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後人稱之爲一代詩豪的他,曾經在揚州贈詩於白居易,他是誰?

逐戶分發,並宣佈減免賦役。由於劉禹錫的努力,當地消除了災情,恢復和發展了生產,百姓的生活日漸穩定。

被後人稱之為一代詩豪的他,曾經在揚州贈詩於白居易,他是誰?

由於這個賑災十分得力,緩解了當地的災情,所以收到了當時皇帝唐文宗的褒獎。同時唐文宗還賜給他一個特殊的榮譽“賜紫金魚袋”。這個榮譽,在唐代可以說是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享受的一種待遇。而當時劉禹錫作為蘇州刺史,是沒有達到三品這麼高的等級的,劉禹錫給蘇州人民帶來了一派興旺的氣象,也給自己留下了好的管的和聲譽。蘇州人民為了表示內心對為民官員的敬仰,把他與曾經做過蘇州刺史的韋應物和白居易等清官,一起稱為蘇州三傑,併為他們建立了三賢堂,每年民眾都加以祭拜。

被後人稱之為一代詩豪的他,曾經在揚州贈詩於白居易,他是誰?

劉禹錫有一首著名的詩作《烏衣巷》,是劉禹錫《金陵五題》之一。詩云:“朱雀橋遍野花草,鳥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朱雀橋是秦淮河上最大的一座浮橋,從三國東吳時開始,車水馬龍,繁華無比。但是現在卻是鉛華洗淨,只剩下野草野花了。

被後人稱之為一代詩豪的他,曾經在揚州贈詩於白居易,他是誰?

烏衣巷因駐守在此的三國時,吳國軍隊都穿烏衣而得名,東晉時宰相王導、謝安等豪強貴族宅居於此。當年曾是名流官宦迎來送往之地,如今卻成為老百姓落戶入住的地方了。

被後人稱之為一代詩豪的他,曾經在揚州贈詩於白居易,他是誰?

劉禹錫一生為官,做過縣尉、監察御史、司馬、刺史等職務。見客但傾酒,為官不愛錢,他不僅在詩文中希望別人廉政,在自己為官時,同樣能嚴於律己。劉禹錫認為,有才能有品行的人應立足實際,不空發議論。作為地方為政者,關鍵是處理好養己與養民的關係。要做為大家的榜樣,務必先剋制自己的私心。在永貞革新中,劉禹錫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參與改革派的重大政務,還擔任判度支鹽鐵案之官,掌握這國家重要的收入和開支。由於他公正廉潔,連地位高於他的官員,遇見他都主動讓路,以表欽佩。

被後人稱之為一代詩豪的他,曾經在揚州贈詩於白居易,他是誰?

保初節易,保晚節難。劉禹錫所以被後人稱之為一代詩豪,與他那種一以貫之的達觀向上的心態有關。他從始至終,都能保持自己清廉的品質和愛民的情懷。宦海沉浮,人生過隙,都未能改變。劉禹錫《浪淘沙》詩曰:“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始終如一的那種奔騰的生命活力,和堅毅高潔的人格內涵。

被後人稱之為一代詩豪的他,曾經在揚州贈詩於白居易,他是誰?

當離開長安多年後,已經是個老人的劉禹錫和詩人白居易在揚州見面,他還寫詩回贈白居易,詩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認為官員保持晚節很重要,儘管人到晚年,仍要乾乾淨淨做人,保持始終如一的人生操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出自劉禹錫的《秋詞》。

被後人稱之為一代詩豪的他,曾經在揚州贈詩於白居易,他是誰?

劉禹錫還有一篇著名的散文《洗心亭記》,記載了他面對自然,希望也能洗去內心的汙垢,身心純淨,坦蕩地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心境和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