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金融全景圖:監管、銀行、企業打造「命運共同體」

“2005年的時候,我向當地銀行申請貸款,最後只給批了5萬塊,包括我的廠房、住宅甚至連我岳父家做鞋跟的那幾臺機器都要擔保進去,現如今,我很容易就可以從銀行獲得循環貸,隨借隨還。”在廣東潮汕地區經營一家不鏽鋼工廠的陳先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他已經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銀行近幾年對他們這種小本生意的態度轉變。

在廣東,類似陳先生這種年銷售額在千萬元以下的小微經濟體遍地開花,在過去,他們被排除在銀行體系之外,一旦需要資金,只能求助於高昂的民間融資。

事實上,早在美國次貸危機之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就開始頻繁見諸報端,現如今,十餘年過去了,這個問題依舊處在逐步解決的過程中。

今年,國家對於中小微經濟體的支持力度超出以往,6月24日,央行剛剛定向降準釋放約5000億元資金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第二天就和銀保監會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提出23條短期精準發力、長期標本兼治的具體措施用以切實降低企業成本。

隨後,8月11日,銀保監會再度發聲,要求落實“無還本續貸”,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不良容忍度。不僅如此,從今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將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單戶授信額度上限,由10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

細數下來,自上而下支持小微經濟的各項政策幾乎每月一出,足見從監管層到金融機構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迫切與力度。

政策密集落地

小微企業作為我國創業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具活力的群體。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小微企業法人約2800萬戶,另外還有個體工商戶約6200萬戶,中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佔全部市場主體的比重超過90%,貢獻了全國80%以上的就業,70%以上的發明專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

然而,對國民經濟如此重要的經營主體此前在較長的時間內都處於金融真空狀態。

早在2005年,廣東省中小企業局課題組一份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調研結果表明,資金問題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同時,所調查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約40%,顯示出中小企業融資潛力巨大。

而中國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上選擇了由大到小的路徑安排,在2007年前後,中下企業中的偏大型企業融資問題開始得到初步解決,尤其是中小企業板為主業突出、具有成長性和科技含量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和發展平臺,促進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和發展。

隨後,如何助力中小微企業中偏小型乃至小微經濟體的融資開始被提上日程。

2011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研究制定了《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該規定的重要性在於將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並明確了各行業的劃型標準。標準的出臺也使得各項激勵性政策能夠更具針對性的落地。2013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五年之後的2018年6月25日,央行、銀保監會等五部門又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針對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金融服務的改進已步入深水區。

可以看到,隨著政策逐步推進,近年來,中小微經濟的外部政策在持續改善中,從國家層面、各個地方政府,再到各類金融機構,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政策也陸續出臺,為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這個過程中,銀行本應該成為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的主力軍,然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小微企業是銀行最不願意接待的客戶。業內人士稱,這主要是由於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導致小微金融風險偏高。

為了增加對客戶的瞭解,降低小微金融風險,銀行也是費盡心思,有些經驗是成功的,有些做法被證明失敗,比如曾經紅極一時的聯保互保、風險過度集中的商圈貸等。

近年來,為了引導銀行資金向小微經濟體傾斜,監管部門採用了“鼓勵+考核”的雙重策略,2015年3月,原銀監會發布《關於2015年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將銀行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目標由以往單純側重貸款增速和增量的“兩個不低於”調整為“三個不低於”,今年監管層對銀行的考核更突出小額、分散,又將原來的“三個不低於”改為“兩增兩控”。

8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指出,要建立金融機構績效考核與小微信貸投放掛鉤的激勵機制。

為了破解信息不對稱,監管措施也陸續出臺,6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擔保金額佔比不低於80%,其中支持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及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的擔保金額佔比不低於50%。將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納入中期借貸便利合格抵押品範圍。

就在近日,由財政部聯合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國家開發銀行、郵儲銀行等20家機構共同組織發起設立的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正式啟動運營,首期註冊資本661億元人民幣。根據融資擔保業的10倍槓桿要求,僅融擔基金自有資金就可撬動6000億元資金,用於支持小微、“三農”和創業創新企業融資。

如今,深圳將試水“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由深圳市財政出資設立總規模為3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基金,鼓勵銀行和保險公司合作向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發放500萬元以下、1年以內的流動資金貸款。

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6萬億元,增速持續高於同期全部貸款增速,另外,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佔企業貸款餘額的比例不斷上升,從2013年末的29.4%上升到2017年末的33%。

銀行的焦慮

從上市銀行中報來看,小微貸款已佔有相當權重。城商行方面,截至半年末,南京銀行小企業貸款餘額1619.43億元,佔貸款總額的37.13%;江蘇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505億元,佔全部貸款餘額的42.27%。

股份行方面,截至6月末,平安銀行憑藉明星產品“新一貸”新發放小微貸款563.65億元,貸款餘額1447.69億元,不良率0.77%;招商銀行小微貸款行標口徑餘額3328.5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04%,增速僅次於消費貸,小微貸款不良率1.31%,較上年末下降0.47個百分點。

興業銀行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投放給予專項額度支持,開闢放款綠色通道,不斷提高小微貸款的可得性,主動降低貸款利率,降低融資成本。截至6月末,按照銀監考核口徑,該行小微貸款餘額704.46億元,較年初增長23.45%,計劃完成率180.33%。

五大行方面,交通銀行普惠金融“兩增”口徑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加96.02億元,增幅10.83%;農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4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86.66億元,上半年小微企業法人信貸投放3222億元,平均貸款利率5.14%;中國銀行全口徑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4萬億元,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869億元,同比增速超過10%。

銀行一方面在努力提高小微貸的佔比,另一方面也為其後續可能提升的不良率而感到憂慮,“我們行從上至下各級領導每年都要提出三成的獎金作為風險金,遞延三年發放。”一位銀行小微貸客戶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現如今最擔心的就是不良,即便額度充足,也會謹慎發放,控制小微貸風險。

民生銀行可以說是中國小微金融探索的先行者,然而,在利率市場化程度加深、經濟調結構、去槓桿的過程中,其小微企業貸款也出現了風險暴露顯著高於其他領域的問題。

“我們也在總結、反思在資產質量上遇到的問題和挑戰。比如,對小微金融發展的理解認知不夠深入,過多強調小微貸款;對客戶的瞭解不夠深入,對客戶行為特徵、交易特徵等方面缺乏更加全面、更加及時的瞭解,以前更多停留在時點、相對靜態的畫像層次;另外,服務與產品的差異化不夠突出,同質化的產品、比較單一的貸款服務,導致金融機構對客戶選擇是同向的,金融機構的過度授信與客戶的投資擴張相交疊,在結構調整期產生資產質量上的較大壓力。”民生銀行一位負責人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

控制風險,一個簡單但同時也很有效的方法是增加抵押貸的比例,降低信用貸,比如,民生銀行就在半年報中表示“加大抵押貸款投放,抵質押貸款佔比顯著提升,風險緩釋能力進一步增強”。

潛在的機會

儘管一些銀行還在焦慮,但也有銀行認為中小微金融是一個歷史機遇。近日,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宣佈將其在新加坡運作的比較成熟的“星展企業邦”社交平臺引入中國,通過構建金融生態圈的模式大力發展中小企業金融。

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中小企業部主管王偉強認為,中小企業貸款肯定是一個機會。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他表示:“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在中國南方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最早在珠三角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外資銀行之一,對中小企業的資金問題和業務痛點有深刻的理解和體會。除了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外,星展銀行也希望從多方面支持中小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他說。

而除了銀行,如今,為響應國家對於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的政策安排,各個地方政府、地方金融辦或地方銀行業協會紛紛牽頭,搭建區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比如山東省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江蘇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深圳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等。此類平臺能夠較好的服務於轄區內的企業。

民間資本也嗅到了箇中商機,近幾年湧現出五花八門的網絡平臺提供融資服務,此類平臺往往能夠快速響應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但資金來源形跡可疑,融資成本畸高,由於沒有相關金融資質保證,中小微企業一不小心會掉進“套路貸”的陷阱。

對此,目前已有業內人士建議監管部門、商業銀行,以及有資質的中介機構等多方主體共同建立全國性一站式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

事實上,目前已有大型金融集團著手於此。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痛點,中國平安於今年年初上線了中小企業智能金融服務平臺壹企銀,助力銀行等金融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而為了更好地推動壹企銀平臺在金融機構的落地,中國平安又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需求推出全國性一站式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壹企業,旨在運用金融科技的力量,持續解決各類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以及日常經營管理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