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中國有句老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在中國,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城市鄉村,無論貧窮富裕,人們對教育的尊崇幾乎到了極致。哪怕有些人自己沒看過幾本書,在貧困邊緣苦苦掙扎,也要敦促下一代勤勉讀書,在高考中力拔頭籌,踏入大學的門檻,以此改變命運。

因為對於這些人來說,“讀大學”不僅是孩子出人頭地的唯一機會,更蘊含跨越階層的希望。他們本能地認為,只要上了大學,孩子們就不必像父輩那樣面朝黃土、汗流浹背,而可以在大城市裡擁有一份安穩工作,擁抱全新歲月。

然而,現實果真如想象中那樣美好嗎?紀錄片《出路》為我們揭示了想象背後的尖銳現實。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出路》曾在全球70多個電視臺播放,觀看人數高達5億。可在中國,它卻“安靜”得彷彿從未存在。

少數觀看過這部紀錄片的人,在豆瓣上打出了9.1的高分。其中有人這樣評論:這是自己有生之年看過的“最恐怖、最壓抑”的紀錄片。

是否恐怖,是否壓抑,需要每個看過《出路》的人用心去體會。而它直指的“教育致貧”現象,在時隔多年後的今天,仍令人不寒而慄。

“弄進來,交錢,然後,弄走”

如果讓王振祥用一句話形容自己的工作,他會這麼說:“弄進來,交錢,然後,弄走。”區區九個字,就概括了一個招生騙局的本質。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王振祥所供職的“弘博軟件教育學院”,其實是一個主打成人自考的教育培訓公司。但它很快就將目光瞄準了一個更能賺錢的門路——為高考落榜、又渴望讀大學的學生提供“文憑”。

按王振祥的說法,把這些孩子騙進來,讓他們交學費,然後到了時間再給一張畢業證。這中間不用做任何事,不用上課,不用考試,不用管學生們的出路,就是場徹頭徹尾的生意。“在中國,教育就是暴利產業嘛。”王振祥對著鏡頭調侃。

對於考得上好大學的城市學生來說,王振祥的話術就如天方夜譚一般可笑。他們一眼就能看穿充斥著百度圖片的“招生PPT”,招生時所承諾的圖書館、實驗室和研討廳,都是從百度上網羅而來的圖片。

可是對於窮困潦倒的農村家庭,許多人連“三本”和“大專”的區別都搞不清,孩子們一直埋頭學習從未摸過電腦,更不知網絡為何物。而這些人,正是“王振祥”們竭力招徠的目標,“每個村子裡面跑去招生,不能說像民工吧,像傳銷一樣”。

在紀錄片的鏡頭下,攝製組跟著王振祥跑遍了湖北的十里八鄉。在所謂的“招生宣講會”上,他拿出厚重的播音腔:“書是甜蜜的,知識是甜蜜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有讀書才能收穫體面的工作,獲得高品質的生活”。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可脫下正裝的時候,王振祥又忍不住嘟囔:“沒良心啊”、“造孽”、“傷天害理”。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鏡頭中的王振祥呈現出了詭異無比的“雙面人”狀態。他一面盤算著招到了多少個學生,可以拿到多少業績提成;又在知道一年12500的“學費”耗盡一個農村家庭的所有積蓄之後,默默點燃一根菸,在寒風中久久不語。

可在人口眾多、資源有限的中國,註定有人會成為被犧牲掉的那個。正如紀錄片開頭所說:在高考中發揮較好的學生才能進入由國家財政支持的公立大學,而更多人只能讀一個學費昂貴的民辦院校,除此之外並無其他選擇。

可就連這最後的唯一選擇,也早就成為利益與私慾交織的狩獵場,謊言和騙局在肆意橫行。一場高考,承載了多少人盼望的“出路”。然而他們並不能分清,“出路”的盡頭是否是死路。

那個在高考後陷入絕望的家庭

在王振祥主講的一場“宣講會”中,他遇見了走山路、趕牛車又乘大巴過來聽講的王盼母女。

負責招生的工作人員們熱情地圍著王盼母女,邀請王盼參與“入學測試”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王盼一家可以說是貧困潦倒的農村家庭典型——

母親戴任珍天生手指殘缺,常年靠搬磚養家;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父親有輕微痴呆,目不識丁,只能幹些粗活。

這是一個被貧窮深深困擾的三口之家,全家人唯一的希望就是獨生女王盼。一家人時不時幻想著:如果王盼能考上好大學,如果王盼能走出去,起碼她的將來,是不是會好過一點?

王盼對著鏡頭有些羞澀地說:“感覺上學可以讓父母過得更好。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可這渺小而卑微的願望,卻被現實無情擊碎。

那一年高考放榜,王盼只考了388分。這個分數在湖北,只能上得了專科。

得知分數的那天,王盼抑制不住心中的難過,抱著朋友不停抽泣。專科的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要七八萬,家裡怎麼可能拿得出?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王盼母親在知道女兒的成績後,並沒有多說什麼,依舊一如往常地做家務、搬磚塊。只是私底下對著鏡頭,言辭中透露出無奈與失落。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可事實已經如此,再抱怨也沒有用。王盼父母咬咬牙,決心無論怎樣也要讓女兒上大學。

可他們並不知道,如今的“大學”已經不是他們那個年代的“大學”,並非所有學校都能提供真正意義上的“高等教育”;他們更不知道有人正在悄然逼近,準備收割一波“韭菜”。

參加完“招生宣講會”後,飯桌上的一家三口談論起了這個學校。王盼和媽媽覺得它似乎還不錯,動了想去交報名費的念頭,可王盼的爸爸卻聽說這可能是個騙局,對母女倆進行勸阻。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幾番爭執後,一家三口陷入了難堪的沉默。王盼不明白爸爸為何一直阻撓自己的求學之路,衝動之下說出氣話:“誰讓你生我的!”

一個有愛卻無錢的家庭,坍塌起來不過一瞬。對於貧賤,家庭成員都心照不宣地很少提及,但對於它的憎惡,卻如野草般蔓延瘋長。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在高考結束後的人生岔路口,原本風平浪靜的王盼一家深深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局面。

這個家的出路在哪裡?他們,還有出路嗎?

輸在Excel上

萬超的故事,看上去和王盼、王振祥的截然不同。他是一所民辦三本院校——武漢大學珞珈學院的應屆畢業生。雖然算不上數一數二的好學校,但他總歸讀完了書,拿到了畢業證書。

走出校門的萬超來到了招聘會上。可能是已經預見到自身的不足——不是名校畢業又沒有出色的履歷,萬超唯有拿出十二萬分的熱情向HR介紹自己,表示什麼都願意做。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加班?沒問題。工資低點?沒關係。哪怕是完全不熟悉的崗位,也要硬著頭皮去試一試。

他一次次坐下來介紹自己,半開玩笑地央求自己的簡歷別被放到最下面,語氣中有些無奈。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萬超的要求其實並不高,能夠在武漢生存下去就行。那時武漢的最低工資標準是每月1500元,這也剛好夠到萬超“生存下去”的及格線。

兜兜轉轉之後,終於有一家清算公司願意錄用他,開出的工資正好1500,試用期三個月。

雖然不是什麼國際大公司,但這樣的結果終於讓萬超放下了心。面對鏡頭,他難掩內心的激動,一遍遍地喊著“好爽,好爽,有工作了!”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可沒多久萬超就被打回了原形。公司辭退他的理由很簡單:Excel技術不過關,無法滿足工作要求。別人做5分鐘的事,他要做兩小時。

在一家KTV裡,萬超坐在樓梯過道上哭泣。他喝多了酒,話有些說不清,只是任眼淚流下。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第二天,恢復常態的萬超再次踏上了找工作的征程。只可惜,直到紀錄片結束,他都沒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不是工資開得太低他實在不願意去,就是試用期過了之後沒能留用。

日益拮据的萬超盤算著在武漢一個月的生活成本,他一邊按著計算器,一邊長長地嘆著氣。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難啊,真的好難!” 這個才22歲的小夥子已經有了新的口頭禪,疲憊的現實生活沒有英雄與夢想,只有一地狼藉的雞毛,凌亂不堪。

三個故事,讓貧窮的運作模式暴露無遺

在那個“讀大學就能有未來”的出路兩頭,一頭連著仍抱有希望的王盼一家,另一頭則連著像萬超這樣“畢業即失業”的青年。“王振祥”式的招生人員遊走其中,尋找著賺錢良機。

《出路》這部片子,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問題:“有一份大學文憑,就能給你帶來出路嗎?”

在中國,有千千萬萬的“王盼”指望著靠高考翻身,可大部分人只能考上學費昂貴的三本或大專,一不小心還會被“王振祥”騙進培訓學校。

為了供孩子唸書,窮困無比的家庭又欠下一屁股債,可“王盼”在所謂的“大學”可能連Excel都沒學會,畢業即失業,根本找不到工作。

將來的“王盼”可能會變成“萬超”,在城市的角落裡暗自抽泣。為了生計,“王盼”還可能會變成“王振祥”,讓騙局榨乾窮人的最後一滴血。

如此循環往復,沒有盡頭,沒有出路。

中國教育的“騙局”!全球5億人都看過的“恐怖片”!

在拍完這部紀錄片後,導演陳為軍曾提到:“如果一個人努力學習,努力工作,還是不能改變命運,是否就該抬起頭來看看,是不是我們所處的系統出了什麼問題?”可惜的是,直至今日,這個問題仍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無數的“王盼”、“萬超”、“王振祥”仍生活在我們身邊,他們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這一場有關教育與貧窮的“恐怖片”,每個人都在參演。

看見,也許會帶來發聲;發聲,可能就意味著改變。我們不知道解決問題的那一天究竟什麼時候到來,只是希望,它能來得早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