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知識乾貨丨從2017商標大數據,看各省市產業&企業活力

跨界知識乾貨丨從2017商標大數據,看各省市產業&企業活力

開篇特別提醒一下大家,這是一篇知識乾貨。因為它不僅僅只是講區域經濟,更多的是講到了和商業及創業領域關係密切的企業知識產權知識。雖然很入門,但是對於非相關專業的朋友而言,依舊會稍顯生澀難懂。但是如果可以靜下心認真讀完,會對之後的工作頗有幫助。

開篇先是和大家做下商標的基礎知識介紹,畢竟商標作為一個法律術語,普通人雖然經常聽到,但是如果不涉及商業經營的話瞭解往往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面上。以下,小川先從三個層面簡要介紹一下商標——

商標是什麼?

簡單來說,商標就是一種用於區別商品、服務的特定標記,消費者能夠通過這種標記識別該商品的生產經營者和服務提供者。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肯德基、麥當勞,華為、小米等都是被註冊保護的商標。對於普通人而言,商標更多被當作品牌的組成部分做記憶。

為什麼要註冊商標?

我國《商標法》規定,商標註冊人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企業申請商標最大的價值就是保護自己的品牌,保證自己的品牌產品、服務正常地在市場上進行銷售、推廣,阻止他人的使用。

一方面,商標註冊遵循在先申請制度,企業如果沒有註冊商標,很容易被一些競爭對手和商標投機分子惡意搶注。另一方面,商標承載著品牌的商譽,是企業品牌價值的法律載體。

其實商標侵權在商業糾紛中屢見不鮮,這裡我只舉兩個最經典的案例,方便大家理解。

跨界知識乾貨丨從2017商標大數據,看各省市產業&企業活力

首先是喬丹商標案,即美國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狀告中國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泉州)非法使用其姓名作為商標侵權案件。此案几經波折,終審以“喬丹”商標侵權被撤銷重審,“QIAODAN”、“qiaodan”商標被駁回起訴訴求維持原判告終。

跨界知識乾貨丨從2017商標大數據,看各省市產業&企業活力

其次就是雷軍電動車侵權案了,這個侵權比較初級,濰坊瑞馳公司非法使用小米董事長雷軍的姓名在自家生產的電動車上,並且公然使用和小米LOGO近乎完全一致的圖標進行蹭名牌侵權,最終當但是毫無疑問地敗訴了。

有了對商標的基礎認識,我們再來一起看看2017年中國各省市的商標申請數據。

跨界知識乾貨丨從2017商標大數據,看各省市產業&企業活力

跨界知識乾貨丨從2017商標大數據,看各省市產業&企業活力

2017年各省(市)商標申請地域分佈圖

從顏色深淺上,第一檔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在知識產權領域的發展最為領先,這也與五地在經濟上和企業上的表現高度匹配。

第二檔則是山東、福建、四川、河南幾省,這幾省,要麼是沿海省份,要麼是人口大省,要麼是兩者均是。在同樣的經濟發展水平下,人口越多,企業越多,自然對應的知識產權產出數量也就會越多。

當然,這還涉及一個地方政府是否足夠重視知識產權事業,投入和補貼比例如何的問題。

跨界知識乾貨丨從2017商標大數據,看各省市產業&企業活力

2017年各省(市)商標申請量對比圖

我們以絕對數量來看看2017年各省市商標申請量的情況,由多到少依次為:廣東省831352件,浙江413043件、北京369382件、江蘇269385件、上海267097件。

通過餅狀圖大家也可以清楚看到,以上五個省市的年度商標註冊總量,就已經佔到了全國當年度商標註冊總量的一半。伴隨著中國由中國製造轉向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這些知識產權的價值將進一步助推對應省份經濟的經濟增長。

商標之外,專利、版權也屬於重要的知識產權門類。今天我們以商標為例,其實是在進一步向大家普及一個知識,就是相比有形資產的流動,無形資產的流動更為不為人力所控制,或者說是更市場化。而這些以知識產權無形資產,它的增值速度遠超過類似房產等傳統有形資產。

跨界知識乾貨丨從2017商標大數據,看各省市產業&企業活力

2017年各省(市)商標申請量增長率

2017年我國89%的省(市)商標申請量都在增長,增長率最大的是西藏(80.04%)、香港(49.40%)、江西(37.69%)、安徽(37.47%)、吉林(28.87%)。不過應該看到的另外一點是,增速快的地區增量都並不特別突出。而西藏之所以會出現大幅增長,和國家推出的相應註冊地新增知識產權補貼關係政策關係密切。

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傳統一線城市註冊商標數量增長率較低,一方面由於一線城市基本已經渡過了知識產權申請與補助的快速增長期,政策有意傾斜,引導企業向偏遠落後地區遷徙。另一方面也和各地區年度新增市場主體關係密切, 畢竟目前階段中國的知識產權主要主體還集中在企業而非個人身上,不過未來一定會逐步放寬。

跨界知識乾貨丨從2017商標大數據,看各省市產業&企業活力

2015-2017年商標申請量突破十萬件的省(市)

年度新增註冊商標超過10萬件,應該說是一個分水嶺。

2015年,商標申請量突破十萬件的只有廣東、北京、江蘇、山東、福建。2016年突破十萬件的省(市)新增河南、四川以及河北;2017年突破十萬件商標申請量省(市)新增安徽、湖北、湖南。

講到各省市的商標申請情況,並不單單只是想從宏觀的各省申請數量上得出各省的企業活力情況。商標可以延伸出的數據和思考,遠不止區域申請總量這一點。

眾所周知,商品的種類是非常龐大而複雜的。同樣一款商標,可能在數碼產品領域和餐飲產品領域分別歸屬不同企業所有。商標的分類關鍵,就在於尼斯分類(NCL),一種商標註冊用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由《尼斯協定》(1957年)建立。

跨界知識乾貨丨從2017商標大數據,看各省市產業&企業活力

按照這一標準,商標共計被分為45個大類。注意,小川這裡說的是45個大類,每個大類又可以根據大類的實際情況,被分成多少不等的小類。單是這個分類表,就有專門的書籍,頗厚的一本,進行相應介紹。

所以,通過查閱各省市年度商標申請量中各細分類目的佔比,一定程度上就能夠體現出各省市不同省市產業結構和階段性發展。

跨界知識乾貨丨從2017商標大數據,看各省市產業&企業活力

2017年廣東、浙江、北京、江蘇、上海各類別申請量對比圖

根據上圖可以發現廣東、浙江、北京、江蘇、上海這五個地區在第35類、第25類、第9類的申請量都比較高,但類別排名不同。

以上三類商標的具體類別分別是什麼:

第35類:廣告,實業經營,實業管理,辦公事務。

第25類:服裝,鞋,帽。

第9類:科學、航海、測地、攝影、電影、光學、衡具、量具、信號、檢驗(監督)、救護(營救) 和教學用具及儀器,處理、開關、傳送、積累、調節或控制電的儀器和器具,錄製、通訊、 重放聲音和形象的器具,磁性數據載體,錄音盤,自動售貨器和投幣啟動裝置的機械 結構,現金收入記錄機,計算機和數據處理裝置,滅火設備。

需要提醒大家是,商標的第35類屬於最大眾型商標,也就是不管你所在什麼行業,先申請下第35類都沒錯,屬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品類。而第9類則是典型的科創公司和互聯網公司對應品類,沿海地區自然也是該類別的重要分佈地帶。

而第25類的服裝鞋帽,顯然是電子商務領域最重要的產品門類。

跨界知識乾貨丨從2017商標大數據,看各省市產業&企業活力

廣東、浙江、北京、江蘇、上海與全國類別前五對比分析圖

我們具體到中國五個最具代表性的五個沿海經濟強省(市)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來看看:

第9類、第25類、第35類在五個省(市)及全國的類別申請量中均排名前五,這點上文中已經有所介紹。這也與五地服裝領域、互聯網、電子科技領域商業以及知識產權最為發達是一致的。

第3類(日化用品)和第11類(燈具空調)在廣東排名前五,與其發展迅猛的日化用品製造業和電器製造業情況一致。

第41類(教育娛樂)和第42類(科學技術)雖然均不屬於全國類別申請量前五,但在北京和上海排名前五,其原因為北京是我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上海是我國金融中心,技術服務和教育娛樂行業相對集中,與實際情況一致。

第30類(食品飲品)和第43類(餐飲住宿)在全國排名很高,但在全國大部分省(市)排名未進入前五,其原因在於餐飲化服務是本地化服務,輻射半徑小,更多和地域人口的廣度相關,而不是和人口密度相關,所以第30類和第43類在每個省(市)註冊相對均勻,但累計到全國相對數量較高。

跨界知識乾貨丨從2017商標大數據,看各省市產業&企業活力

今天寫這樣一篇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文章,其實一個重要原因是,就是我發現很多朋友,對於理財和投資的思維,更多還停留在傳統的房產等有形資產投資上。而這種傳統的投資方式,事實上已經逐漸走入了衰敗期。

那麼新的投資和財富增值機會在哪裡,我個人認為無形資產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但是需要是有相應技術含量和知識附加值的無形資產才有價值,而純粹的脫離價值屬性的如虛擬貨幣這樣的產品,則完全屬於投機的範疇,需要慎重。

以上,供大家開拓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