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頭條:網絡真是個造福的神話之地

互聯網真的是超強颱風,不管是什麼,不管在不在風口,只要有風便能揚帆起航。近日,一個曾被忽視的市場突然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潛力,引得一大群人蜂擁而至,它就是一夜爆紅“上頭條”的趣頭條。

同樣都是頭條,差距卻是“天壤之別”。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趣頭條平臺竟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交易,並一舉破掉拼多多前不久創造的3年赴美上市紀錄。


趣頭條:網絡真是個造福的神話之地


趣頭條,新聞界的拼多多?作為一款新生代內容資訊APP,從內容上來說,趣頭條與今日頭條頗為相似,都是以誘導分享、親情綁架等方式,進行野蠻擴張,聚集用戶,通過算法為用戶推薦內容;從用戶群體看,趣頭條又和拼多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瞄準並不受關注的“下沉市場”生意經,即三四線城市用戶。

龐大的三四線城市的市場,加上低俗的營銷文成就了趣頭條?專推送資本資訊給民眾看的趣頭條又是如何靠吹牛上市割韭菜?

網絡造就財富?

趣頭條於北京時間9月14日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以每股7美元發行1200萬股美國存託憑證,籌資8400萬美元,開盤價9.1美元。

趣頭條發行價為7美元,開盤價為9.1美元。開盤2分鐘,趣頭條漲幅48.86%,此前第一次暫停交易,開盤不到15分鐘漲80%,第二次暫停交易,漲到113%時,第三次暫停交易。第四次熔斷為跌幅過大,開盤半小時後漲幅收窄至95.43%時,第四次暫停交易。北京時間9月15日凌晨,趣頭條上市當天第五次觸發熔斷,漲幅收窄至138.43%。此前最高上漲190%,市值一度接近60億美元。

根據招股書顯示,趣頭條2016年營收5795萬元,2017年營收5.17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7.178億元人民幣。但總體上趣頭條仍處於虧損狀態,其中2016年淨虧損1090萬元人民幣,2017年淨虧損9480萬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淨虧損擴大到5.144億元人民幣。


趣頭條:網絡真是個造福的神話之地


截至收盤,趣頭條漲幅漸漸有所收窄,最終收漲128%,報15.97美元,市值45.9億美元。上市前趣頭條定價7美元,估值21億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趣頭條於2017年下半年獲得成為資本領投、紅點創投、華人文化等跟投的4200萬美元A輪融資;2018年上半年完成超過2億美元的B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小米及其他財務投資者跟投,B輪投後估值超過18億美元;2018年8月,趣頭條引入包括人民網旗下基金在內的戰略投資者,投資額近6000萬美元。

從數據來看,趣頭條依靠創新觀看低質內容給用戶賺錢和邀請新用戶獲得補貼的模式,2年積累1.8億用戶。截止到2018年8月,趣頭條APP的累計裝機量達1.81億,月活用戶6220萬,在兩年多時間內躍居內容聚合領域第二名,僅次於今日頭條。

“收徒模式”如傳銷?

快跑上市的背後猶如分裂般幾何增長,淨虧損到了5.144億元想必就是趣頭條野蠻燒錢的後遺症。留存用戶就是為了圈錢而來,廣告內容分發,補貼讀者,這是它瘋狂吸納用戶群體的模式,一旦停止補貼,就憑趣頭條的內容質量,用戶基本就會一鬨而散。可想而知,這種模式能玩多久?


趣頭條:網絡真是個造福的神話之地


趣頭條CFO王靜波接受採訪時表示,趣頭條發展迅猛,美國投資環境更合適。他還表示:我們不生產內容,我們利用算法給用戶推送內容,這是新的科技驅動模式動模式。試問,此種做法就不涉及到知識版權嗎?推廣方式和傳銷拉下線又有何種區別?如果通過非法竊取他人內容產生巨大流量為自己創收,這一商業模式本身就是破壞正常商業生態的行為。


趣頭條:網絡真是個造福的神話之地


在APP主頁的新手任務一欄,用戶每天可通過完成邀請好友、閱讀資訊、開寶箱分享、喚醒好友等任務賺取金幣。據APP顯示,1600金幣可以兌換成一元,簽到五天以上可獲得一次一元提現機會。除此之外,還有幸運大抽獎、遊戲中心等多個環節可以獲得更多金幣。

靠著“傳銷”式的營銷,趣頭條在10個月時間內實現了用戶從0到600W+的爆發增長,拉人頭吸引用戶,互聯網“傳銷”模式大行其道卻能不受法律限制。類似於趣頭條這類靠著拉人頭收徒弟能夠返現的模式來吸引用戶野蠻生長的平臺,其成長方式的合理性是否該得到社會更多的探討?

“煙花再美,也只是一瞬間?”

趣頭條本該面臨“慶賀”之時,它還有版權問題仍待解答。財經雜誌法律顧問徐凱律師昨日發佈《趣頭條,送你200顆子彈》一文,稱其為“侵權大戶”。他表示,從今年4月起,他們發現趣頭條冒用《財經》雜誌名義在其平臺上註冊賬號,並搬運數百篇文章。


趣頭條:網絡真是個造福的神話之地


據瞭解,趣頭條尚未獲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和《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簡單來說就是並不具備網絡新聞傳播的資質,被監管部門關停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對此,趣頭條方面回應尋找中國創客稱,正在走訴訟流程,一切以法院判決為準。 目前平臺上的內容都是PGC模式,主要分為兩大類:一塊是專業媒體機構,已與國內超過200家專業媒體機構達成合作;其次是自媒體,目前已有超23萬家自媒體入駐趣頭條自媒體平臺,針對自媒體行業中普遍存在的侵權轉載等問題,平臺也在不斷加強整改和自查,優化內部的內容審核機制。

就目前的互聯網圈子來說,不論從上往下還是從下往上看,都有一大批玩家。贏者通吃的一般思維在面對國內不同客群時似乎有點立不住腳了。歸結來看,打鐵還需自身硬,若不是以技術、內容、體驗去服務好用戶,其定位和出發點就跑偏了,一旦資金跟不上快節奏,那該傳播鏈條就很難維繫。如何解決造血功能,經得起市場檢驗,恐怕是趣頭條當務之急需解決的疑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