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坐在办公室编武警部队“魔鬼周”极限训练的稿子已三年有余,透过报道员的镜头我看到了“魔鬼周”训练的冰冷与残酷,它是一次浴火之旅,充满了疲惫、伤痛,甚至是眼泪。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我也看到了特战队员们的血性与坚守,他们不断挑战极限,在冰与火的较量中,在希望与绝望的撕裂中,完成了自我蜕变。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我想这七天的“魔鬼”训练里面一定有很多故事,体验一次“魔鬼周”也成了我一个心愿。

9月中旬,我和记者聂宏杰来到武警新疆总队机动第五支队,体验了两天一夜该支队第四中队的“魔鬼周”极限训练。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记者彭洪霞采访阿力木江股长

体验一:山路行军30余公里,折断鞋底

组织训练的是“魔鬼周”教头、侦察股股长阿力木江,这位维吾尔族军官身材高大魁梧,威严中透着一股温厚。

他曾多次参与处置暴恐事件,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我们到来的这天,他正组织队员进行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部队拉动训练。

看着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高山,阿力木江说,这就是我们的实战地形。有一年,一暴恐团伙作案后藏匿在天山山脉,阿力木江参与了那次围捕战斗,“如此巨大的山系,暴恐分子消失在里面,就像泥牛入海一样,很难寻找。”

因此,特战队员训练山地条件下野营拉练和山间搜剿课目,就显得尤为重要。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记者聂宏杰(左二)跟随拉练队伍

部队开拔,第一段路是林间小道,走出不到50米远,大部队突然停了下来,一场丛林隐蔽课目上演。

近百人的队伍瞬间化整为零,藏匿于丛林之中,周遭一片寂静。受现场氛围的感染,记者也蹲到队伍中间,大气不敢出一声。

隐蔽了大约10多分钟后,阿力木江冷不丁投掷了若干枚烟雾弹和震爆弹,这时大部队迅速集结通过染毒地带。

刚走出不远,一条河谷沼泽横亘在了队伍面前。河水虽不深,但河面宽阔,特战队员们不得已只得趟水过河。由于作战靴具有防水功能,并没有影响特战队员们的行进。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过了河,接着是一段近70度的山坡,雨天过后土质松软,战士们负重30公斤的背囊,走在上面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腿上使不上劲儿,一脚深一脚浅。

从前,我们以为戈壁滩平坦而荒凉,来了才知道原来千沟万壑,纵横捭阖。走到一些极为陡峭处,我都是手脚并用,有时干脆坐着滑下去,当然这在特战队员中是不被允许的。

在一处复杂地形上,阿力木江组织队员展开山间搜剿训练。陡峭的山脊如骆驼背一般,我一脚踩下去差点跌落,但特战队员们背靠背在山脊、谷底间进行搜索,走跑自如,行动敏捷。

我想若不是经过无数次的训练,这也不会成为长在他们身体里的本领。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战士们负重30公斤翻越陡峭的山坡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雨后的戈壁滩土质松软,踩在上面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纵横捭阖、千沟万壑的戈壁滩


上午,行军17公里后,队员们坐下来补充食物,稍事休息。

对于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山路的我来说,只觉得双脚肿胀,脱下鞋子来的时候,看到左脚已经磨出了水泡。

看着战士们不叫苦不叫累,我没有告诉卫生员就又悄悄地穿上了鞋子。

下午,部队又行进了大约20公里,三次趟过河流又穿越了一片丛林。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们两个记者已经汗流浃背,我的鞋子已经折断,脚上磨出了三个水泡。

我感叹说:“自己快要达到极限了”,但这在特战队员眼里却是“小菜一碟”,“多亏你们昨天没来体验,我们背着装具走了53公里,中间就休息了20分钟。”

阿力木江告诉我们,“魔鬼周”训练要求队员7天必须完成280公里的拉练,其中包括10公里奔袭和5公里匍匐。“拉练是对特战队员的体力和意志力考验,也是成为合格特战队员的第一步。”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在行军30公里后,记者彭洪霞脚磨出了水泡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由于没有穿户外鞋,行军30公里后记者鞋子折断

体验二:野外生存,戈壁滩寻找水源

“我感觉‘魔鬼周’主要是练我们两个记者的。”行进途中,聂宏杰记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经常下部队采访,习惯了被“保障”,这次来体验“魔鬼周”,我们俩人没有做任何准备,没有带水,没有带干粮,两手空空就上路了。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由于天气炎热,路途艰难,我们走出不到5公里就已经口渴难耐,前来跟训的某部副队长见状从背囊里拿出两瓶水来“接济”我们。在戈壁滩水源难找,加上背囊沉重,有人愿意分两瓶水,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友之间的情谊。

聂宏杰记者一口气喝下了将近一瓶,我的半瓶也下肚了,在戈壁滩每一口水都变得格外甘甜和清冽。

走出大约10多公里后,我们俩只剩了半瓶水。“大家的水都很珍贵,也不好意思再跟别人要。”我们感慨还是“太年轻”,没有经验。

接下来的行军,我们口渴的时候,每次只敢喝一小口,相互安慰说“泡泡嘴就好了。”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戈壁滩上,记者只剩半瓶饮用水

中午,部队停下来用餐,看着战士们从背囊里掏出了单兵干粮,有自热食品、胡萝卜鸡丁饭、压缩饼干、火腿肠、袋装冲泡饮料,十分丰盛……我和聂宏杰两手空空,略显尴尬地站着……

这时,阿力木江股长递给了我们一包牛肉干,看着里面仅有的两片牛肉,我和聂宏杰面面相觑,心想“这不会就是我们的午饭吧???”

后来才知道可能是阿力木江股长考验我们,其实为我们准备了食物。战士们也很热情给我们送来巧克力、方便面、压缩饼干、自热干粮……我们从没的吃变成了吃的最丰盛。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记者聂宏杰食用单兵自热食品

口渴再美味的食物也难以下咽,而且行军到中途,大家的水都消耗的差不多了。饭后,我们开始结伴去寻找水源。

在休息区不远处,我们看到了两座小房子,心想可能有牧民居住,可以去讨要水喝。

第一座小房子里住着一位维吾尔族老大爷,由于语言不通,我们比划着问他有没有水?老大爷拿出一个矿泉水瓶,里面只有半瓶,我们不忍心喝。他就又拿出一瓶羊奶,让我们喝,看着老大爷水也不多,我们婉拒了他的好意。

走出没多远,我们发现一户人家的院子门前有一个巨大的蓄水罐。在征得老乡的同意后,我们开启了“牛饮”模式,先喝了一大瓶解渴,又灌了两瓶带走。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戈壁滩寻找水源

野外生存是特战队员的必训课目,在敌方及严酷自然条件下的威胁下,掌握必备的野战生存知识和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尤为重要。

阿力木江告诉我们,在前两天进行的野外生存训练中,他只给了战士们半瓶水,“其他什么都不带,把他们拉到野外,让他们寻找食物,存活下来。”

特战队员有的抓野鸡,有的抓蛇,运气好一点的还能从牧民那里找到一些牛羊肉。他们擅长钻木取火,也可以随身携带镁条,对于他们来说在野外饱腹已经不成问题。

我们来的这天没有体验到野外生存,但拉练途中行至一处山林,遇到了几棵野山梨,树上挂满了果子,战士们如获至宝,摘下一堆梨子来。

虽然梨子又小又涩,但在长途行军后能够吃上一口,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大家围坐在一起,拿起梨子在衣服上蹭一蹭,就大快朵颐起来。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拉练途中偶遇野山梨

体验三:露营山脚下,感受夜的美与宁静

结束了一天的拉练,回到露营地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炊事班正忙着准备晚饭,晚霞映衬着炊烟,显得格外的美与宁静。

我们放下装具,开始洗手,准备享用这一天当中虽简单却最美味的晚餐。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晚饭过后,战士们在征得阿力木江股长同意后,点起篝火开始烘烤袜子和鞋子,一天过了四次河,他们的鞋早已湿透。

余晖下,战士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篝火映衬着他们黝黑的脸庞。中士李松涛说,这是他们一天当中最幸福的时光。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一天拉练四次过河,记者和特战队员们烘烤袜子

我问股长阿力木江是不是因为照顾两个记者,今天的课目设置才不是过于艰苦?阿力木江说:“不是不是,如果这样的话,我就对战士不负责任了。”

阿力木江大学专修体育教育专业,连续三年组织“魔鬼周”,科学训练一直是他秉承的理念。“昨天他们进行了50多公里的行军,明天要进行模拟实战条件下的体能训练,强度都很大,今天是作为一个体能过渡训练。”

为了备战第二天的训练,晚上9点过后,特战队员们陆续进入帐篷休息。站哨的士兵在露营地外荷枪游走,我们披着军大衣坐在帐篷外和阿力木江股长聊天。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野外露营

阿力木江告诉我们,组织“魔鬼周”训练三年,这些“娃娃”身上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品质感动着他,“有些战士倒下了,战友们就替他把背包一背,枪一扛,抬着他往前冲锋,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就是一种军人的血性和作风。”

9月,喀什的夜已经很冷,聊完天后我们各自散去。躺在温暖的帐篷里,听着外面呼呼作响的风声,我开始回想这一次的“魔鬼周”之行,它没有如我预想的那般发生很多故事,这一天甚至有些平淡,但我想英雄本就孕育在平凡朴素的每一天里面。

女记者体验“魔鬼周”:山地行军30余公里磨断鞋底

静谧的星空

记者:彭洪霞、聂宏杰、李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