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興四將”劉光世被後人稱為“逃跑將軍”究竟隱藏著什麼

在南宋,有一位將軍叫劉光世,卻因為在抗金戰役中“逃跑”而被世人所不齒,被戲稱為“長腿將軍”。可即使這樣,他為什麼還能成為史書中的“中興四將”之一呢?

南宋“中興四將”劉光世被後人稱為“逃跑將軍”究竟隱藏著什麼

抗金屢次逃跑始末

劉光世出身武將世家,靠著家族的背景入官奉職,後升為防禦使,郎延路兵都監。宣和三年,劉光世跟隨父親鎮壓方臘起義,因為有功被升官為耀州觀察使、鄜延路兵馬鈐轄,可以說是少年得志。

後來他為何會被稱為“長腿將軍”呢?這要從進攻遼國的戰役說起。

宣和四年,宋軍攻遼,劉光世隨父親奪取易州,此時,他被升任為奉國軍承宣使,進入高級武官行列。在進攻遼國南京的戰役中,他作為援軍與另一支軍隊裡應外合,結果他違約沒有到達戰場支援,致使宋軍戰敗,這是他作為“長腿將軍”的開端。

宋高宗即位後,劉光世任提舉御營使司。建炎三年,金軍500騎兵追至天長,劉光世的軍隊還沒有遇到金兵就渡江逃跑,同年九月,金兵從黃州渡江,劉光世再次率軍逃跑

次年,金將完顏昌攻楚州,宋高宗親自寫五封信給劉光世,令他出兵支援楚州,劉光世違詔不援,只是派部下王德率親兵襲擾金軍,最後楚州淪陷。紹興六年,偽齊劉麟渡淮攻宋,劉光世又一次棄城南逃

劉光世在抗金的戰役中,每次到了他上前線的時候,他總是不奉詔設法逃跑,即使作為後援的軍隊,他也不支援,所以,他被世人稱為“長腿將軍”。但是,他在對抗金兵的時候,也確實立下過一些功勞,不然最後也不會被封王。

南宋“中興四將”劉光世被後人稱為“逃跑將軍”究竟隱藏著什麼

對敵有奇招,防禦有功

劉世光因為是武將後代,又作為將軍,本身就有實權,再加上他的軍隊經常有流寇和叛軍降服,所以他的軍隊實際上是當時人數最多的軍隊之一。劉世光在對戰的時候,還確實出過奇招,不然不會有那麼多敵軍願意降服了,其中他最有名的計謀就是“鑄幣散敵軍”

金國將領完顏昌攻宋,劉世光在與金兵交戰的時候,瞭解到完顏昌的部下久經沙場,背井離鄉,士兵都很思念故土,於是劉世光想出了一招:讓人鑄造了一些帶有“招納信寶”字樣的金銀錢幣。每次作戰抓到金兵俘虜,都不殺害他們,發給他們這種錢幣,對他們說:“你們想要回家,只要帶上這種錢幣,沿途我們的部隊都會放行。

金兵俘虜回營後,拿出這些錢幣給同伴看,同伴們一見金錢動了心,就都偷偷到宋營索要這種金幣,然後拿著錢逃回家。一時之間,金兵士氣渙散,逃走者不計其數。完顏昌下令嚴懲,但仍然制止不住士兵逃走,最後只好拔營而去,這就是劉光世的“鑄幣散敵軍”。

劉世光雖然正面迎敵的時候經常逃跑,但是他頭腦靈活,能想出各種怪招對付敵軍,讓敵軍的士氣減弱,不戰而敗。金兵大舉南侵時,他與韓世忠等共守江南,屢立戰功,升司檢校太保、殿前都指揮使,封榮國公

劉世光在防禦方面和鎮壓國內的一些叛亂也是有功勞的,於是才能降服那麼多人,他是南宋剛成立時為數不多的大將軍之一。

南宋“中興四將”劉光世被後人稱為“逃跑將軍”究竟隱藏著什麼

起初受重用,後收兵權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軍第二次進攻宋首都開封,劉光世率兵三千勤王,在行軍途中得知北宋已經被金滅了。

次年四月下旬,劉光世率部到達尉氏,得到兵馬大元帥府今,率部下前往濟州,在濟州南新興鎮遇到正前往南京應天府的康王趙構,當即被任為元帥府五軍都提舉。

也就是說,劉世光在趙構還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他就已經幫助過趙構,所以後面他即使百戰百殆,也仍然能得到原諒。

劉世光出身將門,許多士兵出自他的家門下,對他忠心耿耿,他手下的數萬軍隊,即使不正面與敵人交鋒,也是很重要的一支防禦力量

他在抗金的時候能想出奇招,為南宋的防禦立下功勞,對於宋高宗來說,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大將,再加上當時南宋根基不穩,高宗認為還是要倚靠劉世光這一支大軍,所以即使劉世光在面對外敵的時候總是逃跑,不聽皇帝的詔令,但是他還是能夠受到高宗的原諒,繼續派遣他駐守南宋,加官進爵。

紹興六年十二月,右相兼都督張浚上奏:“劉光世懶惰不迎戰,不能夠作為大將,請求罷免他。”而左相趙鼎則認為,“劉光世是將門之後,將士兵卒大多數出自於他的門下,如果無緣無故罷免他,恐怕難以撫慰民心。”於是沒有罷免他。紹興七年二月,張浚再次上奏:“劉光世沉迷酒色,不關心國事,請求罷免他的官職,以告誡其他將軍。”

四月,高宗罷劉光世為少師、萬壽觀使,其部隸屬都督府。後來果然如趙鼎所推測,罷免劉世光引起酈瓊等不少中低將領的不滿。酈瓊直屬部隊只有五千餘人,但是在他的煽動下,在同年八月叛歸偽齊的宋軍竟達四萬人之多。劉光世的行營左護軍五萬二千多人,僅剩王德所帶領的八千餘人及零星部隊歸朝,史稱淮西兵變

淮西兵變說明了劉光世在軍中的地位,他少年得志,也曾經立過功,作為“長腿將軍”,雖然逃跑的次數比立功的次數多,但因其防禦有功且在軍中影響很大,所以受到重視。最後被收回兵權,卻給南宋帶來了損失。後來,劉光世安享晚年,是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武將。

南宋“中興四將”劉光世被後人稱為“逃跑將軍”究竟隱藏著什麼

結語:

紹興十二年十一月,劉光世逝世,享年五十四歲。宋高宗為其輟朝兩日,追贈太師,諡號“武僖”。宋寧宗開禧元年,追封劉光世為鄜王。劉光世得以善終,有許多原因,後人對他的評價不一,有的說他“不顧國家利益,只顧及自己”,有的說他“有政治頭腦,識時務”。

《宋史》裡面這樣評價劉光世:“劉光世作為一名老將,作戰畏首畏尾,不聽從皇上的命令,對自身以及軍隊的要求不嚴格,致使部下淮西之變,一心只為自己做打算,雖然得以善終,卻被君子們看不起。”

劉世光在面對國家利益時棄城逃跑,確實是不顧及國家的利益,但是他作為一名老將,及時退休安享晚年,也不失為一種識時務的表現。他能成為“中興四將”之一,自然是有他的才幹的,他的行為被世人看不起,但是他仍舊自己安度晚年,這也能看出他是一個不在乎別人看法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