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之崛起:機會總是眷顧有心機的人

第二次出手,派木叉降妖,表明忠心。

之後,就是玉帝和觀音親切會面。玉帝不厭其煩地把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經歷相告,甚至主動展現自身的脆弱一面——朕為此很是煩惱,,故調十萬天兵,天羅地網收伏。只可惜,托塔天王李靖太膿包,去了許多時間,完全沒有消息。

觀音之崛起:機會總是眷顧有心機的人

玉帝看起來是在示弱,其實是藉機觀察觀音。觀音很聰明,敏銳地發現了玉帝心機,第二次果斷出手。

觀音立刻叫來木叉說:“你可快下天宮,到花果山打探軍情如何。如遇相敵,可就相助一功,務必的實回話。”

以觀音五方五老的身份,自然不方便自己出面。觀音讓木叉下山,快快打探軍情,如實稟告,這是解玉帝之惑;吩咐木叉,若有戰事,就出手相助,這是明確站在玉帝一邊。觀音這番話一出,玉帝心中甚慰,對觀音好感度飆升。

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才是好下屬!

木叉一方面是觀音弟子,一方面又是李靖之子,以子助父,合情合理。

不過,觀音為何強調木叉“務必的實回話?”若戰局順利,自然會如實回稟。若戰局不順利,而木叉出手打敗孫悟空,自然也會如實回稟。唯獨戰局不順,木叉也戰敗,木叉才有可能諱言。

我的理解,觀音菩薩藉此暗示木叉,此去戰孫悟空,許敗不許勝!

因為,李天王許久未歸,就證明天庭出師不利。若木叉戰勝,不就證明天庭差而觀音強嗎?這絕非臣子侍奉君王之道。

之後,木叉與孫悟空大戰五六十個回合落敗。回到軍中,木叉向父親李靖解釋說:“孩兒戰不過,又敗陣而來也!”木叉是第一次迎戰孫悟空,為何說“又敗陣”呢?只因,前次哪吒戰孫悟空落敗,而現在木叉同樣落敗。我們可以想像,李靖聽了,心中必然一沉。哪吒呢?心中必然一鬆。

木叉對觀音的回稟也大有問題,他說:“始領命到花果山,叫開天羅地網門,見了父親,道師父差命之意。父王道:‘昨日與那猴王戰了一場,止捉得他虎豹狼蟲之類,更未捉他一個猴精。’正講間。他又索戰,是弟子使鐵棍與他戰經五六十合,不能取勝,敗走回營。父親因此差大力鬼王同弟子上界求助。”

當時花果山的局勢,對孫悟空其實相當不利。九曜星君與二十八宿,就已經把水簾洞洞口堵死。孫悟空幾番衝殺,僅僅是把九曜殺退,而自己一方,也葬送了七十二洞妖王。天兵天將,實際上沒有太大的損傷。可是,在木叉口中,天兵天將完全是敗局已定,毫無擒獲孫悟空可能。

聽聞此話,觀音沉吟不語,隨即,向玉帝推薦了二郎神。

第三次出手,推薦二郎神,歸功於上。

表面看來,推薦二郎神乃是觀音臨時想到的建議,其實不然。

二郎神和玉帝的關係很微妙,玉帝和二郎神既有舅甥之親,血緣關係天下皆知,可是,玉帝對二郎神又有拆散父母,拘押母親之仇。

正因為如此,在修成仙道之後,二郎神才會聽調不聽宣,成為三界一個尷尬的存在。

依照往日的仇怨,聽聞有人大鬧天宮,拆舅舅玉帝的臺,二郎神應該高興才對。要二郎神去幫玉帝,那不是自討沒趣嗎?

可事實是,接到調令,二郎神不但沒拒絕,反倒大喜道:“天使請回,吾當就去拔刀相助也。”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唯一的解釋就是,觀音菩薩早就做通了二郎神的工作,對二郎神闡明瞭利害關係。

那麼,觀音菩薩為何要推薦二郎神呢?

觀音的推薦詞是這樣的:“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

理由一、二郎神是玉帝外甥。

理由二、二郎神乃顯聖二郎真君,有正式仙篆,神通廣大,更有梅山六聖相助,麾下一千兩百草頭神,可謂兵強馬壯。

在這兩個理由中,觀音強調的是哪個?玉帝看重的是哪個?

多數人都會選擇理由二。因為二郎神厲害,觀音才推薦,玉帝才調遣二郎神抓孫悟空嘛。難道不是這樣嗎?

二郎神是厲害,可是,天庭就真的沒有人比二郎神厲害?

大家不要忘記了,排名很靠後的二十八宿奎木狼在丟了金丹的情況下,還能和孫悟空大戰五六十回合不分勝敗。九曜星之太陰星君的寵物玉兔精,都可以和孫悟空大戰三四十個回合不分勝敗。只要大家使出真功夫,許多仙人的實力都不弱於孫悟空,自然也不會弱於二郎神。

更不要說玉帝麾下還有四帝、五老,還有不少天尊級別的高手。這些人可都是能夠秒殺(抓)孫悟空的存在!

於是,觀音推薦,玉帝調遣二郎神的真正理由,其實是二郎神是玉帝外甥。

大家都不行,唯有二郎神行。二郎神為什麼行?那是因為他是玉帝的外甥。

歸根到底,是玉帝行。

這就叫做“功歸於上”!

在《西遊記》中二郎神名氣極大,可是,除了能打,留給我們的印象並不多。二郎神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在紛亂的三界,他又是如何求存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