是基本上沒有商業機構願意進行數據共享。三是“可追溯”。其實利用數據庫技術,一樣能實現“可追溯”;四是“智能合約提高效率”。事實上區塊鏈本身並不會帶來效率提升,智能合約只能運算明文數據,而明文數據的運算在智能合約以外也完全能夠實現。

螞蟻金服區塊鏈部門負責人張輝向《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區塊鏈技術並非要“顛覆誰”,或者“去掉”什麼中心。其真正價值在於協作,即帶動多方通過分佈式賬本、數據、智能合約,在邏輯一致的基礎上協同工作。“基於協同,區塊鏈給整個生產、商業及社會服務之間帶來新的生產關係。”

陸一帆進一步表示,我國區塊鏈項目之所以“吹得多”,“落地少”,與技術落後有很大關係。“區塊鏈技術在發展中的核心就是分佈式賬本和密碼學,但國內許多人跟風搞區塊鏈,很少做基礎研究,專業技術薄弱,不懂分佈式數據庫的工作原理,更不懂密碼學,對金融的基本概念也一無所知。”

“儘管面世已十年,人們對區塊鏈技術的認識、看法依然大相徑庭。”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李禮輝向《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根本原因是國內區塊鏈技術整體上不那麼成熟,規模化應用還處於研發和實驗階段。“首先,數據處理的能力有限,不能滿足高頻次、大規模的應用需求;其次,區塊鏈底層技術架構與現有金融IT系統的集成協同的程度仍不夠高,升級維護不夠靈活;第三,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分佈式賬本、密碼學、智能合約等核心技術不斷更新,學習的成本很高,人才的培養和實踐經驗積累週期長;第四,區塊鏈技術的標準化建設和法規建設有待在實踐中完善,尚未形成統一的規範和標準。第五,鏈上資產和智能合約的有效性還未得到法律保護,分佈式架構下的責任主體並不明確,且監管難度很大。

區塊鏈行業遇“寒潮” 金融業逆勢“上鍊”成亮點

應用落地需聚焦真正價值

儘管區塊鏈存在深層次技術瓶頸,卻沒阻礙國內金融機構在區塊鏈領域積極探索及佈局。9月初,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深圳成立的“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參與開發了貿易金融區塊鏈等項目。在此之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上海票據交易所共同推動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實驗性生產系統”也已上線試運行。

在資產證券化方面,平安金融壹賬通近日發佈ALFA(阿爾法)智能ABS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對底層資產完成穿透,通過重塑資產證券化的信任機制,緩解金融資產信息不對稱的行業難題。事實上,其他金融機構也瞄準區塊鏈ABS平臺進行佈局,或在資產證券化中應用區塊鏈。如6月,交通銀行正式上線銀行業內首個投行全流程區塊鏈資產證券化平臺“聚財鏈”。通過為交行、交銀國信等集團內部機構,以及普華永道、中倫、中債資信、中誠信等中介機構部署區塊鏈節點,實現ABS項目信息與資產信息的雙上鍊,同步實現基於智能合約的跨機構盡職調查的流程化。

在國際支付清算業務方面,銀行也在發力。如中國銀行通過區塊鏈跨境支付系統,完成河北雄安與韓國首爾兩地間客戶的美元國際匯款,這是國內商業銀行首筆應用自主研發區塊鏈支付系統完成的國際匯款業務;招商銀行也率先實現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全球現金管理領域的跨境直聯清算、全球賬戶統一視圖以及跨境資金歸集三大場景。

“金融行業大多使用聯盟鏈技術。”微眾銀行區塊鏈首席架構師張開翔向《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其場景包括供應鏈、票據、零售等,只要是多方協作、有數據交換、資產流動的場景都可使用區塊鏈技術。“總結起來,一是分佈式網絡部署;二是分佈式網絡架構層面高度標準化;三是數據存證;四是對賬和清算。未來,中國的法定貨幣也可應用區塊鏈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9月,香港金管局貿易融資平臺項目正式上線,該項目由香港金管局、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牽頭,平安集團旗下金融壹賬通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設計,大規模使用零知識驗證技術,對接香港匯豐和渣打、東亞、星展等首批7家銀行及若干家貿易融資客戶的區塊鏈網絡。該項目也將成為香港政府主導的,首批旨在升級9萬億美元全球貿易融資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於銀行間信息壁壘的存在,不良企業利用虛假文檔騙取融資,存在惡意重複融資和多次交單引發的欺詐風險,導致銀行在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態度上十分謹慎和保守,中小企業融資市場需求旺盛、前景廣闊,但銀行動力不足。”陸一帆指出,香港金管局貿易融資平臺並非一個平臺,而是多個平臺聯成的網絡,最大特點是所有數據進行加密,通過全球首創加密信息可授權式解密共享技術,在加密數據中進行交叉認證,消除了數據孤島,同時完全地保護了隱私。在陸一帆看來,這正是區塊鏈真正的價值所在,也是區塊鏈應用落地的方向。張開翔指出,區塊鏈應用實踐應把握四個原則:一是關注創新,在創新領域、創新場景合理地使用區塊鏈;二是不把所有業務流程都通過區塊鏈重構,而是把需要多方協作的流程採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進行高效協作;三是不把所有數據都放在區塊鏈上,而是識別商業場景中有多少金融機構,他們有哪些數據,其中相互協作的數據才放在區塊鏈上;四是尊重生產、審慎運營,因為一切技術用在生產上需要7×24小時99.99%的穩定率。

“不可否認,區塊鏈是中國數字化進程的一部分,和現有商業模式全新組合,這是區塊鏈發揮最大價值的落地途徑和方法。”張輝表示。

記者 李思

區塊鏈行業遇“寒潮” 金融業逆勢“上鍊”成亮點

【延伸閱讀】

海南自貿區(港)區塊鏈試驗區設立

據新華社訊 海南自貿區(港)區塊鏈試驗區10月8日正式在海南生態軟件園授牌設立,這意味著海南著手搶佔區塊鏈產業制高點,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培育發展新產業。

當日,作為海南自貿區(港)區塊鏈試驗區的重要支撐平臺,由海南生態軟件園和牛津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共建的“牛津海南區塊鏈研究院”揭牌成立。園區牽手中國人民大學大數據區塊鏈與監管科技實驗室,共建“區塊鏈制度創新中心”等合作也相繼宣佈。

海南省工信廳於9月30日批覆設立海南自貿區(港)區塊鏈試驗區,鼓勵該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積極推進制度創新和產業創新,搶佔區塊鏈產業制高點,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培育發展千億新產業。

海南生態軟件園總經理楊淳至表示,將依託園區十年發展的良好基礎,通過“基地+基金+大會”的模式推動海南自貿區(港)區塊鏈試驗區發展,從產業生態角度、行業規範角度著力構建發展環境。

海南省工信廳廳長王靜表示,試驗區要以全球理念,聚集全球頂尖的區塊鏈人才;以先行先試的理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跨境貿易、跨境支付、普惠金融、信用評價等領域的應用,培育發展區塊鏈新業態;以應用驅動產業的理念,與國內外頂級科研機構、區塊鏈頭部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在海南生態軟件園創建區塊鏈試驗區,探索制度創新,策劃一批應用示範工程推動產業發展,培育打造區塊鏈產業集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