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無名小將,打死蒙古大汗,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2)

選自《東方大帝忽必烈》,上海書店出版社,2016年。

正月初五,蒙古軍佔領重慶以東三百五十里處、岷江中游的忠州,威逼夔州。

宋理宗打開地圖一瞧,大驚失色,一旦夔州淪陷,蒙古軍就切斷了京湖戰區西援重慶的長江通道。

這時候賈似道因姐姐賈貴妃的裙帶關係,入閣拜相兼兩淮安撫大使,專管淮西地區後勤補給的馬光祖接任京湖戰區總司令。宋理宗趕緊下令蒲擇之、馬光祖,全權授予他們調兵遣將之權。一旦有難,能夠及時相互救援。

蒙哥九年(1259年)正月十七日,蒙哥又派降將楊大淵率領一支蒙古軍進攻合州舊城,俘獲宋國同胞男女八萬有餘,驚天動地的釣魚城大決戰由此拉開序幕。

南宋無名小將,打死蒙古大汗,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2)

釣魚城之戰遺蹟

面對蒙古軍的凌厲攻勢,沉溺於理學研究的宋理宗似乎清醒了一回,他意識到敵人的終極目標就是攻佔重慶,然後順流而下,直取臨安。於是重新調整前線指揮,讓賈似道擔任京西、湖南、湖北、四川宣撫大使,全盤負責長江中上游京湖、四川的所有防務。京湖戰區總司令馬光祖則轉任沿江制置使,史巖之為副使,專門負責長江江防。

不久,宋理宗又讓賈似道兼管江西、兩廣的軍隊,命他時刻關注著重慶方向的戰事。宋理宗把所有的籌碼都壓在賈似道肩上,希望這個小舅子能夠撐起大宋的一片藍天。

二月初二,蒙哥親率大軍,在釣魚城東面的雞爪灘渡過渠江,兵臨釣魚城下,俘獲附近居民男、女萬人。指揮部就設在釣魚城新東門外兩百米處的石子山上,該山丘海拔三百四十四米,站在山頂上可以俯瞰整個戰場,並能夠偵看到釣魚城內的一動一靜。

其餘蒙古軍各部也陸續趕到,把釣魚城圍得水洩不通。蒙哥屯兵城東新東門和小東門之外的開闊地帶;史天澤的水師戰船封鎖城南的嘉陵江,負責打援;汪德臣負責進攻西面的奇勝門和鎮西門;李忽蘭吉與怯裡馬哥率戰船兩百艘,阻截宋軍的補給糧船,並在嘉陵江上搭建浮橋,以備各部靈活機動;鄭溫率四千人在釣魚山四周警戒巡邏。

要想攻破層層防護的釣魚山城,選擇突破口是關鍵。蒙哥鋪開地圖,一下子就看出了釣魚城的命門所在——南一字城。南一字城可以說是釣魚城守軍的呼吸口,只要攻拔此城,就可以徹底隔絕守軍與外界的聯絡。而且還能與城西的汪德臣相配合,取得極有利的戰場主動權。

初七,總攻開始。蒙古軍如同黃蜂般不要命地撲向南一字城,結果還沒有到城下,城中萬箭齊發,宋軍的拋石機也射出四、五尺大的礌石彈,砸得蒙古軍血肉模糊。僥倖衝到南一字城腳跟的蒙古軍架起雲梯,剛剛爬到城頭上,也被宋軍亂刀戳成馬蜂窩,像秋天的落葉飄然墜地。混戰了一整天,南一字城下堆滿了蒙古軍的屍體,讓蒙哥大為沮喪。

初九,汪德臣進攻城西的鎮西門,結果也佔不到便宜,除了扔下數不清的屍體之外,一無所獲。

激烈的攻防戰持續了一個多月,蒙古軍將幾個城門輪番進攻了一遍,小東門、新東門、 奇勝門、鎮西門、菁華門,可是都像飛蛾撲火,白白犧牲了無數蒙古勇士。

王堅在釣魚城孤軍奮戰,重慶的蒲擇之卻畏敵如虎,一個援兵也沒有派出。宋理宗大為失望,於是在三月十三日,將京湖戰區的大將鄂州知州呂文德提拔為四川制置副使(四川戰區副司令),讓他取代蒲擇之,指揮抗擊蒙古的戰鬥。

呂文德有個綽號叫黑炭團,並不像金庸筆下所寫的那樣懦弱無能,他臨危受命,立即率一支船隊逆江西上,進攻涪陵藺市的蒙軍統將紐璘。宋軍攻勢如潮,加上老天襄助,颳起了順風,呂文德一鼓作氣,突破紐璘的封鎖線,奪佔了江面上的浮橋,成功進入重慶城內。又調集一千餘艘艨艟鬥艦,組成一支強大的水師船隊,浩浩蕩蕩,溯著嘉陵江北上,救援釣魚城。

快到釣魚城南水軍碼頭時,負責打援的史天澤利用上游的優勢,將手頭的船隻分成左右兩翼,順流奮擊。呂文德大敗,史天澤乘勝追擊,一直殺到重慶城外才回去。

呂文德救援失利,釣魚城完全成了一座孤城。但由於王堅拼死抵抗,蒙古軍頓兵於釣魚城下,寸步難移。更糟糕的是,軍中水土不服,瘟疫橫行。弄得人心惶惶,以至於有人打起了撤軍的主意。

進入炎夏之後,天氣更加反覆無常。四月初三,釣魚城出現大雷雨。從早到晚,如天河決堤,暴雨傾盆而下。嘉陵江、渠江暴漲,到處氾濫,蒙古軍雙腳都浸泡在水中,不由得叫苦連天。

南宋無名小將,打死蒙古大汗,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2)

大雨嘩啦啦地下了二十多天,蒙哥的攻城行動也被迫停止。

四月二十二日,大雨稍息,蒙哥下令強攻護國門。護國門是釣魚城八座城門中最為宏偉的一座,位於新東門和小東門的背後,是外城的第二道防線。護國門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左側是刀削懸崖,右側下臨奔騰咆哮的嘉陵江,人們只能靠著一條狹窄的石階小道出入釣魚城。

攻打護國門,絕對是高空走鋼繩,如果沒有蜘蛛俠的本領,非摔下粉身碎骨不可。再加上連續大雨,道路滑不溜秋的,蒙古軍是上去一個摔死一個。更別說攻城了!

從東面進攻釣魚城被證明是一場災難,於是汪德臣把兵力集中到西面的奇勝門和鎮西門。蒙古軍暗中在奇勝門以北的百米處挖了一條地道,地道離地面有五米之深,由主通道、六條短支道及豎井組成。

四月二十四日,在夜幕的掩護之下,蒙古軍的突擊部隊偷偷潛入地道,秘密接近奇勝門下。半夜時分驀地躍出,竟然攻入奇勝門。宋軍措手不及,傷亡慘重。幸虧城內警備嚴密,友軍部隊迅速趕來,把蒙古突擊隊全部殲滅。

蒙古軍搞偷襲戰術,王堅就以牙還牙。護國門東百米處有個“一線天”孔道,王堅親自帶上一隊肌肉男,半夜穿逾“一線天”,悄悄溜出城去,襲擊蒙古軍的指揮部小石山。準備來個斬首行動,幹掉蒙哥。

蒙古軍正在睡大覺,王堅從天而降,軍營裡登時翻了天,亂糟糟的。吐蕃烏斯藏掇族的勇士趙阿哥潘見勢不妙,率部發起逆襲,總算把王堅逼退。

慘烈的戰鬥持續了五個月之後,蒙古軍中痢疾盛行,病號越來越多,馬兒更是成批成批倒地死亡,戰鬥力嚴重下降。於是在六月,汪德臣孤注一擲,挑選精兵,夜襲西面城外的馬軍寨。

宋軍陣腳大亂,已經被蒙古軍突破了防線。王堅趕緊率大隊人馬上前堵住缺口。鏖戰至天亮,蒙古軍漸漸佔了上風,紛紛躍上城頭,汪德臣騎著戰馬,在城下興奮地大喊大叫:王堅聽著,你們插翅難飛了!我是來救活全城老百姓的,快快投降吧!

孰料城中的拋石機早已瞄上了,汪德臣話音剛落地,飛來一塊巨大的礌石彈,砰地一聲,把汪德臣砸落下馬。蒙古軍全然不顧主帥受傷,架起雲梯沒命地往上爬。這時候又逢暴雨連天,只聽見嘎嘎幾聲,雲梯折斷,後續人員上不了,已衝上去城頭的蒙古軍全都成了王堅的刀下鬼。

南宋無名小將,打死蒙古大汗,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2)

一代天驕折釣魚

蒙古軍只好垂頭喪氣地把汪德臣抬下去,送到合州以南的縉雲寺去療養。六月二十一日,汪德臣傷重而亡。

汪德臣死後,蒙哥傷感不已,這才意識到攻打釣魚城就是火中取栗,不但拿不到栗子,連自己的手腕也被燒傷了。於是決定留下三千人馬繼續監視釣魚城,其餘的南攻重慶。

南宋無名小將,打死蒙古大汗,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2)

王堅紀功碑

但是進攻了五六個月,犧牲了太多的勇士,就這麼黯然地放棄了,蒙哥實在不甘心,就讓人在石子山上搭起一座雲樓,樓頂接有長杆,上有飛車,形成高聳入雲的瞭望臺。七月下旬,蒙哥來到瞭望臺下,準備升起飛車,爬上去窺探釣魚城中的佈防情況。

蒙哥絕對料不到自己是命懸一線,此時此刻城中的遠程武器——拋石機都將靶心對準他。王堅親自在指揮所——釣魚城南邊最高處的一座凸形樓裡,為那些拋石機目測導航。

結果蒙哥的青羅傘蓋一出現,大大小小的礌石彈就冰雹般地飛砸下。最大的礌石彈有十來斤重,最小的也有拳頭大,夾雜著令人膽顫的呼嘯聲,鋪天蓋地而來。

在宋軍的狂轟濫炸之下,蒙哥無所遁形,被砸成重傷。登時蒙古人手忙腳亂,想把奄奄一息的大汗送到縉雲寺去。走到途中,七月二十一日,蒙哥在金劍山溫湯峽雙腿一蹬,斷氣了,時年五十二,他就是元憲宗。

南宋無名小將,打死蒙古大汗,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2)

阿速帶、史天澤等人將蒙哥的遺體運還大漠,並在他的四個斡耳朵順序舉哀,然後把他秘葬在射鵰英雄家族的安息之地——起輦谷。在那兒,蒙哥將永遠陪伴著蒙古帝國的創始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以及英明的拖雷老爹。

蒙哥的逝去,宣告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這個時代,是蒙古人彎弓射大雕、跑著馬兒征服天下的傳奇時代。

南宋無名小將,打死蒙古大汗,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2)

南宋無名小將,打死蒙古大汗,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2)

作者簡介:柯勝雨,福建省作協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2015年第五屆廈門文學藝術獎獲得者。已出作品十餘部,代表作品:《絲綢之路千年史:從長安到羅馬》(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10月)、《萬曆東征:1592-1598抗日援朝之戰》(2017,清華大學出版社)、《譎謀的霸主:曹操》(2017,天津人民出版社)。其他有:《大唐帝國東亞戰記》(2014)、《卑微的智者:諸葛亮》(2014)、《東方大帝忽必烈》(2016)、《王朝的命運—極簡吏治三千年》(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