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課堂上你也許常常遇到這樣的窘境:總是有小朋友在下面嘰嘰喳喳低聲說話,聽起來很不舒服,停下來去尋找,卻又發現不了是誰在說話,繼續講課馬上又有人座位下面開講。

不僅如此,學校來聽推門課,最後一排的小胖膽竟然膽敢鑽到桌子底下藏貓貓,弄得老師尷尬萬分,不知所措。

這不是動畫片中的搞笑效果,這就是在很多學校中教師組織教學中呈現的現實版課堂。

似乎,組織教學變成了常令教師大為光火的工作環節。這就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調控課堂秩序,有效地“整理”與“激活”,避免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囧境,讓課堂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除了認真備課,苦練自己的教學本領外,找到適合本班學生的調控課堂秩序的策略,有效地整理課堂並激活學生,也是金秋開局之必備本領。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段位一

從無序到有序

——課堂常規中的“有效整理”

我們期待讓課堂安靜下來,學生儘快養成認真聆聽的好習慣。該講時講,該聽則停。這時候,不妨端張小板凳坐到鄰班教室一兩節課,專門去觀察發現一下他們的班主任是怎麼動態調控課堂紀律的。

回來比葫蘆畫瓢,效果也能呈現一二。從同事們那裡淘來的一些經驗。口令、手勢和眼神的運用,正是老班們組織常規教學常用方式。

1、口令整理法

「課堂現場」

老師:一二三 學生:靜下來

老師:小眼睛 學生:看老師

老師:小嘴巴 學生:閉閉牢

老師:小手小腳 學生:放放好

老師:我表揚? 學生:表揚誰?

老師:我在等? 學生:在等誰?

問答口令是小學階段老師們的常用策略。老師先期已做過很多次訓練。當發現課堂上噪聲四起時,老師用平穩的聲調說:“一二三”,學生不由自主或主動應聲回答“靜下來”的同時,就抱臂坐正了。

待學生坐端正後,老師稍作紀律重申,即時表揚,後繼續講課。當發現不斷有同學私下說小話時,老師問“小嘴巴”,學生齊答“閉閉牢”。

這個口令還有一些姊妹令,例如“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認真聽”“小手小腳,放放好”等等,適合一二年級的小朋友課上使用。

短語口令式的控場方式,多處在班級管理的起步階段。琅琅上口,簡單明瞭就好,留意同事中的各種類似策略,往往花樣繁多,學點兒發揮點兒,用在班上足以輕鬆應對。

值得留意的是,各班花樣繁多的表達方式,是對科任老師走班上課間很苦惱的事情。老師們各行其是,對於學生來說會存在政令不一壓力山大。年級老師間,不妨來一場草根教研,簡單明瞭統一一下,讓同年級科任老師走入不同班級都能順暢地“發號施令”,無疑是個了不起的統整的細節。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2、動作整理法

「課堂現場」

老師擊掌,學生擊掌。

老師:X X X 學生:X X X

老師:XX XXX 學生:XX XXX

拍手令代替了口令問答,也是課堂上省時省力的課堂整理方式。老師在操場上或者教室裡,對著喧囂聲很大的同學們,提著嗓子去喊,常常略顯狼狽而無效。

這時候,老師馬上擊掌三下,學生也回應拍手三下。再拍再應,三拍三應。在拍手和回應的同時,學生已經由渙散狀態注意到了老師嚴肅的表情,隨即就站端正或者坐端正了。老師稍事調整,開始繼續上課。

3、沉默整理法

「課堂現場」

老師:講課突然停下,微微皺眉,目光嚴厲,一言不發……

老師:上課前站立教室門口,平靜地環視全班,耐心等待……

老師:突然沉默,目光盯著某幾位學生……待其改正後,點頭

對於課堂管理而言,沉默的力量,有時勝於跳腳。值得一提的是,沉默控場要注意把握節奏,沉住氣,耐心等待,別怕浪費那一分半分的時間,也不必讓沉默成為爆發的前奏。沉默是放棄了咆哮教育,而充分運用目光與態勢語的,沉默控場也需要練習,這次不管用,下次再試。

走到教室門口,室內各種喧鬧,不妨站立教室門口,平靜地環視全班,耐心等待。

不必著急大為光火,沉默地靜等,也是一種無聲的威懾;班上幾位同學持續竊竊私語,已然影響到了上課大家聽講,老師可以停下講課,微微皺眉,目光嚴厲,一言不發,等教室裡安靜下來,再繼續上課;

班上嗡嗡聲四起,板書之後或者突然中斷講課,停下來,環顧教室,眉頭皺著,目光些許有些嚴厲,見教室裡安靜下來,輕輕點點頭,再繼續上課。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4、手語整理法

「課堂現場」

老師:走近他們或者輕輕摸摸學生的頭,看他一眼,

老師:走近課堂走神的學生,示意一個抱臂的姿勢,提示他們坐好。

老師:一邊講課,一邊目光溫和而堅定望向某一個“紀律困難戶”。

課堂教學中,運用各類手勢,結合眼神,用於提示個別學生,既不至於中斷教學,又可以短平快起到提示的作用,是老班們比較常用的做法。

值得提醒你的是,豐富多樣的態勢語,是教師輔助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一個高高豎起的大拇指,一個欣賞的眼神和微笑,一個悄悄撫摸孩子後腦勺的動作,一次因非常滿意而主動發起的鼓掌,都是課堂上教師形象最生動的表達。

態勢語的使用,不要僅僅用在控制上,而是舒展地用在表達教學情緒上,用以塑造一個更加情緒豐滿的教師形象。

5、節點整理法

「課堂現場」

老師:接下來我要請XXX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看看哪些同學聽得最認真。

老師:邊準備板書,邊強調“這是一個關鍵問題”,不繼續講,目光環視全班。

如果說前幾類整理法,都是在強調不同的方法,課堂常規的整理,還要特別關注時間節點。教學的有效性,來自學生集體的聽講效率,因此教師要有明確的課堂整理的意識,特別是在重難點問題上,示範性問題上,停下來,關注一下提醒一下所有學生的聽課狀況。

不要吝嗇課堂上因整理而損失掉的時間,整理,呼喚課堂上的“心”的迴歸,用心在聆聽,方有實效可言。

各類課堂整理的策略已經被聰明的教育同仁們創造了千千萬萬,只要你帶著聽課本走進同事的教室,留意觀察,都會有新的發現。不要忘記的是,不要只當堂課管當堂的事情,下課就下課後對貪玩的小朋友趁課間及時進行教育,別把那些“小黃鶯”拋之腦後。

從雜亂無章,到紀律的有序,再到全“身心”在場,學會傾聽老師和同學的聲音,是順利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無論是傳統的課堂,還是充滿創新的教室,讓“心”在場,都不失為基本的前提保障。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段位二

從僵局到活棋

——課堂常規中的“有效激活”

然而,有效的課堂管理,卻常常被教師管到了另外一個極端。在公開課上,那些最牛的班主任的學生,常常是課堂常規軍令如山的模樣,甚至連老師喊一聲“靜息”,學生頭都齊刷刷地倒向同一個方向,如同颱風天裡的秧田,全然沒有教育應有的生氣。

怎樣改變這種“一抓就死”的過頭局面,從課堂上的僵局到盤活課堂這盤棋,我們還需要不斷去嘗試有效激活課堂的策略。通過動態控場,激活學生思維狀態,讓課堂生成能夠更加精彩。

1、保留節目,用於新生互動


每個班主任都應該有一兩個保留節目,用於在新生互動的場合。你可不是隻有開學第一天才會見到新學生,例如代課,例如借班上課,都會有和新生互動的狀況。積累一兩招保留節目,信手拈來,看起來還算瀟灑也。

例如,走進一個陌生的班級,我帶一個大棒棒糖過去,請同學們猜我姓什麼。學生有的猜姓林,有的猜姓唐,有的猜姓袁,也有的猜姓田。

第一個猜對的小朋友就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領過棒棒糖,而在這個積極互動的過程中,班級氣氛幾乎每次都可以活躍的起來。

這時候,我會在黑板上灑脫地寫上我的名字“田冰冰”,請他們齊聲喊出我的名字。學生一看,這個新老師,還允許我們直呼其名,學生一下子更來勁兒了。

這時候,在他們都很興奮的時候,我緊接著說:“大家都已經認識我了,我也特別盼望用這節課時間認識更多新的朋友。誰來大聲做一下自我介紹。”這樣一來二往。課前的幾分鐘的交流簡簡單單,比較受歡迎。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2、抓住典型,用好示範力量


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要及時發現亮點,引活班內的競賽氣氛。抓住一兩處很小很小的火花,來點亮教學全過程。

記得很多年前,我和一位數學老師下鄉援教,我們一到村小,已經到了上課時間了,數學課在前,老師上得不算順利,學生非常拘謹,似乎大聲說話或者大膽發言說出不同意見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窘迫的事情。

這使得課堂氣氛非常沉悶。聽課的當口,我就一直在思考破解這一僵局的問題。我隨手記下來了一個學生姓名——李揚。大家似乎都依賴他的發言。

下課後,我站在門口,隨手叫了一個學生,問他:“李揚在哪裡?你幫我叫一下他。”這個孩子一見新老師有事情向他求助,就自然亮出了山裡孩子寬廣的嗓聲,高喊著:“李揚——李揚——老師找你。”其他同學也熱心地幫忙大聲叫他。李揚飛奔而來。

我微笑地告訴他們幾個:“真棒!你們的嗓門比李揚的還要大,聲音大來,就可以聽得更清楚。下節課,你們也用這樣的大嗓門,和李揚來比賽發言,好嗎?”孩子們使勁點點頭,我的眼光中充滿了對新課堂的憧憬。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3、捲入全班,帶動人人參與


班主任一定要關注課堂集體活動中的時間效益,關注每個活動設計的時候全班學生的參與度,爭取捲入更多的學生有事可做,有有意義的事情做。一人陳述,多人評判;一人示範,多人模仿;一組展示,多組打分等等,都是帶動全班的有效方式。

例如,語文閱讀課上,如果請一位學生讀課文,其他同學可以充當小評委,動筆勾畫出該生讀的精彩之處,亦或出錯處,隨後給朗讀同學提出讚賞和建議。課文學習後,全班動筆在書上寫寫學文感受,提前寫完的同學大聲念出自己的觀點,其他同學邊聽邊補充,也可算作節約時間,帶動全班的方式之一。隨時讓你的課堂上沒有閒人,通盤考慮,才能提高集體的效率。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4、趣味競賽,激活課堂氛圍


隨機提問,常常容易忽視一些始終不舉手的“沉默人士”,久而久之,他們容易成為課堂上的看客和聽眾。

這時,老師在班上準備一個搖號筒,把全班同學的名字做成紙條,隨機抽取發言的同學。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要集中注意力,認真傾聽,人人參與。學生也特別喜歡。

學生還可以抽取下一個回答問題的人,從而將“一問一答”變為“傳遞式發言”的生生、師生互動。課堂裡,每一個角落的學生都是那麼重要,因為前面和後面的同學是平等的。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5、梯級評比,不斷激發興趣


各類花樣評比,常常是課堂上激活學生的有效方式,所以你會看到很多老師的課堂上,各種花樣繁多的梯級評比,讓學生樂此不疲。比如,十個小笑臉印章,換取一枚大笑臉印章,一枚大笑臉印章,可以換一個作業免寫卡。

又如,我們在春暉小學即將推行的光盤達人行動。每次光盤贏取一個小小的青花瓷盤徽章,五個徽章可以換取一個白玉盤徽章。四個白玉盤徽章可以獲取本月光盤達人獎,並有機會參與抽獎,贏取和校長一起陽光餐桌共進午餐的機會。

梯級評比,逐層遞進,用趣味遊戲的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6、分工明確,確保分工輪轉

給不同的小組清楚明確的分工,讓人人有事做,不養閒人,不留盲區,保證小組行動時效的方式。學習小組常常由4—6人組成為宜,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分組,每組都都可以安排比較活躍、自律能力較好,有一定領導力的學生作為統領。

同一個小組內,有負責分工統籌的組長,有記錄員,有彙報員。外出的研學活動中,同一個小組中,既有活動管理員,又有信息記錄員,文明宣傳員,物品管理員,衛生監督員。明確職責分工,前有培訓,中有彙報,後有評價。並將人員分工適時輪轉,是對學生群體的有效促進。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7、彈性作業,明確聽課成效


大膽地安排彈性作業,意圖非常明顯,向學生聽課質量要效果,讓每節課的聽課實效與課外作業掛鉤,激發學生通過課堂提質而獲得課後減負或提高練習難度的可能性。

因此,教師不妨大膽地將作業當中的“分層”“分類”“彈性安排”,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能力差異,設計不同層級、適合不同程度學生的作業,在課堂結束的及時評價後進行差異佈置。

同時,還可以嘗試設置難度較大或在規定時間裡難以完成的作業,允許基礎較好的學生挑戰完成。嘗試遴選部分機械訓練的內容,允許程度很好的學生或者課堂表現出眾的學生免做等。因材施教,差異教育,改變一刀切的慣性。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8、堅持總結,定期評價反饋


我們的老校長曾經在語重心長地告訴我“那些只有要求,沒有評價的班級,始終都是亂的。”一語點醒夢中人,對於課堂管理同樣如此。

只關注上課時間控住一時,不進行課末紀律評價綜述,甚至連每週每月都懶得總結的教師的課堂,確有日漸凌亂無序之嫌。

因此,堅持進行課堂總結回顧,簡要記錄學生表現,並進行階段性小結評價,讓學生能感覺到每節課的表現老師都看在眼裡,記在本上,準確評價,都是對學生的一種約束。

課堂上的小淘氣或者攪亂了課堂紀律的“不速之客”,一定要及時地單獨溝通,“略過”都是對下一次課堂埋下了重現波瀾的伏筆。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9、家校溝通,定期互傳鼓勵


無論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師,都主動去聯動家庭,讓溝通的渠道始終保持通暢。渠道暢通,常來常往,才有攜手共育,多維促進學生髮展可言。

不要保持著一種有問題才找家長去“告狀”的傳統慣性,恰恰,讓傳遞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成為家校間最家常便飯的事情。

上完課,表現最棒的學生名字記錄下來,拍張集體照片或者發個群信鼓勵一下;為某個學生的“巨大”進步,而煞有其事專程“私信”稱讚;為某個學科成績薄弱學生的特殊關懷,與家長約定好,反反覆覆短信“鴻雁傳書”傳遞進步點等,讓學生能夠得到家校的聯合表彰。

愛在傳遞,激勵在傳遞,愛在哪裡,教育的成效就在哪裡。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10、定期內省,盤點激發內驅


如果說評比是外力對學生髮展的促進,文末最後我特別想建議的是,無論學生身處哪個學段,不要忽視學生的內省的力量。

定期評比所獲的稱號,課堂表現所獲的肯定,難題探究所獲的成功,小組合作所獲的成長……帶著我們的學生每個學月都來梳理回顧方方面面的“成就”和“成長”,在評價中悅納自我,為過去的自我點贊,為新的成長夯實目標,這是少年時代對學生的自省覺察能力的播種與培養。

或許功不在當下,但一定明朝會有蓬勃發展的那一天的。從為別人學,到為自己而學,終歸是需要用內省點燃學生自我提高的內驅力的過程的。

綜上所述,一抓就死,一放就亂,是我們常常無奈感慨的課堂管理之囧。有效強化課堂常規管理課堂上整理意識與激活意識。

整理,傾向於課堂上的“靜”,意在營造一個安靜有序的集體氛圍,為生動的課堂提供了充分的平臺。

激活,傾向於課堂上的“動”,意在激活學生思維,營造師生快意互動的生命成長樣態。動靜結合,相得益彰,在不斷調試中尋找課堂上靈動的對話狀態,我們一直都走在追尋的路上。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課堂高效管理法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