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谿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嶺南的大街小巷,腸粉隨地可見。老廣人,習慣踩著清晨鬧哄哄的市聲,轉過幾個街角,走進一家自己經常光顧的腸粉店,拿號坐下,坐等粉白油亮的腸粉冒著熱氣端上桌。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要說廣東人在吃這件事上實在是太能折騰了。就這腸粉來說,廣府有廣府的做法,潮汕、客家人又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衍生出豬腸粉、窩籃拉腸、布拉腸等不同派別,若是追根溯源,混亂的腸粉家族足以在吃食界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平時吃多了港式連鎖餐廳裡的腸粉,於是我轉移目標,開始在街角巷弄裡尋找,

在橋頭五豐農貿市場附近就有一家,確切地說是一個推著三輪車的流動攤位。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車上坐著一隻三層蒸屜,邊上放著一鍋米漿,窗口放著玉米、火腿腸、絞肉,還有一鍋醇厚的醬汁。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腸粉隨點隨做,菜單也很靈活,可以挑自己喜歡的食材搭配。點單後,老闆娘抽出“熱身”過的蒸屜,為了腸粉的爽滑口感,抹上一點油,然後舀上一勺米漿,雙手甩勻,鋼盤上攤上了薄薄一層。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然後撒上客人點的餡料,再把雞蛋打在米漿上,隨意劃拉開,放上生菜,推進蒸屜。在熱氣氤氳中,重複推拉,這層剛推進,下面那層已經熟透。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手起刀落間,抽出蒸屜,在蒸透的米粉中間劃拉一刀,拉起包裹,剁剁兩刀排在一起,三兩下手勢後,直接裝盤。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上碟後的腸粉第一時間注入“靈魂”,淋上獨門秘製的醬汁,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她家的米漿是每天現磨的,蒸出來後帶著七分透薄,夾著晶瑩的米白色,被刮刀刮下來後,呈現出自然的褶皺,筷子挑起一小塊,能拉起成條薄透的粉皮。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腸粉是潮汕派系,醬汁味道比較重,不像廣東拉腸專一而簡單的豉油醬汁,她家的醬汁帶鹹口,質感粘稠,醬油味混著香菇的清香,還有生薑蒜末的點綴,經常有客人吃到一半還要求老闆娘再淋點醬汁。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吃腸粉最宜大口食用,韌勁的粉皮,脆嫩的菜蔬,溫和的蛋香混著濃重的醬汁,一口下去嚐到多重味道。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老闆娘是個95後,圓臉胖嘟嘟的,對來吃腸粉的客人總是笑臉相迎。她17歲來到慈溪闖蕩,在工廠打過工,也曾滿大街跑做銷售,還做過化妝品導購。後來決定混跡吃貨圈,跑到廣東學做腸粉,最終在人來車往的市井街邊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小夢想,從老家四川,再到廣東,最後成了攤販江湖裡的一股小清流。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每天早上三兩個小時的出攤時間,猶如一場與自我、與客人、與美食的博弈,爭分奪秒,幾乎沒有多餘的空閒時間。當吃著最後一碗留給自己的腸粉時,才是難得的輕鬆時刻。“我想開一家腸粉店”,她說。這是她接下來的目標。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英雄不問出處”,愛腸粉之人也不會太計較不同腸粉派別之間的細枝末節。在他們看來,腸粉的絕妙之處在於米漿的新鮮度和爽滑的口感,在咀嚼間,米漿的彈韌爽滑與綿柔回味得到恰到好處的平衡感。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只是腸粉這種適宜趁熱吃的小食,經不起高峰期擁堵的考驗,即使粉皮和醬汁分離,也經不起一路顛簸的蒸騰。所以,如果你對腸粉有著偏執的訴求,那麼請你一刻也別耽擱,要趁熱吃,最好坐在店裡吃。

慈溪有這種嬌嫩幼滑的“抽屜”小食?不是熟客找不著

廣東腸粉

地址:橋頭鎮周塘路679號

(五豐農貿市場附近,慈溪農村商業銀行斜對面)

路線:百度直接導航“五豐農貿市場”即可

出攤時間:5:30-8:30左右(賣完收攤)

慈溪吃貨出品 主編:夢佳 策劃:通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