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旱地小麥規範化耕作播種技術規程

河南省旱地小麥規範化耕作播種技術規程

河南省旱地小麥包括豫西、豫西北及豫西南地區沒有灌溉條件,主要依靠自然降水進行小麥生產的旱地麥田。依據土壤肥力和地勢,將該區分為旱肥地麥田和旱薄地麥田。旱肥地麥田主要是指土層深厚,土體結構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土壤養分含量和產量水平相對較高,且無灌溉條件的旱塬地和坡凹地;旱薄地麥田主要分佈在土層較薄,土體結構不良,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養分含量和產量水平較低,且無灌溉條件的坡嶺地麥田。該區受自然降水少,且無灌溉條件,以及土壤肥力低,乾旱、凍害等自然災害影響,小麥產量水平較低且年際間變幅大。選用和推廣抗旱節水、抗逆減災品種與栽培管理措施是實現該區小麥穩產高產的技術關鍵。

(一)品種選擇

該區宜選用抗旱節水和耐寒性較好、抗災耐瘠能力強,且穩產性好的半冬性品種,部分因秋作物成熟延遲或天氣原因導致播種較晚的麥田,可適當選用弱春性品種。旱肥地麥田選用畝產穩定在350~450千克的抗旱節水、高產穩產品種,如洛旱6號、洛旱7號、豫麥49-198等;畝產250~300千克的旱薄地麥田,應選用抗旱耐瘠、穩產性好的品種,如晉麥47、洛旱9號、運旱22-33等;豫西、豫西北旱地麥田可選用半冬性強筋或強中筋小麥品種,如新麥26、鄭麥366、鄭麥7698等。

(二)深耕精細整地

對於曬旱地,應採用“一次深耕早施肥”技術,即伏前深耕25釐米以上;有機肥、化肥全部一次性施入,隨犁隨耙;過伏後遇雨即耙,保墒滅草;播前再細耙後播種。對於一年兩作的田塊,早茬地及時滅茬施肥,隨耕隨耙,多蓄秋雨,增加底墒;晚茬地及早騰茬整地,也可利用作物後熟特性,適當提前拔除收穫,收後立即滅茬,結合施肥深耕細耙,蓄住底墒,保住口墒。

(三)播前施足底肥

旱地麥田在上茬作物秸稈粉碎還田的基礎上,施用底肥應堅持“增施有機肥,氮磷鉀配合,播種前一次性底施”的原則。旱肥地在整地前一般每畝施純氮8~10千克、純磷6~8千克,土壤速效鉀含量低於60毫克/千克的地塊畝施7~10千克硫酸鉀;旱薄地可適當增加施肥量;有條件的地方每畝可施用腐熟的有機肥2000千克左右。

(四)播前種子與土壤處理

播種前要精選種子,去除雜質、破損粒和秕粒,確保用種質量達到國家標準(GB 4404.1—2008);並選用25克/升氟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加40%甲基異柳磷等高效低毒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以防治苗期病蟲危害。如果使用沒有包衣的種子必須進行藥劑拌種,小麥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等根部病害發生較重的地塊,可使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或2%戊唑醇殺菌劑按種子量的1∶1000進行拌種;地下害蟲發生較重的地塊,可用3%辛硫磷顆粒劑,每畝5千克,拌細土,於耕地前均勻撒施地面,隨耕地翻入土中。

(五)適期適量播種

依據“時到不等墒,墒到不等時”的原則,在小麥適播期內當土壤水分合適時,要趁墒早播。豫西、豫西北旱地小麥的適宜播種期,高寒山區為9月22~30日,淺山丘陵區為9月25日至10月5日,旱塬地區為10月1~10日;豫西南旱地小麥播期可分別再推遲5~7天播種為宜。在適播期內,旱肥地播量以每畝10~12千克、基本苗18萬~22萬株為宜;旱薄地播量以每畝10~13千克、基本苗18萬~25萬株為宜。

(六)合理控制播深

播種深度一般以3~5釐米為宜,墒情適宜的麥田應適當淺播;墒情較差的麥田可適當增加播種深度,並做到深淺一致、落籽均勻,杜絕缺苗斷壟和堌堆苗現象發生。

(七)提高播種質量

1 機械條播技術

旱地小麥前茬作物收穫整地後採用機械播種,並注意提高播種質量,確保出苗均勻整齊。行距配置可根據品種特性採用寬窄行或等行距播種,株型比較鬆散的品種,以採用17釐米×27釐米寬窄行種植為宜;株型較為緊湊的品種,以採用20~23釐米等行距種植為宜。該區旱薄地麥田受道路交通和地塊小且分散的限制,多采用3行或6行小型播種機播種,應注意下種均勻、深淺一致,杜絕地頭因重耬播種苗量過多現象發生。

2 高留茬深松覆蓋播種技術

即將免耕、秸稈粉碎、覆蓋還田、集中施肥結合在一起的旱地小麥播種技術。其具體實施步驟為:前茬小麥機械收穫時留茬高25~35釐米,並將田間殘留秸稈均勻覆蓋地表;7月上旬至8月上旬夏閒期間,可畝用80~100克草甘膦或克無蹤500倍液噴施1~2次,以防治雨季田間雜草;在7月上中旬用全方位深松機或爪形深松機每隔1米深松1道,深松深度35~40釐米;在小麥適播期內土壤墒情適宜時用免耕播種機播種;如不採用免耕播種機播種,可在9月上中旬結合施肥進行耕翻整地,要求耕翻深度在25~30釐米,並耙耱壓實後進行機械播種。

3 免耕覆蓋播種技術

其具體實施步驟為:前茬小麥用收割機收穫後,人工將田間殘留的秸稈均勻覆蓋地表,在夏閒期間防治雨季田間雜草,不進行耕翻作業。在小麥適播期內選用“農哈哈”牌或“豪豐”牌免耕播種機,一次完成田間帶狀開溝、化肥深施、播種、覆土、鎮壓、扶壟等作業。播種方式宜採用14~26釐米或12~28釐米寬窄行,窄行旋耕播種,寬行免耕,所使用肥料應為顆粒狀高濃度複合肥。為避免免耕播種時因地表作物秸稈打碎後與種子、土壤混合對出苗的影響,畝播量應適當增大至9~11千克。

(八)播後鎮壓

可利用作物後熟特性,適當提前拔除收穫,收後立即滅茬,結合施肥深耕細耙,蓄住底墒,保住口墒。

(九)抗旱播種技術

1 播前鎮壓,提墒播種

小麥播種前,如果底墒較好,8~10釐米表層土壤失墒,可在播前先鎮壓1~2遍,再趁早晨地表返潮時進行播種,並做到隨播隨耱,播後2~3天再耱一次,促使下層水分上移,提墒以利出苗。

2 豁幹種溼,找墒播種

旱地小麥播種時常因降水偏少、口墒不足而影響出苗,可採用機械溝播方式豁幹種溼,找墒播種。即對耕地深翻耙平的待播麥田,用“2BGF-X型溝播機”沿水平方向一次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起壟等作業,溝內雙行條播,將種子播在土壤含水量較高的地方,肥料隨播種機的施肥器條施溝底。採用機械溝播的溝深一般為10釐米左右,溝距33.3釐米,溝內行距11.5釐米。若麥田肥力較低,還應增施種肥,以培育冬前壯苗。

3 乾土寄種,等雨出苗

在播期遭遇嚴重乾旱、土壤含水量小於6%且降雨無望的情況下,可將種子先播在乾土層中,待下雨後土壤墒情達到種子萌發需要的土

壤含水量時出苗。採用乾土寄種時注意播種用的種子和肥料都必須是乾的,以免種子吸水萌動後因水分不足造成“回芽”現象。

4 地膜覆蓋,保墒播種

旱地小麥地膜覆蓋採用壟覆溝種方式,以55釐米為一帶,地面起壟,壟寬30釐米,壟高10釐米,壟頂圓形,壟上蓋膜,膜側溝內種兩行小麥,膜間距25釐米,小麥行間距19釐米,採用覆膜機鋪膜與播種同時進行,土壤墒情差時應先鋪膜後播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