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关老作家的隐居处

中越边关老作家的隐居处

到中越边关小县龙州办点事,顺便探望一位刚到边境附近居住的老哥。他原是广西作协领导,出版专著十几本,我与他结交已二十多年。因身体欠佳,而且倦于世事喧嚣,几个月前提前退休,回老家龙州,他表哥老家,离越南几公里一个屯子边缘,择了块依山傍水的地方,起了个半开放的小屋,打算无忧无虑地住几年。小木屋背靠山石,这是一座广西常见的喀斯特石山,几乎是垂直的。另一面,是个连通溪流的小塘,有人在塘里养鸭。周围尽是遮天蔽日的丛林,树根巨大,水边还有一丛丛竹子,姿态妖娆。

这种景色,我相当眼熟。本世纪初,因为工作原因,我走访了一些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东线战场包括广西和越南东北部,大多是这种地貌。著名的法卡山,就离龙州不远,只不过山更高,丛林更茂密。战后广西边境驻扎三个边防师,其中一个师就驻龙州。开战时,我军一部就从龙州水口关铁流滚滚长驱直入扑入越南。一位本地老大哥当时开运输车送炮弹,跟我说,连轴转,开着车都打瞌睡,一惊醒,车还在车队中驱赶。二十年前,我从南宁到龙州边上的凭祥友谊关,早上九点出发,到了凭祥吃晚饭,颠簸之极。全是砂石路,只能迎面会一部车。但这条路曾是广西最好的公路,因为要打仗,国防公路。世纪之交时,广西顶着财力极其艰难的压力,沿边境线修了一千四百多公里的沿边二级公路,让边境地区献入发展洪流,我全程跑过。现在高速公路,两小时左右车程。

凭祥也是重要战区,现在非常热闹的边贸点弄尧,当年就是我军突击同登的出口。那道隘口,宽只丈余,长数十米,两边都是高耸的石壁,至今越南人进弄尧交易,仍要走这通道。当年,我军第一辆坦克过此口时死火,挡住了后面的铁甲洪流,被迫将它顶到一边抛弃,战车浩浩荡荡而出。石壁上的山头,如刀峰般瘦削。1990年代,边贸兴起,两国边民越此山输运货物,当时广西不少人靠向越南倒卖南宁产的万力啤酒发了财。但这条胡志明走过的边贸小道,当时能通行的道路只有一尺宽,两边布满地雷。至今,边境仍有很多因误踩地雷而断胳膊少腿的边民。后两国复交,广西、云南部队花了十几年时间扫雷,又死伤了不少官兵,至今仍有不少永久性雷区。

中国很多军迷,很有战略眼光,很清楚军史战史。很多包括专家在内的战略分析战争原因,提出缓解柬埔寨压力、打压越南印支战略架构、联美抗苏诸多说法。但有一点,越南对华人华侨和中国边民的欺凌是不能容忍的。广西到处有华侨农场,沿边城市很多华侨安置点,安置被越驱逐侨民。国际旅游城市北海的侨港镇,如今已是著名的景点,但当初建镇就只是为了安置越南归侨。当年越方持枪和鞭子成群结队驱赶华侨,至今边民说起来仍历历在目。

战争是很残酷的,不像敲敲键盘发表高见那么轻松。我老家在桂东南玉林市,当时是地区行署驻地,城市很小。但开战后,玉林火车站一度被转运来的伤员挤满,正常客运打断。我走过旧战场,上过法卡山,边境八县全到过,拜祭过广西所有边境烈士陵园,认识太多经历过战争的军人和边民。建国后四十年广西一直处在战争前沿,先防法防美,后自卫反击,国家只给了广西总共十亿元战争补助。很多朋友嘲笑广西落后,第一批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只有广西北海没发展起来。但时至今日,广西人民仍在忠诚守卫国门。

本来想写写老大哥的事,突然啰嗦了这么一大堆,是触感生情。他这地方,没打过仗,但环境跟很多战区一样。这里是实实在在的边境管理区,我进去时,要通过边防检查站,边防战士认真审核。在这么一个山水美丽却又满伏紧张的地方,老大哥能悠闲安居,说明了国家强大了,再无外敌肆意入境烧杀掳掠之事,也说明了这是中越人民的意愿。

昨天我们到时已六点多,暮色渐浓。大家手忙脚乱地洗菜做饭,又花了近一小时,在黑暗中借柴火的光炒菜。我袖手旁观,老大哥从南宁带来的一条狗雪球很不满,装作不认识我,冲着又喊又抓又挠,差点先吃了我一块肉。一晚上它都很热情,连扑带喊,最后不得不把它拴起来。

一支电瓶供电的小灯下,夜宴开张。隐居之地,条件确实简陋,人贴人挤桌边。带了两瓶十多年的老酒,痛喝了一瓶。菜皆美,尤其是老大哥中午做的一份五花肉炒榄角并假蒌包肉末,几乎还留下一整盘,我连吃六块五花肉,三条假蒌肉末,若干榄角。一条比较土、南宁很难吃到的白斩鸡,倒没吃几块。买了副范进中举时老丈人送的那东西,加酸菜生炒,又脆又香,咸酸劲足。一把土韭菜,炒了碟小河虾,两广人深知其妙。煮鸡的汤滤去杂渣,加丝瓜、冬瓜打了个汤,清爽无比。

老大哥历来生活简单。这木屋搭在村庄边缘,离人家二三百米,按说可以拉水电过来,他不干。只用电瓶接了一个小灯照明,兼给手机充电,其他没什么地方要用电了。隔天他表哥就骑电驴到两公里外泉水的源头,接两塑料桶五十斤水回来。平时洗衣沐浴,可以用门前流过清澈见底的溪水。表哥经常就打个地铺,将老的兄弟俩,颠三倒四地聊往事。

这种山居生活,每临一次,我都觉得轻松快活。这种生活,如何评价,人各有志。但有一点,能这么轻松悠哉地选择这种日子,我们大家都清楚,有一个原因,在于我们这个民族,总有那么一些子弟兵,慷慨从容,义无反顾,英勇赴死。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国家也不会忘记他们。而不是像一个叫崔永元的戏子说的那样,那么多无名烈士,等着他去拯救。

中越边关老作家的隐居处

简单的木屋,不简单的日子

中越边关老作家的隐居处

丛林深处

中越边关老作家的隐居处

七点多,天已黑透,借柴火光炒菜

中越边关老作家的隐居处

五花肉炒榄角并假蒌包肉末

中越边关老作家的隐居处

酸菜炒大肠

中越边关老作家的隐居处

白切土鸡

中越边关老作家的隐居处

土韭菜炒河虾

中越边关老作家的隐居处

龙州菜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