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像糖一樣甜,絕不適合當飯吃!

聰明像糖一樣甜,絕不適合當飯吃!【二】

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有趣的案例吧。

對於中國人來說,馬克思大名如雷貫耳,尤其過去那個年代,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很多中國人認為馬克思在國際上出名主要是他的《資本論》、共產主義理論、巴黎公社革命等。其實,馬克思是因為發現了看似簡單,但深深隱藏的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才名揚天下的。那就是——‘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

在馬克思那個年代,歐洲流行一種清談不實的玄虛之風,很多貴族總在取笑和貶低窮人的言談舉止不夠高雅、不夠紳士、不夠文明,與快速發展的時代不搭不配,甚至拖了後退。馬克思研究發現,人要是連起碼的吃穿住用都做不到,就根本不可能顧及什麼高雅體面。這個空前的重大發現,猶如一陣涼風吹醒了沉浸在幻夢中的歐洲市民。這一點,與美國人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社會、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低到高發展的理論驚人地一致。

看來,僅僅是譏諷、詆譭小聰明,是消滅不了‘小聰明’這種看似不夠雅緻的低劣素質的。因為它們的出現,正如黑格爾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命題顛撲不破一樣,既有自然進化原因,也有社會進步原因,還有經濟發展原因。

我們試想,迄今仍然貧困的群體姑且不談,單就經過這幾十年大富的人而言,誰不想脫卻窮酸,顯示富裕相、露出貴族氣來呀?心雖是這麼想的,但真正迴歸到現實生活中來,恐怕很多人依舊難以免俗,往往又是一副樣子,不能做到,一夜之間棄舊圖新。比如,從山寨進城,從蹲便到坐便、從通間熱炕到席夢思、從隨地吐痰到用衛生紙打包、從當眾剔牙摳腳到捂嘴隱忍……,要脫掉一身市井氣、低俗態、勢利相、市儈味、膚淺勁兒,還真不是朝夕功夫。

從世界各國發展進程看,假如我們簡單地把智慧再分為“原始智慧”與“文明智慧”兩種,那麼相對原始落後的部落,開放程度低,經濟不發達,人們的心靈尚未受到嚴重汙染摧殘,各種慾望與需求還沒有被過度激發,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還不是那麼激烈,民風淳厚,人性單純,人際關係簡單,耍小聰明的現象就相對輕得多。他們的表現,可以看作是雖不知‘道’,卻已在‘道’中的非自覺意識下的‘原始智慧’。

而反觀現代化程度高、開放程度高、開發程度高的國家、地區,情形與之正好相反。不僅愛動小腦筋,耍小聰明,為了蠅頭小利而不惜偷奸耍滑。更為甚者,老謀深算,設局下套,巧取豪奪,無所不用其極,也是屢見不鮮。這種情勢下,原始智慧均已被嚴重扭曲變形,不少已經蕩然無存。

這樣的階段,社會呈現高度的文化狀態而非高度的文明狀態。要重建文明智慧,確實需要越過基本的生存線,構建了安全無虞的社會保障,當且僅當這種社會認知達成大眾共識之時,人們才肯下決心拋棄小聰明之類雖然不雅但很實用的關乎生存的伎倆,而優雅、從容、義無反顧地直奔“智慧”而去!

告別“聰明”,既是精神文明的需要,也需要物質文明作基礎。不然,都一概屬於空議妄談。唾沫星子,換不來真正的文明進步。現在不是正時興“擼起袖子”嗎?恰逢其時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