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面前律己,是一種度量

同事面前律己,是一種度量

知乎上有個問題:“怎麼看出一個人的人品好壞?”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判斷一個人的人品,不是看他高興時候做什麼事,而是看他生起氣來不做什麼事。”是啊,生氣的時候,宣洩情緒,是人的本能;剋制情緒,卻反映了人的本質。司馬光的《涑水記聞》裡,有這麼一段記載:

宋朝的宰相呂蒙正,不但才學出眾,而且為人寬厚。有一次上朝時,一個官員用手指著他,刻薄地大聲評論:“這種無名小卒,也配當官嗎?”呂蒙正的朋友聽見了,忿忿不平,就想去查問這個人的官職和姓名。而呂蒙正雖然也很生氣,卻勸住了朋友:“我若知道此人姓名,便會一輩子忘不掉,不如不知道的好。不去刨根究底,對我而言並無損失啊。”

對於同事的當面攻擊,呂不會公報私怨;對於朋友的背後誹謗,他也能處之泰然。他有個老同學叫溫仲舒,才華橫溢卻時運不濟。呂蒙正不忍看他落魄,便舉薦他入朝為官。沒想到,溫仲舒當官之後,卻經常在背後講呂的壞話,貶低他而抬舉自己。呂聽說之後,很是氣憤,但並不計較,仍然到處稱讚溫仲舒的才華。後來,連皇帝都忍不住提醒他:“你總是誇獎此人,他卻經常把你說得一文不值。”呂淡然笑道:“陛下讓我當官,就是因為我會欣賞別人的才能,讓他們才當其任。至於人家如何說我,那並不是我職權之內所管的事啊。”

職場中,那些品質好的人,總是心地溫厚,氣度非凡,重視組織利益,忽略個人恩怨。因此,在生氣時,他們仍有極好的情緒成熟度,極佳的做事分寸感。他們從不會讓怒氣衝昏頭腦,不會把心理能量浪費於無謂的糾纏,言行舉止非常職業,有他們在,能減少部門內耗,避免負面溝通,讓組織正常運轉。

《呂氏春秋》中,有一條考察人品、選拔人才的重要原則:“怒以驗其節”,觀察一個人生氣的時候,如何調控情緒,自我收斂,就能檢驗其人品氣節。

人品好的人,在怒氣頓生時,很擅長約束自己,在心中牢牢豎起圍欄,避免那些野馬一樣的消極情緒橫衝直闖,傷人害己。這樣的人,便是可交之友,可用之才。生氣時,寬容是善良的折射;自律是涵養的體現。他們就像呂蒙正這樣,以善處世,以德服人,待人甚寬,律己甚嚴。小人責人,君子律己;小人懷恨,君子為善。

職場上面對同事時,一個人管理憤怒的方式,能讓他的人品,纖毫畢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