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攻毒:人類避之不及的砒霜,也是癌症的克星

2011年,一部宮鬥劇《甄嬛傳》紅遍大江南北,各種宮鬥招數也讓觀眾大開眼界,尤其是各種毒藥,堪稱劇場版《本草綱目》。不過,要說這“毒中之毒”,還屬鶴頂紅最牛。別的什麼夾竹桃、麝香,都是慢慢損傷人的身體,只有鶴頂紅,被臣妾做不到啊的侍女用了那麼一點點,就讓已有身孕的可憐兮兮的無辜小白兔孟靜嫻當場口吐鮮血,生下孩子後就一命歸西了。

雖然沒有幫剪秋直接放倒心中仇敵,但這鶴頂紅也太厲害了吧!

以毒攻毒:人类避之不及的砒霜,也是癌症的克星

可不是嘛,別說《甄嬛傳》了,多少影視劇一旦涉及殺人滅口斬草除根勾心鬥角心狠手辣的戲碼,都少不了鶴頂紅的“幫忙”——《新白娘子傳奇》裡三皇祖師會為將許仙趕出蘇州城,就用鶴頂紅將老乞婆祖孫毒倒;《水滸傳》裡武大郎命歸黃泉,也是拜鶴頂紅所賜;各種武俠劇裡鶴頂紅也是時不時就亮個相現個身。

以毒攻毒:人类避之不及的砒霜,也是癌症的克星

蒼天,鶴頂紅你為什麼這麼牛?

咳咳,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鶴頂紅之名雖然詩情畫意,但說白了,其實就是砒霜。

以毒攻毒:人类避之不及的砒霜,也是癌症的克星

砒霜即砷的化合物形式三氧化二砷,一種白色的粉末狀藥物。為什麼它會成為人們的首選毒藥呢?這是因為,它幾乎是無法被察覺出來的——無臭無味,混入食物和飲品中通常沒有味道。而砒霜中毒的症狀和食物中毒非常相似,無疑,這一點非常有益於殺人者。

以毒攻毒:人类避之不及的砒霜,也是癌症的克星

1704 年,砷的大規模生產。作為謀殺者的最愛之一,砒霜是通過烘烤硫化砷礦石生產出來的

但是,砷難道就一無是處,沒有一點亮點嗎?

嘻嘻,如果砷告訴你,它曾是西方世界百姓家中的必備良藥,您會相信嗎?(分辨好真假哦)

砷自古就被用於醫藥之中。它是一種腐蝕劑,能引起皮膚表面壞死並脫落。所以,當皮膚出現不正常的增厚時,比方說長牛皮癬,砷是有效的。但是人們卻用它來應對所有的皮膚問題,包括潰瘍和溼疹。這用一點那用一點不會有多大傷害,但如果使用面積過大,或是過量,就會引起慢性砷中毒。

和歷史上很多藥物一樣,砷的使用範圍寬廣得嚇死人,而且毫無道理:發燒、胃疼、胃灼熱、風溼,都用砷,而且它還被認為是一種可以強健全身的藥。艾肯健體丸、複合硫化止咳含片、格羅斯神經止痛藥……18 世紀江湖郎中對砷格外熱衷,他們出品的成藥都少不了砷。

當時市面上還有以砷為主要成分的抗瘧疾藥,如無味瘧熱滴露(無味是賣點,因為另一個選擇奎寧非常苦)。這些藥真能殺死瘧原蟲嗎?這個還真不知道。但有些醫生尖銳地指出,砷能“通過殺死病人治癒發熱”。一個名叫托馬斯·福勒的醫生認為砷有效,他的配方——福勒氏液成為之後150 年中最為知名的含砷藥物。

以毒攻毒:人类避之不及的砒霜,也是癌症的克星

請注意,標籤的一半都是毒性警告和解毒辦法

福勒氏液發明於1786 年,是1% 濃度的砷酸鉀,以薰衣草調味,以防被誤當作水。據稱,這種藥能治癒梅毒、一種名為“昏睡症”的寄生蟲感染,以及因為瘧疾而引起的發熱。醫生們知道它能夠燒掉一些皮膚病,於是便將其應用於癌症的治療,希望其能夠消滅腫瘤。1818 年的一本處方集詳細記錄了令人失望的結果:“不幸的是,它的良好效果通常都無法達到某個限度”,對很多病人來說,“必須造成傷害才有效果”。它還會造成維生素缺乏,令人們肢端刺痛、心律過速。

而作為一種提高活力的強身健體的補藥,福勒氏液只是說說而已,實際毫無作用。砷能夠擴張面部的毛細血管,所以人們喝了它會面頰紅潤,看起來容光煥發,非常健康——但實際上他們的感覺並不好。而且與很多其他含汞的藥物類似,砷的毒性會引發一些使人害怕的症狀,包括腹瀉和意識模糊。在現代實驗室能做檢測和掃描之前,砷所產生的效果被人們認為是藥在發揮效用的表現(如果過度的胃脹氣也算藥效的話)。

除了福勒氏液之外,含砷的藥品在19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可以自由使用,治療皮膚病,用作灌腸劑,或者內服。其中最常採用的方式是將它夾到麵包裡面,做成“麵包丸”,或是拌胡椒。它還能以注射或蒸汽吸入的方式被加以利用。一本藥理學教材向哺乳期的媽媽們大力推薦砷,說砷非常安全,可以通過含砷的母乳使寶寶得以吸收。有些人還用砷來治療孕期晨吐。當時,砷據稱可以治癒的疾病簡直不計其數。蛇咬?佝僂駝背?醉酒嘔吐?全都能用砷來治療!

以毒攻毒:人类避之不及的砒霜,也是癌症的克星

或者,人們就是這麼認為的。

效果如何呢?據說,卡爾·馬克思也曾經服用過含砷藥物,後因為它“讓我腦筋遲鈍太多”而停用。傳說,查爾斯·達爾文也因為使用福勒氏液而有砷中毒的症狀。隨著時間推移,砷令他的皮膚變厚變暗,無論他如何縮短曬太陽的時間,他的皮膚依舊發黑。這證明確實有這種可能性。

看吧,全是毒藥、毒性和死亡!砷入藥做成藥丸,似乎真是個很糟糕的選擇,簡直比用鋒利的鋼絲當牙線還糟糕。但是有一段時間,砷在醫藥史上真的擁有合法地位。

砷凡納明、新砷凡納明、鉍砷劑全都是含砷的化合藥物,人類幾百年都沒有治癒梅毒的藥方,是這些藥最終剎住了梅毒的腳步。後來,青黴素取代了它們。儘管之前的砷劑藥物被用於治療昏睡症感染(錐蟲病),但它們的毒性是不能忽略的。新的抗原蟲砷劑在20 世紀問世,但到了90 年代,因其致癌性被確認,從市場上全部被撤回。

而說到癌症,萬能的福勒氏液也曾被當作抗癌藥出售。令人驚奇的是,在這個特別的領域,它似乎真的有些用處。19 世紀中期,它似乎能暫時消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跡象和症狀。砒霜被用於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現在還在很多病人身上使用。

至少可以這樣說,就如很多其他藥物一樣,砷的名聲譭譽參半。在過去,它既能做英雄,也能做兇手。它能令你更美麗,但在這個過程中會慢慢殺死你。它能引起癌症,也能抗擊癌症。正如帕拉塞爾蘇斯曾說過的:“萬物皆有毒,無一物無毒,唯有劑量合宜,才能讓一物不成為毒藥。

每一種誤入歧途的治療方式,都源於人類希望活下去的慾望。回顧“砷”的發展,也是人類在醫學上不懈探索的表現。砒霜是毒,但也可以解毒,過去的累累白骨換來了今天的妙手回春,正是由於這些敢於挑戰現狀的人,才有了今天的醫療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