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回民族文化交融的凌源-清真寺和伊斯兰习俗

凌源是东北地区回族比较集中的城市,有回族人聚居的街道,从生活习惯和居家建筑上依然保持着伊斯兰的习俗。还有朝阳境内唯一的一座建于清乾隆初期的清真寺。在我的印象里,回族是凌源地区除汉族、蒙古族以外人口最多的民族。

凌源的清真寺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位于市区内北建昌街路西,是一座伊斯兰教建筑群体,据寺内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碑石碑文可知,回族医生张立臣等人治好了蒙古王公的不治之症,王公为表感激之情,遂赐地基施舍给该寺作为酬谢。于是开建并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汉回民族文化交融的凌源-清真寺和伊斯兰习俗

凌源清真寺正门

说起清真寺,从小到现在都是我认为凌源最神秘的地方。由于宗教信仰的关系,只准回族人进入,外人只能从外边看看,四周一圈的围墙将清真寺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只能看到里边几座二层以上的建筑,很典型的伊斯兰风格,记忆最深的就是寺内三层阁楼脊顶耸立的一弯象征伊斯兰教的新月;高高的院墙更像是伊斯兰女人的神秘面纱,给清真寺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汉回民族文化交融的凌源-清真寺和伊斯兰习俗

网查清真寺内阁楼

有回族人,就要尊重人家的民族习惯,从小时候起就知道不能在回族人面前提猪字,是大大的不敬;回族人有很多习惯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好奇的,比如说回族人过年的时候是不贴对联的,在门楼上方是一块长方形绿色或蓝色的写着伊斯兰文字的门牌;吃禽类肉类都要请被称作师傅的人先念经超度的,由师傅宰杀之后才能拿回家吃;回族人去世后要先接受伊斯兰是的洗礼,然后用八人大轿抬到墓地下葬;坟墓是不同于我们汉族人样子的,前边是直立的三角形,一眼就能看出和汉族的不同; 8月31日是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开斋节。清真寺的阿訇和穆斯林们诵念古兰经,还向穆斯林群众发放油香、肉粥等传统清真食品……

汉回民族文化交融的凌源-清真寺和伊斯兰习俗

清真寺外墙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也接触了很多回族的同学,外表和我们汉族人一样,不知道的根本看不出来,也说汉语;人也都很好,到现在也一直都保持着联系,这充分说明了在我们凌源是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城市,各民族的传统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持。

因为宗教信仰对族人的饮食有着严格的要求,回族人只能在清真饭店进餐。在凌源,随处可见挂着伊斯兰店招的清真饭店,随便哪家都能尝到地道的回族风味美食,尤其在牛羊肉的处理上更是一绝,没有一点膻味;而凌源小吃中的羊杂汤、吊炉烧饼也一定是回族的餐馆做得最为正宗。原来在家的时候没怎么觉得,到了南方除了兰州拉面和新疆饭店之外基本难觅伊斯兰饭店、才感觉到原来民族的多样化并不是在全国各地都是如此,这也是凌源的一大特征。

汉回民族文化交融的凌源-清真寺和伊斯兰习俗

羊杂汤

汉回民族文化交融的凌源-清真寺和伊斯兰习俗

吊炉烧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