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當年曹操沒有稱帝的原因有哪些?

Leeyoung1993


在三國時代,沒有自知自明的的人很多,淮南袁術,漁陽張純、長沙區星、西涼王國,徐州闕宣等,都曾擁一州一地而自號天子。劉備不過偏居一隅,是這些人中,堅持時間較長,比較有名的一位而矣。

曹操自出世已來,就打的是“奉天子,而令不臣”的旗號。在赤壁之前,行的扶漢利國的義舉。從迎立漢獻帝到取蔡文姬歸漢,從禮法、文化、政治、經濟丶人文等遵循著漢的典章。是在太學受正統漢文化薰陶的仁人義士。為華夏統一不辭艱辛、不擇手段的王霸之士。

赤壁之戰前,見華夏一統指日可待,不免心曠神怡,飄飄然。終功虧一簣,敗走烏林。致國家分裂,九州難合。

如果不是獻帝狐疑猜忌,不是曹操愛惜人才,劉備可能在許昌時是灰飛煙滅了。曹操一直是在為漢蒐羅人才,所以才有被董承、王子股、劉備等異己謀害,朝堂上才有反對派。後殺伏完、廢皇后可能是有蛛絲馬跡,可能是老糊塗了,也可能是舊帳重提,但更是為防獻帝再次裡應外合勾接的自衛手斷。但要說老曹想滅漢稱帝,是顧忌那些群巨下吏,我只能笑笑而矣。因為曹操骨子裡就是漢臣,也沒有稱帝的必要。不象某些賣草鞋的,種地的拍拍腦袋就漢中王了。穿個大氅就管仲,樂毅三分天下當丞相了,一幅小人得志的模樣。

孫權是時勢造英雄,你媽賣草鞋的擁一窮鄉僻壤都敢叫皇上,我坐擁荊、吳天下糧倉,又有長江之險,一幫鞠躬盡瘁的老臣分封都不正統,叫我怎麼辦,。等了七年,我也差不多了,一句話,“幹他媽的"


另眼看世界江雲




曹操曾經說過一句話——

“這是要給我放在火上烤啊!”

猛然一聽感覺以曹超的“威武雄壯”說這些話有些許沽名釣譽、欲擒故縱。其不稱帝的原因也好像是害怕受到“各方討伐!” 而且稱帝的環境與時機不成熟,其知曉如果背道而馳,會成為眾矢之的,適得其反——然這也僅僅只是表面原因,真正讓其終身不敢稱帝的是:

瞬失之徨,人心難平

漢朝衰落並不像其他朝代因為暴政而讓民怨四起,民不聊生的。漢朝的“朝代更替”猶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一瞬間”就發生了,讓人心有餘悸!對於何進弄的破事“說沒有就沒有了”——人們對“一轉身”就失去的東西通常會比較不捨和情感複雜而無關其自身好壞……



人們對逝去的人和事往往會比較寬容!包括諸多偉人與明星——他們變成了完美的化生,回憶起點點滴滴來總是讓人感慨萬千,美好無限!不足和缺點卻被隱藏著不願提起……

那漢朝也是一樣!在東漢末年漢朝在人們心中也“很不完美”,還發生過蠢蠢欲動想通過“糾正”讓其迴歸完美的“黃巾軍!”



然而一旦突然失去……

難以言表!舉國上下,人心難平……

亦有——我我都沒拿你怎麼可以“順手牽羊!”

比較有代表性的如“敵方”劉備等皆是一心“興復漢室”的風雲人物!如民心不向漢,劉備一個“擺地攤”的如何能成就這麼大的事業!有這些“憤憤不平”的人物在,曹超“挾個天子令個諸侯”都讓天下人恨的“牙直癢癢”,以至於終身與其“不共戴天!”何談其他……



就是自己下屬也不能“強人所願!”後期的下屬陳琳曾罵他的好檄文都是被其逼出來的——可見恨一個人也不都是壞事!😀


其他諸如孔融、荀彧就更不用說了,天天“躺在其寫字樓”朝夕相處的“同事”卻變成了“天涯陌路人”,實在是不知怎麼搞啊……

想稱帝?那就想想得哪!

他如再敢做過分的是那絕對是自尋死路,人神共憤!想想曹操是多麼有先見之明的人,他不可能連這一點都看不到,所以其終身不肯稱帝,也唯有——對酒當歌了……


共賞五千年


曹操沒有稱帝!末將以為有這幾方面原因:


第一:時機不成熟

凡事都得一步一步來,尤其是天下未定的情況,稱帝之事更應該穩。曹操起初是西園校尉,後來逐漸做大做強了,司空、丞相、魏王。奈何就差最後一步的時候,曹操年事已高

第二:曹操不需要稱帝

曹操不管是威望還是個人魅力都足已震住場面,不是皇帝勝似皇帝。不如就把稱帝之事交予兒子完成。讓兒子稱帝,廣施恩惠,增強曹魏政權凝聚力。

第三:這才是最重要的,就是思想

曹操當政以來,打破了幾百年的儒家思想,主張“依法治國”,人才方面更是講究“唯才是舉”。這就註定了與士族階級的利益衝突,儘管曹操憑著個人極高的能力和強硬的手段打壓士族,但在那個時期,士族的崛起已成大勢。消除士族、改變天下格局並非一代人可以完成了【就好像曹丕當政後也不得不選擇退步,頒佈“九品中正制”大幅讓利給士族以獲得士族階層的支持】


左將軍



史事顯微鏡


東漢末年雖然漢獻帝已經大權旁落,但還有一些劉姓宗族和官宦舊巨仍效忠於劉氐政權,認為只有劉姓是正統,其他人篡位就是大逆不道,如果曹操稱帝,這些人便會與曹操為敵,還有那時的割據勢力很多,戰亂不斷,這些割據勢力的諸侯是不會認同曹操稱帝的,他們也會紛紛仿效自封為帝,曹操是沒有力量節制他們的,相反如果這些割據勢力聯合起來反對曹操,曹魏政權就會風雨飄搖了。還有那個時期的民心,還很難做到都歸順於曹魏政權,所以曹操稱帝不僅不會得到好處,而且還會添加很多亂子,曹操是個精明人,他是不會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曹操沒有稱帝。


求圓4


剛開始只想挽救漢朝,曹操能夠得到各路諸侯以及朝廷眾多大臣的支持,就因曹操舉得舉得“扶漢平亂”的旗幟,加上自己出色的軍事、政治謀略方能節節高升至丞相,乃至挾天子令諸侯。

當他自感權傾朝野,有指鹿為馬之勢,其實也有心稱帝“體驗”一下皇帝的尊貴,但又恐引起強烈反對,荀彧就是一個例子,雖然後被賜死,但他也不得不考慮其他人是怎麼想:你以前是怎麼說?而現在又是怎麼做?豈不出爾反而?

再說那時北方剛定,而吳蜀未平,誰能走到最後還是未知數,如何現在稱帝,也無異於董卓之類乩臣,若引起內亂,其他諸侯勢必聲討,得不償失,這帝王也是白做了,也給其他諸侯興師問罪的藉口。

當然在思想上曹操確也受傳統的君臣倫理所壓束,加上自己年老多病,常屢患頭風,更無法想那麼多,稱帝之事也只有讓子孫去完成吧!


知足常樂6144539457


首先,曹操稱帝還差個理由。他從成立隊伍之初就明確表示是扶持漢室的,今天如果違背自己的承諾,天下人會怎麼看?他曹操如果想自己奪得天下,就不會迎奉天子,漢室天子的名號還是很有號召力的,為了私慾把之前的工作都廢掉了,曹操不會那麼傻,劉備怎麼說也是漢室的皇叔,稱帝了也是姓劉,自己稱帝無疑與漢室正式撕破臉,腹背受敵,得不償失。

再者,怕揹負罵名。曹操為人比較謹慎,孫權假意讓曹操稱帝,如果真的稱帝,他孫權估計第一個就跳出來,這樣的火坑,曹操是不會跳的。況且,漢室天子還在自己手中,稱帝的話,漢室天子你打算怎麼處置?殺掉?那你和董卓篡漢有何異?不殺掉,你曹操稱帝,不怕再被奪過去?畢竟你是搶人家的東西,人家拿回去很正當。所以曹操斷不會稱帝。


農夫說歷史



濟世論事


風險意識:曹操看到老友荀彧也不支持,心中有點怕。人的慾望是無窮大的,但是,為子孫計,人就會收斂自己,發出較為溫和的表現。不過曹操多次在獻帝面前顯威,以表達隨時可取而代之。這是曹操不想當皇帝的表現。

用心良苦:到了曹丕上位,曹丕很溫柔對待獻帝,就是進入了易位的節奏。曹丕要以“德”籠住人心,而挑頭者則是在為曹家天下既得利者。賈詡之流!曹丕上來就恩澤部下,這也是曹操的用心良苦。

孫劉仿效:曹操不當皇帝另一個原因是不讓孫劉效仿,這也基於袁術的教訓。怕劉孫兩家舉義旗。曹操晚年休兵養民是他的重要國策。


閒適人家


沒有稱帝最大的原因是不想遭到天下諸侯的討伐。而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可以名正言順的討伐反對自己的各路諸侯!

另外,曹操要的是實權而不是虛名。人家封一魏王就已經享受了九五之尊的禮儀,皇帝一切都要聽他的話,看他的臉色行事。還好,曹操把兩女兒也給了漢帝為妻,也算用心良苦了!

總之,曹操雖然被世人垢病,但他的所作所為比及劉備孫權並不更狠毒,統一中原恢復北方人民的生活,搶救典籍,發展文化藝術,曹操是作了貢獻的。反觀孫劉,他們留下了什麼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