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反性暴力,每個人都有這份責任

“我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支持者,也知道被提名是非常好的事。但即使獲得諾獎,我唯一擁有的也不過是一顆破碎的心。”她曾在自傳《最後一名女孩》中寫道:“這世界上如果一定會發生血腥的故事,我希望我是最後一個如此經歷的女孩。”

「諾貝爾和平獎」——反性暴力,每個人都有這份責任

圖片來至網絡

當地時間10月5日,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在挪威揭曉。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佈,將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剛果醫生穆克維格(Denis Mukwege)和伊拉克雅茲迪族少女穆拉德(Nadia Murad),以表彰他們為終止將性暴力用作戰爭和武裝衝突的武器方面作出的努力。

今年25歲的穆拉德曾在2014年淪為“伊斯蘭國”組織的性奴。在熬過夢魘般的3個月後,她成功逃脫。

在眾多被“伊斯蘭國”組織關押的性奴中,能夠逃脫的只有少數,大多數沒有逃掉的人,最終都被以不同的方式殺害了。而那些逃出來的倖存者,大都會隱姓埋名地藏起來,不光是為了讓自己去忘記那段痛苦的經歷,更多的還是怕“伊斯蘭國”組織追殺。

但穆拉德選擇站出來,向全世界的人們講述自己的遭遇,併為那些還在“伊斯蘭國”組織魔掌中的族人發聲。

對陌生人訴說自己的故事,無非就是重新撕開傷疤給別人看,可是這個世界就是有這樣的人,他們很平凡,卻做出了常人無法做到的事情。如果不反抗,正如他所說的一般“她們的生命曾經被摧殘,如果我們再不發聲的話,她們將繼續停留在一個被摧殘的狀態。”

「諾貝爾和平獎」——反性暴力,每個人都有這份責任

穆拉德呼籲國際社會不應只停留在同情雅茲迪受害者,而是要採取實際行動來起訴“伊斯蘭國”組織,並在伊拉克幫助雅茲迪人重建家園。在她的呼籲下,去年9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將對伊斯蘭國針對雅茲迪人的種族清洗罪行進行國際調查。

“我感覺自己很蒼老。我知道自己只有二十幾歲,但身體每一個部分都在他們手中改變了,每一綹頭髮、每一寸皮膚似乎都已完全枯朽。我無法描述這種感覺。”

我們很難想象,這個本該在校園裡享受陽光、快樂的女孩,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苦痛,但為了自己的族人,她仍然選擇站出來。

「諾貝爾和平獎」——反性暴力,每個人都有這份責任


藍鵬律師法律科普

1、什麼是性暴力?

依據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身體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性暴力是故意攻擊性器官,強迫發生性行為、性接觸等,丈夫違背妻子意願,強迫發生性關係是最常見的性暴力。目前,多數國家對家庭暴力的類型採用此種分法。

2、性暴力有什麼危害?

反家庭暴力立法民間倡導工作組開展“親密關係中的衝突與暴力網絡問卷調查”,3334位調查對象中,18.3%遭受過性暴力,16.3%的男性自報有施加性暴力的行為。《中國家暴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在各種暴力中形式中,婦女遭受“性暴力”的高達13.9%。並且我們有理由相信,考慮到性暴力受害者往往“羞於啟齒”,或者將暴力行為當作“夫妻之間的義務”,這些數據很可能低估了我國性暴力的發生比例。家庭中的性暴力更加隱蔽,不易被外界發現;受害人,尤其是兒童受害的經歷一般較長,肉體、精神損害程度也更加嚴重。

性暴力與肉體暴力、精神暴力、經濟控制一樣,都是家庭暴力的客觀表現形式,都是施暴人控制對方的手段。性暴力與其他暴力形式共生共存,密不可分。施暴人以性暴力為手段強化對另一方的人身控制,摧毀其作為人的基本尊嚴,藉以鞏固施暴人在家庭中不可撼動的地位。

性暴力作為一種對受害人身心健康、人格尊嚴的嚴重侵犯行為,對受害人的影響和傷害比單純的精神暴力和身體暴力都要嚴重。其不僅對受害人身體上造成傷害,而且會對受害人人格進行漠視與踐踏,結果是導致受害人身體和精神遭受雙重傷害與痛苦。辱罵、身體暴力或許還能忍受,但性暴力對身心摧殘之重,使得許多受害者害怕與人有身體接觸、一到晚上就渾身發抖。

3、性暴力應該納入家暴範疇嗎?

性暴力也應納入家暴範疇,因為這一侵害行為也會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

特別是在現在年輕人普遍接受了西方的那種畸形的、變態的性觀念的社會背景下,性暴力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這是一個不爭的事 實,現在有很多理論文章也在涉及這些方面的問題。”張平委員說,“目前由性虐待引發的傷殘也日益突出,性暴力引發的家庭暴力也越來越多,性暴力在家暴中佔 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草案只涉及身體的侵害還是不夠的,特別是在社會上、法庭上,夫妻之間、家庭之間的性暴力很難界定、取證和認定,因此要對家庭暴力受害人進行全面保護,應該加進這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