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家郭荣起先生:辛酸的童年,灿烂的艺术,观众心中的名家!

相声大家郭荣起先生:辛酸的童年,灿烂的艺术,观众心中的名家!

郭荣起先生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从小在祖父家里成长,没有享受过儿时的天真烂漫,从一生下几乎就注定要为生活所迫。父亲郭瑞林先生去东北闯荡,一待就是几年,郭荣起先生也没有享受过家庭所带来的温馨,从小就得遍尝生活的艰辛。这可能与同辈的马三立先生相比就悲惨一些。马先生父亲马德禄先生为相声八德之一,哥哥也能说相声补贴家用,马先生还能上学。

八岁时郭荣起先生就由从东北刚刚回来的父亲托付给了李瑞丰学说相声,但是郭父性子比较急,教学没有耐性,没教了多长时间便草率决定“老祖宗没赏这碗饭”,特别是面对这么小的孩子,演出时出现的失误不仅从来没有从正面去鼓励和说教,而且会指着郭说我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这无疑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毕竟太小了。但是对于郭,从后来看,这一次“挫败”使他更加勤奋和努力,这段故事与梅兰芳先生相似。

相声大家郭荣起先生:辛酸的童年,灿烂的艺术,观众心中的名家!

后来郭拜在了马德禄的门下,入了门之后,郭荣起先生拿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去学相声,努力的把相声说好,一为了生活,二也为了给自己的父亲争口气。

因为他知道他在跟李瑞丰先生学相声不成之后受到了父亲的鞭打。当时父亲的心情可能也是那么疼,那么无奈。

郭荣起先生怕老祖宗真不给饭吃,为了争一口饭,他简直发疯似的整天脑子理想的是活,嘴里练着贯口,心里琢磨表演。他很虚心的向生活学习,向同行学习,无论辈分,无论如何,只要能学到活他就足了。

当然,付出换来了回报,他既努力继承着父亲的柳活儿,又锻炼着学习单口,学会的段子越来越多。

出师之后,郭荣起先后在声远茶社和三友茶社演出,期间由于日军侵华和遭遇洪水,不得不停演,但就在这样的状态下,郭荣起先生还是在努力的向张寿臣先生学习。

洪水之后天津生活百废待兴,演出不景气,不得不转移阵地。正好有一个去沈阳的机会,这个时候郭荣起先生的父亲也在沈阳,郭先生便欣然应允。本来可以跟父亲一起相互照顾着表演生活,但是事情却就是那么不巧,因为跟父亲搭伙没能受到欢迎,两人又各自表演,郭荣起先生巡演吉林黑龙江,之后又到了锦州。但是这个时候郭荣起得到父亲病故的消息。当时的郭荣起先生也才22岁。生活就是这么残酷,在事业上刚刚有起色的郭荣起却再也得不到父亲的教导和帮助。

次年,郭荣起先生在常宝堃的引荐下进入了启明茶社,开始了他艺术生涯的一个新起点。之后由在广播中录节目,受到了相当好的效果,既宣传了自己,也宣传了启明茶社,郭的事业不断有新的进步。

正在这个时期,他的经典作品《打牌论》整理完成。与之一起被整理出来的还有《山东人拜年》《怯演讲》等。前者本来是块臭活,

郭荣起先生去粗取精,重新整理。郭荣起先生是很讨厌演出臭活的,在启明茶社,环境还好,但是小时候听活的那些茶馆交杂了很多臭活,在这个时候,郭荣起先生已经决定摒弃臭活,说文明的相声。

相声大家郭荣起先生:辛酸的童年,灿烂的艺术,观众心中的名家!

郭荣起先生在艺术生涯不断进步的时候,遇到了朱相臣,这个时候的朱相臣还俨然是个孩子,上场的时候紧张,捧不严密,下场还经常躲着郭荣起先生。郭荣起先生就经常主动找他与他沟通交流,讨论说活,渐渐的两个人的关系变得融洽,活也使得很得心应手。朱相臣先生放开胆子表演之后,经过之后的磨砺,逐渐形成稳健朴实,幽默含蓄,回味悠长,别具一格的表演风格,自成一家,特别是苏文茂合作,成为一段经典。这是后话。

解放后,相声艺人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郭荣起先生也努力改造段子适应新生活,他稳中暴脆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但是由于身体原因66年就离开了舞台,实为一件憾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