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邊關老作家的隱居處

中越邊關老作家的隱居處

到中越邊關小縣龍州辦點事,順便探望一位剛到邊境附近居住的老哥。他原是廣西作協領導,出版專著十幾本,我與他結交已二十多年。因身體欠佳,而且倦於世事喧囂,幾個月前提前退休,回老家龍州,他表哥老家,離越南幾公里一個屯子邊緣,擇了塊依山傍水的地方,起了個半開放的小屋,打算無憂無慮地住幾年。小木屋背靠山石,這是一座廣西常見的喀斯特石山,幾乎是垂直的。另一面,是個連通溪流的小塘,有人在塘裡養鴨。周圍盡是遮天蔽日的叢林,樹根巨大,水邊還有一叢叢竹子,姿態妖嬈。

這種景色,我相當眼熟。本世紀初,因為工作原因,我走訪了一些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東線戰場包括廣西和越南東北部,大多是這種地貌。著名的法卡山,就離龍州不遠,只不過山更高,叢林更茂密。戰後廣西邊境駐紮三個邊防師,其中一個師就駐龍州。開戰時,我軍一部就從龍州水口關鐵流滾滾長驅直入撲入越南。一位本地老大哥當時開運輸車送炮彈,跟我說,連軸轉,開著車都打瞌睡,一驚醒,車還在車隊中驅趕。二十年前,我從南寧到龍州邊上的憑祥友誼關,早上九點出發,到了憑祥吃晚飯,顛簸之極。全是砂石路,只能迎面會一部車。但這條路曾是廣西最好的公路,因為要打仗,國防公路。世紀之交時,廣西頂著財力極其艱難的壓力,沿邊境線修了一千四百多公里的沿邊二級公路,讓邊境地區獻入發展洪流,我全程跑過。現在高速公路,兩小時左右車程。

憑祥也是重要戰區,現在非常熱鬧的邊貿點弄堯,當年就是我軍突擊同登的出口。那道隘口,寬只丈餘,長數十米,兩邊都是高聳的石壁,至今越南人進弄堯交易,仍要走這通道。當年,我軍第一輛坦克過此口時死火,擋住了後面的鐵甲洪流,被迫將它頂到一邊拋棄,戰車浩浩蕩蕩而出。石壁上的山頭,如刀峰般瘦削。1990年代,邊貿興起,兩國邊民越此山輸運貨物,當時廣西不少人靠向越南倒賣南寧產的萬力啤酒發了財。但這條胡志明走過的邊貿小道,當時能通行的道路只有一尺寬,兩邊佈滿地雷。至今,邊境仍有很多因誤踩地雷而斷胳膊少腿的邊民。後兩國復交,廣西、雲南部隊花了十幾年時間掃雷,又死傷了不少官兵,至今仍有不少永久性雷區。

中國很多軍迷,很有戰略眼光,很清楚軍史戰史。很多包括專家在內的戰略分析戰爭原因,提出緩解柬埔寨壓力、打壓越南印支戰略架構、聯美抗蘇諸多說法。但有一點,越南對華人華僑和中國邊民的欺凌是不能容忍的。廣西到處有華僑農場,沿邊城市很多華僑安置點,安置被越驅逐僑民。國際旅遊城市北海的僑港鎮,如今已是著名的景點,但當初建鎮就只是為了安置越南歸僑。當年越方持槍和鞭子成群結隊驅趕華僑,至今邊民說起來仍歷歷在目。

戰爭是很殘酷的,不像敲敲鍵盤發表高見那麼輕鬆。我老家在桂東南玉林市,當時是地區行署駐地,城市很小。但開戰後,玉林火車站一度被轉運來的傷員擠滿,正常客運打斷。我走過舊戰場,上過法卡山,邊境八縣全到過,拜祭過廣西所有邊境烈士陵園,認識太多經歷過戰爭的軍人和邊民。建國後四十年廣西一直處在戰爭前沿,先防法防美,後自衛反擊,國家只給了廣西總共十億元戰爭補助。很多朋友嘲笑廣西落後,第一批沿海十四個開放城市,只有廣西北海沒發展起來。但時至今日,廣西人民仍在忠誠守衛國門。

本來想寫寫老大哥的事,突然囉嗦了這麼一大堆,是觸感生情。他這地方,沒打過仗,但環境跟很多戰區一樣。這裡是實實在在的邊境管理區,我進去時,要通過邊防檢查站,邊防戰士認真審核。在這麼一個山水美麗卻又滿伏緊張的地方,老大哥能悠閒安居,說明了國家強大了,再無外敵肆意入境燒殺擄掠之事,也說明了這是中越人民的意願。

昨天我們到時已六點多,暮色漸濃。大家手忙腳亂地洗菜做飯,又花了近一小時,在黑暗中借柴火的光炒菜。我袖手旁觀,老大哥從南寧帶來的一條狗雪球很不滿,裝作不認識我,衝著又喊又抓又撓,差點先吃了我一塊肉。一晚上它都很熱情,連撲帶喊,最後不得不把它拴起來。

一支電瓶供電的小燈下,夜宴開張。隱居之地,條件確實簡陋,人貼人擠桌邊。帶了兩瓶十多年的老酒,痛喝了一瓶。菜皆美,尤其是老大哥中午做的一份五花肉炒欖角並假蔞包肉末,幾乎還留下一整盤,我連吃六塊五花肉,三條假蔞肉末,若干欖角。一條比較土、南寧很難吃到的白斬雞,倒沒吃幾塊。買了副范進中舉時老丈人送的那東西,加酸菜生炒,又脆又香,鹹酸勁足。一把土韭菜,炒了碟小河蝦,兩廣人深知其妙。煮雞的湯濾去雜渣,加絲瓜、冬瓜打了個湯,清爽無比。

老大哥歷來生活簡單。這木屋搭在村莊邊緣,離人家二三百米,按說可以拉水電過來,他不幹。只用電瓶接了一個小燈照明,兼給手機充電,其他沒什麼地方要用電了。隔天他表哥就騎電驢到兩公里外泉水的源頭,接兩塑料桶五十斤水回來。平時洗衣沐浴,可以用門前流過清澈見底的溪水。表哥經常就打個地鋪,將老的兄弟倆,顛三倒四地聊往事。

這種山居生活,每臨一次,我都覺得輕鬆快活。這種生活,如何評價,人各有志。但有一點,能這麼輕鬆悠哉地選擇這種日子,我們大家都清楚,有一個原因,在於我們這個民族,總有那麼一些子弟兵,慷慨從容,義無反顧,英勇赴死。人民不會忘記他們,國家也不會忘記他們。而不是像一個叫崔永元的戲子說的那樣,那麼多無名烈士,等著他去拯救。

中越邊關老作家的隱居處

簡單的木屋,不簡單的日子

中越邊關老作家的隱居處

叢林深處

中越邊關老作家的隱居處

七點多,天已黑透,借柴火光炒菜

中越邊關老作家的隱居處

五花肉炒欖角並假蔞包肉末

中越邊關老作家的隱居處

酸菜炒大腸

中越邊關老作家的隱居處

白切土雞

中越邊關老作家的隱居處

土韭菜炒河蝦

中越邊關老作家的隱居處

龍州菜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