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愛人克己,是一種體諒

對愛人克己,是一種體諒

微博上有句流行的話:“選男人,要看他筷子怎麼夾,看他襪子怎麼搭,最重要的是,看他脾氣怎麼發。”沒錯,一個人值不值得嫁,要看他生氣時的模樣。涵養越深,脾氣越好;人品越硬,態度越軟。

作家代連華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她的閨蜜小欣,開車帶男友去郊遊。那天風晴日暖,花香滿路,小欣的心情也特別好,就一邊開車一邊玩自拍。男友一再提醒她,開車不能三心二意,但小欣根本不聽,結果就出了大事:車子拐彎時,岔路口突然竄出一輛摩托車,橫過馬路。小欣一驚,就開始手忙腳亂,又打方向盤又踩油門,車子頓時失控,撞斷護欄衝下路基,向著河裡狂奔。幸好男友反應快,撲過來猛踩剎車。千鈞一髮之際,車子嘎吱一聲停在河邊。因為小欣的任性,一場美好約會,竟弄成一場驚險大片,這讓男友氣得呼呼直喘。小欣嚇壞了,心裡暗想,男友平時就是一副霸道總裁的嚴肅樣,這樣的人生起氣來,一定要把我狠訓一頓。沒想到,男友卻強自鎮定下來,開起了玩笑:“小欣啊,我是準備跟你共度一生的,你怎麼捨得把我往上帝那兒送呢?下次開車,一定要注意安全。”小欣哇地哭出來,感到鋪天蓋地的溫暖。那一刻,她就知道:這個人值得自己託付終身。

對愛人克己,是一種體諒

在最生氣的時候,依然對你和顏悅色,溫聲細語的人,一定是人品過硬的人。這些人有足夠的體諒,哪怕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事件、生死攸關的考驗,仍能在乎你的心情,顧及你的感受。不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是一種豁達;不用自己的怒火懲罰別人,是一種擔當。這一切,都反映了深到骨子裡的修養與良善。

對愛人克己,是一種體諒

在生氣的瞬間,你才能窺見愛人的品質,愛人的真顏,平時看到的,則可能是經過修飾的表現。心理學大師榮格曾提出“人格面具”的概念,他說:“人有裝飾自己的本能,總想給別人留下自認為較合適的印象。”

因此,許多人都會為自己塑造一個表象人格,如同用面具遮住真實的臉。在親密關係中,大家更是會喬裝打扮,所以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裡,你未必見過他的另一面,而當人生氣的時候,大腦皮層中會出現強烈的興奮點,讓人只關注當下而忘記其他。這時,他就容易忘掉平時的臺詞、原來的人設,開始本色出演,表現出品質中最真實的一面。

就像《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的安嘉和,他平時像標準的好男人,溫文爾雅風度翩翩,可他只要一生氣,就會對妻子橫挑鼻子豎挑眼,把她揪過來狠揍一頓。而《亂世佳人》裡的白瑞德,卻正好相反,他平時像典型的壞小子,笑容邪魅舉止張狂,可是每當郝思嘉惹他生氣時,哪怕他氣得拳頭都快攥碎了,也不會去動她一根頭髮。

想要判斷一位愛侶的心地,往往要和他經歷足夠多的事。不經生氣,不知人品好壞;不經波瀾,不知用情深淺。

生氣,對別人的人品,是一種檢驗;對自己的人品,亦是一種磨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