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諾貝爾和平獎引發的深思:性暴力從未走遠,直男癌值得警惕!

本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頒給了兩位致力於抵抗性暴力行為的剛果婦科醫生德尼·慕克維格博士和25歲的伊拉克女活動家納迪亞·穆拉德。前者在為女性救助殫精竭慮的同時感受到時代對於女性的殘忍,而後者作為一名受害者,深刻體會到性暴力被利用而變成戰爭和武裝衝突的武器。

由諾貝爾和平獎引發的深思:性暴力從未走遠,直男癌值得警惕!

本屆諾貝爾和平獎頒佈不是什麼新的消息,所以長話短說概述一下。既然如此,

性暴力和直男癌又有什麼必然聯繫?

因為追溯源頭二者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即建立在意識形態上對女性的征服欲和統治欲:要求男性意志和行為對女性意志和行為的絕對統一與服從。

只不過戰事頻發的地區,這種意識形態可以外化出來,體現在強姦洩慾毒打虐待等惡意行為上不會被制裁,因為動亂無暇顧及這些施虐的暴徒,而戰爭又需要強壯的士兵在戰場上發揮本領。軍隊內對女性士兵的騷擾也好,公開的招妓慰安婦行為也罷,都是建立在武力稱雄的需求上對男性作用的犒賞。

由諾貝爾和平獎引發的深思:性暴力從未走遠,直男癌值得警惕!

而在政局安定法治嚴明的環境裡,我們更容易說這些人是直男癌,他們不能有逾越法律的行為,卻不代表道德可以約束住他們物化女性肆意妄為的心。這些人依然覺得女性是可以買賣交易的對象,她們的存在只是為了滿足男性的生理需求和人類繁衍的必要,男性為尊,女性為卑,自古到今都是如此。

而我覺得更可怕的一件事,是女性習以為常的逆來順受,是女性自己成了直男癌。比如我十一去大同省親,發現親戚家一家上下都是男尊女卑的觀念,這種由父母輩傳遞下的想法讓全家的女性寧願犧牲自己的幸福來成全自己的哥哥弟弟,她們覺得一切家庭事務都應該女性親力親為,而男性只要賺錢就好,如此簡單。

男性和女性,到底該如何自處?

和平的時代環境下,當物質文明能夠充實到讓人們思考更多精神文明的問題時,也許性暴力事件才能真正引發多數人的共鳴,而不僅僅是少數人的振臂高呼。和平的本義是止戰,而性暴力是戰爭的衍生品,是因為不可避免的衝突銳化了男性角色的重要性,鈍化了女性在人類文明進程裡的出色性。

戰爭不是時代的必然選擇,但誰都不能保證它一定不發生。無論戰或不戰,對於人性對於生命的尊重,男人們,不應該有區別。別把太多虛妄的偏見帶到你的伴侶你的女兒你見過的每一位異性身上,她們有著不輸給你的意志力,聰明勁,事業心,尊重她們像對待你自己一樣,更別說我們都是母親哺育成長的。

作為男性,我特別佩服那些本可以靠顏值走捷徑成為男性附庸的女性,即便經歷了最初的迷茫之後仍然自食其力,而不是姿色褪盡之後被男人若無其事地擱到一邊了此餘生。

由諾貝爾和平獎引發的深思:性暴力從未走遠,直男癌值得警惕!

如果身為女性的你不幸碰到這麼一個心地不純的人,路上的痴男也好,大男人主義的男友也好,妄圖憑工作關係潛規則的領導也好,他們想變著花樣玩弄女性於股掌之間,而作為獵物想要逃脫這樣的牢籠,就必須有相匹配乃至更高的智商情商能力,讓妄圖自得者最後落得自慚形穢,這是對心有惡意的男性最好的回擊。職場打拼生活自足,乃至獲得了普通男性無法企及的財富和經歷,這些都是給男性強權一記重拳的直接表現。

寫到此處我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對琵琶女的描述: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由諾貝爾和平獎引發的深思:性暴力從未走遠,直男癌值得警惕!

但卻不希望所有新時代女性最後的結果是“夢啼妝淚紅闌干”。性暴力應該被扼殺,直男癌則必須警惕,健康的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固然可喜,人性的逐步提升才更值得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