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的老人投資P2P,這個失誤讓他虧了900萬!

這一次P2P危機,對於投資人來說是一次“大考”。每個人的命運從此分道揚鑣。觀察君這裡也收到了2位投資人的故事。

在投資P2P虧損900萬後,一位57歲的老人痛心反思:“ 貪心不足蛇吞象,不懂不傻盲入局。如果不是被貪婪衝昏了頭腦,我不會犯這麼簡單的錯誤!”

同時,另外一位54歲的投資人,卻通過細緻地調研,連續躲過了4個平臺爆雷,她認為:“投資一定要調研風險,沒有風險意識的投資是最大的風險。”

觀察君認為,犯錯不可怕,怕的是犯同樣的錯誤。這兩個投資人故事,一得一失,廣大投資人可以從其中學習投資的得失之道,這樣才能少走投資彎路。


57歲的老人投資P2P,這個失誤讓他虧了900萬!



虧損900萬的投資失誤


職業:公司後勤

年齡:57歲


今年的我已是一個五十七歲的老人了,我從未想到自己會在這樣一個年紀遭遇如此的生活變故。我從一個生活富足的即將退休準備安享晚年的幸福老人,轉眼間,一輩子的積蓄都沒有了,變成了一個負債200萬的貧困人口。

孩子還在國外讀書,我每月有幾萬的貸款要還,而這要靠倒信用卡和工資來還,我已經快還不下。 這一切全是因為P2P,直到現在我才知道P2P的正確讀法和意思,曾經一直讀作P二P。

相信你已經猜到了,我雷了,我累計投了20多家平臺,從未失手,這次卻雷的很徹底,把自己所有的本金都投在了一家平臺,而且還借了貸款,刷了信用卡。

在爆雷後,這家平臺只給了投資人極少的本金,而後一直採用拖延戰術,誘騙投資人債轉股,分化投資人,再就是債權展期,總之,想盡一切惡毒的辦法,試圖合法的把債賴淨。

是的,這一次我血本無歸,並且沒有任何希望在短期內償還債務。我覺得我已經足夠悲慘,而在通過與其他投資人交流之後,我只不過是眾多悲慘人之中的一個。作為一位過來人,我覺著有必要把自己的經歷講一講,以免有人步我的後塵。

2011年的時候,我瞭解到有一種理財方式叫做P2P。懷著試一試的態度,我在一家平臺投了5000元,到期後取出。漸漸地我覺著這種理財方式靠譜,於是我把錢逐步放在P2P平臺裡。 那時候,這種理財方式的收益很高,年息3分-4分都很正常。有的平臺甚至到了6-7分。

最初我把自己的本金分散在了四五家平臺。我的收益逐漸攀升,從最初的兩百多萬,慢慢的到了近七百多萬。我的心也開始有些膨脹。由於一些平臺的收益降低,我把本金都轉到了一家平臺,相比較而言,他的收益並不是最高的,但是關聯的公司發展勢頭很猛,並且平臺上的借款有抵押物品,因此,我越來越相信這家平臺的實力,最後不惜舉債投資。

而現在想來,這家平臺採用的詐騙手段,很容易識破,只不過我當時深陷其中,不識他的伎倆而已。這家平臺號稱其有上百億的電商銷量,後來我在他的網站上看到各種產品的銷量平平,加在一起有幾千萬就不錯了,所謂的抵押物,價值也遠遠不如其宣揚的那樣,甚至只有極少的一部分。這個平臺把自己包裝得與政府有合作,甚至政府提供了一些扶植他的政策,國企都有經營不善,破產重組的,民企豈不更是如此嗎?

然而當時的我,卻一再被他的宣傳所矇蔽。 如果當時的我,可以警覺一些,不被收益衝昏了頭腦,不舉債,我也不至於這麼慘。 貪心不足蛇吞象,不懂不傻盲入局。

我奉勸各位年輕人,一定要踏實工作,不可做投機之事。人生的道路很長,那些踏踏實實的人永遠行的正行的遠。


57歲的老人投資P2P,這個失誤讓他虧了900萬!





用這些方法,我避過了4個平臺爆雷

職業:大學教師

年齡:54歲


我是2015年成為P2P投資人的,前期主要投資的平臺是民信貸和財神爺爺。


2016年下半年,我發現了這兩個平臺都出現了問題。


民信貸方面,我的專屬理財顧問跳槽了,問他跳槽原因也不告訴我,還總想把我拉到他跳槽後的新平臺去投資。


財神爺爺方面,我發現財神爺爺的股東公司對外發布了公告,財神爺爺的創始人陳展已經被調離了崗位,去了另外一個項目。


這兩家平臺的人員變動引起了我的警惕,於是我逐一撤回所有投資。民信貸在今年3月暴雷,財神爺爺產品在2017年下線。


在這次避雷經歷中我收穫的心得有:平臺人員無故跳槽、調離,是內部運營、外部市場出現問題的信號,不宜再跟進。


從大平臺撤出後,我開始轉向小平臺,一開始我投的是貝米錢包。當時貝米錢包標的額度不大,十幾萬、幾十萬不等,利率中檔,期限可活、可定。


到了今年4月,我發現貝米錢包標的金額一下子從幾十萬擴大到幾百萬,資金去向全是信用貸。我覺得這個平臺突然發大量大標,應該是出了問題。於是我斷然撤回所有投資,投入XX匯富,撤離1個月後貝米錢包停運。


進入XX匯富平臺後,我發現該平臺的標的額度最高20萬,期限3、6、12月,每日發多款標,我只投3、6月。


今年6月唐小僧出現提現困難後,我重新考察了XX匯富風控。我驚訝地發現在APP裡的借款合同、擔保合同、抵押合同全都不能打開。我趕緊聯繫平臺,要求平臺給我看借款合同。平臺一開始以“保護借款人隱私”為由不給我看,我明確告訴平臺,如果不給我看借款合同我就會去報警。平臺最終還是妥協了,把借款合同、擔保合同、抵押合同給了我。


一檢查這些借款合同,我馬上就發現了問題。我通過工商信息查詢,發現這些借款公司的法人都是X省X市人,而XX匯富的負責人也是X省X市人。另外我還發現,這些借款公司全部都是剛剛註冊,

一個新註冊的公司,業務都還沒有,為什麼要借錢?於是我判斷這個平臺是在搞自融。


這個時候我的標還有幾個月到期,可我覺得雷潮已經來了,這個平臺很有可能撐不過一個月。於是我直接向平臺提出要求,將我的本金提前退回。平臺也想息事寧人,於是通過債轉的方式把50%的本金給我退回,另外50%的本金他們就不願意給我退了。


在情急之下,我把調查結果寫成了文字,對平臺威懾說:“如果你不把剩下的本金退給我,我就把你們進行自融的真相披露給媒體。”聽到我要曝光媒體,平臺還是妥協了,把剩下的本金退還給了我。結果,在我退出後2個月,該平臺清盤。


在這次P2P危機中我收穫的心得是:要關注業態風向,關心P2P觀察信息、不放過任何一個P2P相關信息,第一時間掌握其他平臺動向。總之,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投資前做好風控盡調;投資中,時刻保持風險意識,密切關注平臺動向、業態風向;投資後,才不致血本無歸。沒有風險意識的投資是最大的風險。


儘管我經過了幾次P2P“驚魂”危機,但我還是認為,相比銀行理財、股票投資的風險,P2P理財依然是最好的理財途徑,至少對我來說,3年理財獲利10萬,算是對自己努力學習的最豐厚回報。雖然今年平臺暴雷不斷,P2P的未來依然看好,因為市場還在那裡,需求還在那裡。相信,走過這場危機、活下來的都是精華。看好P2P未來,來年再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