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大家郭榮起先生:辛酸的童年,燦爛的藝術,觀衆心中的名家!

相聲大家郭榮起先生:辛酸的童年,燦爛的藝術,觀眾心中的名家!

郭榮起先生三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從小在祖父家裡成長,沒有享受過兒時的天真爛漫,從一生下幾乎就註定要為生活所迫。父親郭瑞林先生去東北闖蕩,一待就是幾年,郭榮起先生也沒有享受過家庭所帶來的溫馨,從小就得遍嘗生活的艱辛。這可能與同輩的馬三立先生相比就悲慘一些。馬先生父親馬德祿先生為相聲八德之一,哥哥也能說相聲補貼家用,馬先生還能上學。

八歲時郭榮起先生就由從東北剛剛回來的父親託付給了李瑞豐學說相聲,但是郭父性子比較急,教學沒有耐性,沒教了多長時間便草率決定“老祖宗沒賞這碗飯”,特別是面對這麼小的孩子,演出時出現的失誤不僅從來沒有從正面去鼓勵和說教,而且會指著郭說我就沒見過你這麼笨的!這無疑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因為畢竟太小了。但是對於郭,從後來看,這一次“挫敗”使他更加勤奮和努力,這段故事與梅蘭芳先生相似。

相聲大家郭榮起先生:辛酸的童年,燦爛的藝術,觀眾心中的名家!

後來郭拜在了馬德祿的門下,入了門之後,郭榮起先生拿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去學相聲,努力的把相聲說好,一為了生活,二也為了給自己的父親爭口氣。

因為他知道他在跟李瑞豐先生學相聲不成之後受到了父親的鞭打。當時父親的心情可能也是那麼疼,那麼無奈。

郭榮起先生怕老祖宗真不給飯吃,為了爭一口飯,他簡直髮瘋似的整天腦子理想的是活,嘴裡練著貫口,心裡琢磨表演。他很虛心的向生活學習,向同行學習,無論輩分,無論如何,只要能學到活他就足了。

當然,付出換來了回報,他既努力繼承著父親的柳活兒,又鍛鍊著學習單口,學會的段子越來越多。

出師之後,郭榮起先後在聲遠茶社和三友茶社演出,期間由於日軍侵華和遭遇洪水,不得不停演,但就在這樣的狀態下,郭榮起先生還是在努力的向張壽臣先生學習。

洪水之後天津生活百廢待興,演出不景氣,不得不轉移陣地。正好有一個去瀋陽的機會,這個時候郭榮起先生的父親也在瀋陽,郭先生便欣然應允。本來可以跟父親一起相互照顧著表演生活,但是事情卻就是那麼不巧,因為跟父親搭夥沒能受到歡迎,兩人又各自表演,郭榮起先生巡演吉林黑龍江,之後又到了錦州。但是這個時候郭榮起得到父親病故的消息。當時的郭榮起先生也才22歲。生活就是這麼殘酷,在事業上剛剛有起色的郭榮起卻再也得不到父親的教導和幫助。

次年,郭榮起先生在常寶堃的引薦下進入了啟明茶社,開始了他藝術生涯的一個新起點。之後由在廣播中錄節目,受到了相當好的效果,既宣傳了自己,也宣傳了啟明茶社,郭的事業不斷有新的進步。

正在這個時期,他的經典作品《打牌論》整理完成。與之一起被整理出來的還有《山東人拜年》《怯演講》等。前者本來是塊臭活,

郭榮起先生去粗取精,重新整理。郭榮起先生是很討厭演出臭活的,在啟明茶社,環境還好,但是小時候聽活的那些茶館交雜了很多臭活,在這個時候,郭榮起先生已經決定摒棄臭活,說文明的相聲。

相聲大家郭榮起先生:辛酸的童年,燦爛的藝術,觀眾心中的名家!

郭榮起先生在藝術生涯不斷進步的時候,遇到了朱相臣,這個時候的朱相臣還儼然是個孩子,上場的時候緊張,捧不嚴密,下場還經常躲著郭榮起先生。郭榮起先生就經常主動找他與他溝通交流,討論說活,漸漸的兩個人的關係變得融洽,活也使得很得心應手。朱相臣先生放開膽子表演之後,經過之後的磨礪,逐漸形成穩健樸實,幽默含蓄,回味悠長,別具一格的表演風格,自成一家,特別是蘇文茂合作,成為一段經典。這是後話。

解放後,相聲藝人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郭榮起先生也努力改造段子適應新生活,他穩中暴脆的藝術風格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愛。但是由於身體原因66年就離開了舞臺,實為一件憾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