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32年日軍侵略上海 十九路軍奮起抵抗


1932年侵入上海的日軍。1932年1月28日晚,日軍突然向上海閘北的國軍第十九路軍發起攻擊,十九路軍在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的率領下,奮起抵抗。這就是日軍單方面挑起的“一·二八事變”,又稱“淞滬抗戰”。

戰鬥中被打死的人,疑似上海普通市民。“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4個月,日軍又在上海製造事端,其目的在於轉移國際視線,掩護其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的醜劇,同時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屈服。

日軍在街頭搜捕所謂的間諜。面對日軍的囂張氣焰,蔣介石政府制定了積極抵抗的方針,並將首都遷往洛陽,表示準備一戰到底,絕不屈服:“我全軍革命將士處此國亡種滅、患迫燃眉之時,皆應為國家爭人格,為民族求生存,為革命盡責任,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決心,以與此破壞和平、蔑視信義之暴日相周旋。”


“一·二八事變”期間的上海租界街景。事發時,駐守上海的中國軍隊只有第十九路軍。2月14日,蔣介石命令將第八十八師、第八十七師和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編為第五軍,任命張治中為軍長,調歸十九路軍指揮參戰。中國軍隊總兵力達到5萬人。

“一·二八事變”期間的上海街景。1月28日夜11時30分,日本海軍陸戰隊以二十餘輛鐵甲車為前導,分兵五路,在北四川路西側突然向中國駐軍發動進攻。次日晨,日本軍機也由航空母艦“能登呂”號起飛,對閘北、南市一帶狂轟濫炸,戰火迅速漫延。

日軍飛機轟炸上海市區。在日軍飛機的瘋狂轟炸中,商務印書館總廠和東方圖書館被炸起火,包括眾多古籍善本在內的30多萬冊館藏圖書被付之一炬。這是日軍對中國文化犯下了滔天罪行之一。

上海市區的日軍戰車,裝備有明顯優勢。

日軍構築的工事。由於中國守軍的誓死抵抗,日軍沒佔到多少便宜。2月20日晨,日軍採取中央突破、兩翼夾擊的戰法,發起全線總攻,但均在中國守軍的英勇打擊下遭受挫敗。22日,日軍第九師團傾巢出動,進犯廟行陣地,飛機投擲數千發炮彈轟擊中國守軍。中國守軍在張治中指揮下,予來犯之敵以重創。至25日,日軍總攻計劃宣告破產。

日軍用沙袋搭建的防禦陣地。

侵入上海的日軍士兵。3月初,日軍偷襲瀏河登陸,中國軍隊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線。3月3日,日軍發表停戰聲明。5月5日,在西方列強調停之下,中日雙方簽訂《淞滬停戰協定》。根據中方戰報,此戰中中國守軍傷亡1.4萬人,日軍傷亡1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