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回民族文化交融的凌源-清真寺和伊斯蘭習俗

凌源是東北地區回族比較集中的城市,有回族人聚居的街道,從生活習慣和居家建築上依然保持著伊斯蘭的習俗。還有朝陽境內唯一的一座建於清乾隆初期的清真寺。在我的印象裡,回族是凌源地區除漢族、蒙古族以外人口最多的民族。

凌源的清真寺已有幾百年歷史的,位於市區內北建昌街路西,是一座伊斯蘭教建築群體,據寺內1816年(嘉慶二十一年)碑石碑文可知,回族醫生張立臣等人治好了蒙古王公的不治之症,王公為表感激之情,遂賜地基施捨給該寺作為酬謝。於是開建並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漢回民族文化交融的凌源-清真寺和伊斯蘭習俗

凌源清真寺正門

說起清真寺,從小到現在都是我認為凌源最神秘的地方。由於宗教信仰的關係,只准回族人進入,外人只能從外邊看看,四周一圈的圍牆將清真寺於外面的世界隔離開,只能看到裡邊幾座二層以上的建築,很典型的伊斯蘭風格,記憶最深的就是寺內三層閣樓脊頂聳立的一彎象徵伊斯蘭教的新月;高高的院牆更像是伊斯蘭女人的神秘面紗,給清真寺罩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

漢回民族文化交融的凌源-清真寺和伊斯蘭習俗

網查清真寺內閣樓

有回族人,就要尊重人家的民族習慣,從小時候起就知道不能在回族人面前提豬字,是大大的不敬;回族人有很多習慣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好奇的,比如說回族人過年的時候是不貼對聯的,在門樓上方是一塊長方形綠色或藍色的寫著伊斯蘭文字的門牌;吃禽類肉類都要請被稱作師傅的人先念經超度的,由師傅宰殺之後才能拿回家吃;回族人去世後要先接受伊斯蘭是的洗禮,然後用八人大轎抬到墓地下葬;墳墓是不同於我們漢族人樣子的,前邊是直立的三角形,一眼就能看出和漢族的不同; 8月31日是伊斯蘭教的傳統節日開齋節。清真寺的阿訇和穆斯林們誦唸古蘭經,還向穆斯林群眾發放油香、肉粥等傳統清真食品……

漢回民族文化交融的凌源-清真寺和伊斯蘭習俗

清真寺外牆

從小學到高中畢業也接觸了很多回族的同學,外表和我們漢族人一樣,不知道的根本看不出來,也說漢語;人也都很好,到現在也一直都保持著聯繫,這充分說明了在我們凌源是個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城市,各民族的傳統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持。

因為宗教信仰對族人的飲食有著嚴格的要求,回族人只能在清真飯店進餐。在凌源,隨處可見掛著伊斯蘭店招的清真飯店,隨便哪家都能嚐到地道的回族風味美食,尤其在牛羊肉的處理上更是一絕,沒有一點羶味;而凌源小吃中的羊雜湯、吊爐燒餅也一定是回族的餐館做得最為正宗。原來在家的時候沒怎麼覺得,到了南方除了蘭州拉麵和新疆飯店之外基本難覓伊斯蘭飯店、才感覺到原來民族的多樣化並不是在全國各地都是如此,這也是凌源的一大特徵。

漢回民族文化交融的凌源-清真寺和伊斯蘭習俗

羊雜湯

漢回民族文化交融的凌源-清真寺和伊斯蘭習俗

吊爐燒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