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西安地理——追憶蓮湖公園 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文化周刊|西安地理——追忆莲湖公园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文化周刊|西安地理——追忆莲湖公园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文化周刊|西安地理——追忆莲湖公园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滄桑八十年,在我的記憶裡,老忘不了上世紀40年代親眼見到蓮湖公園那座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的往事。

文化周刊|西安地理——追忆莲湖公园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在蓮湖公園東門裡不遠處 爾雅 攝

紀念碑的原貌

1948年冬,我和本村同學郭志琦從灞橋去西安遊玩,參觀了“亮寶樓”(位於南院門東側)後,從鼓樓門洞穿過,經北院門端向北,到了蓮花寺街北頭,進入蓮湖公園東門,一眼就見到了四周階梯形主體的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這座紀念碑高約9米,地座寬約3米,頂端大約1.5米。碑的正面(東面)鐫刻有“永垂不朽·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十二個大字,落款小字是“大中華民國二十九年十月”。

紀念碑的背面和左右兩側,還有當時陝西省政府主席蔣鼎文等人的題詞,因年代已久,內容記不清楚了。

紀念碑的西邊不遠處,有一座大冢,四周砌有半人高的圍臺,顯然,這是埋葬烈士屍骨的公墓。在公園的南牆根,也有數座埋葬烈士的墳墓,四周栽有好多松柏,已經成蔭。

紀念碑前,還用生鐵鑄有大漢奸汪精衛、陳璧君夫婦的跪姿像。顯然,這是仿照西子湖畔嶽(王)廟裡秦檜夫婦跪像的形式設計的。

讓人遺憾的是,這座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後來被毀,汪精衛夫婦跪像也被拆離。

紀念碑的具體內容

為了弄清蓮湖公園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的真實內容,我歷經了數十年的調查尋訪,終於在檔案館查閱出相關的檔案資料,弄清楚了紀念碑的具體內容。

紀念碑的背面(西面),是蔣鼎文所題的碑文:《抗日陣亡將士公墓落成紀念》

“我軍討倭,寒暑三週,惟諸將士,金甲貔貅,各懷忠憤,誓雪國仇,不撓不屈,有進無休!行看奏捷,收復神州,馬革裹屍,同歸山邱,成仁不義,張牙巖頭,日是河嶽,並峙千秋!面懷壯烈,公墓是修,西京之市,蓮湖之陬,豐碑穹隆,矝式萬流,春秋祭掃,以慰九幽。”

西京籌備委員會委員長宋聯奎親書的《中國抗戰將士公墓辭》在碑的南側:“九國公約,彼倭寒盟,侵我疆土,逼我神京;中樞赫怒,命將徵兵,我師有名,出於抗戰,定策堂皇,始終一貫;龍庭之將,岳家之軍,大呼振臂,天地為昏。被逞兇頑,我抱公理,眾知有國,不知有己,雖歿猶榮,雖創有起,取義成仁,死而後已!嗚呼將士,我武維揚,伏波馬革,魯騎國殤,前赴後繼,禹甸重光!耿耿丹心,縷縷碧血,其血如新,其心如楬,高塚麟麟,永無磨滅!”

國民黨元老張繼,在紀念碑北側題有七言詩句:“抗戰軍言三度秋,諸君忠孝大無儔。衝鋒陷陣風雲動,取義成仁天地愁。今日蓮湖公墓建,來朝領土全盤收;千年鐵像汪夫婦,跪向英雄羞不羞?”

紀念碑公墓祭奠的英雄

建立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的時候,是民國二十九年十月,也就是公曆1940年10月。從建碑的時間看,該紀念碑公墓紀念的抗日英烈,應是抗戰初期即抗戰第一階段所陣亡的將士了。

根據我所掌握的資料判斷,公墓所祭奠的抗日烈士,包括如下方面的陣亡將士:

1.陝西抗戰的主力軍——楊虎城第十七路軍——孫蔚如所統帥的第三十一軍團即第四集團軍,在華北戰場的娘子關戰役、忻口會戰、收復晉東南高平等十六縣和收復晉西南永濟等十三縣和中條山保衛戰諸戰役所犧牲的抗日將士。

2.高桂滋第十七軍於1937年9月在忻口會戰中的團城口之戰及1938年春在沁源、平遙一帶阻敵犧牲的陝籍將士。

3.關麟徵五十二軍在保定戰役、徐州會戰臺兒莊戰役及武漢會戰諸戰役中犧牲的陝籍將士。

4.杜聿明第五軍在崑崙關諸戰役中犧牲的陝籍將士。

5.池峰城三十一師在死守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諸戰役中犧牲的陝籍將士。

6.胡宗南第一軍在淞滬會戰、武漢會戰諸戰役中犧牲的陝籍將士。

其次,中國工農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後,是從陝西延安開赴抗日前線的,其中,陝籍將士佔著相當的數量。八路軍在平型關及百團大戰諸戰役中犧牲將士,其中有不少是陝籍將士(特別是陝北諸縣的將士也包括在其中)。

當然,不僅僅如此,紀念碑公墓紀念的也有在中國南北各個戰場上抗日的其他部隊所陣亡的陝籍將士,還有日機轟炸西安等地炸死的人民大眾。(也有學者認為,蓮湖公園的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公墓紀念的不只是陝籍將士,還包括全國其他地方的抗日英烈。編者注)

在以後的歲月裡,囿於歷史條件和認知水平,平墓、拆碑、挪像在所難免。近年來,各界不斷有呼聲建議恢復蓮湖公園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以弘揚先烈們的抗日精神。

長按上面二維碼可關注晚報微報

長按上面二維碼可關注西晚影像

文化周刊|西安地理——追忆莲湖公园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