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计划跟不上变化”已经成了大多数人“严重缺乏策略性的职业生涯”的借口。

“计划没有变化快,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当年比尔盖茨的刚进入哈佛的时候,怎么会想到有人会在1年后找到他并且一起开始做编程,然后退学创业?职业规划有什么用?职业规划成就不了比尔盖茨、成就不了乔布斯。“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很多人面对这样的问题时,第一反应的答案是这样。所以,按照这样的逻辑,好像世界一下子变简单了,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大学生不需要进行职业规划,只需要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做什么,选择职业的时候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感觉。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不靠谱的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实际上这是4大类“不靠谱”职业规划的一派—自由派

职业规划的“自由派”认为,任何的规划和思考都是没有必要的,生命就是一系列天意和随机过程的结果,只要你遇到了机遇,你就容易成功;

而没有遇到机遇,不论多努力都不会成功。既然“生命是随机的”,那么自然任何的战略规划都没有用。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的不靠谱职业规划派:计划派、迷茫派和灵修派

计划派

对,“自由派”反击的就是“计划派”,计划派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制定一个又一个目标—今年拿到XXoffer,3年后跳槽去甲方,35岁出来创业,42岁公司上市……

他们把所经历的一切都看成跳板,大学是去XX公司的跳板、去XX公司是去甲方公司的跳板、去甲方是去创业的跳板、去创业是成为上市公司CEO的跳板……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这说的好像按照“行业通用模板”制定一系列目标,就完成了战略规划的过程,可以燃放烟花以示庆祝一

迷茫派

而“迷茫派”同“自由派”比较类似,他们都缺乏规划,但是不同的是两者对自身处境的心安理得程度—迷茫派往往对自己缺乏规划的事实感到焦虑,而自由派却能在当下安静地享受这一点。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灵修派

除此之外,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还逐渐兴起了一个新潮派别—灵修派。他们认为成功所有的要素都是“积极的心态”,他们的格言往往是“有志者事竟成”或者“没有不可能”,他们每次看到成功者坚韧不拔的励志故事或者NIKE的最新励志广告片都会激动不已。但是对如何实现这些伟大的远景,他们却绝口不提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他们的枕边经常会放一本《乔布斯传》或者《积极心态的力量》,但是实际上成功者的励志故事就像中国食疗偏方一样—不论你想要什么观点,你都能从里面找到(不论是茄子治病,还是茄子致癌,都能找到)。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上面的各种“职业规划”观点,引发了“制定目标”还是“跟随内心”的争论,引发了“理想主义”(灵修派)还是“现实主义”(计划派)的争论。但是这些争论反而都忽视一个最重要的方面:“策略性”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是的,他们在争论人到底是应该“理想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但是即使是“现实主义”的人都忽略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我怎么制定职业的策略

如何最大化我的优势?如何更快地展现我的价值?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连贯行动达成目标?—这些最关键的问题反而成为了“职业规划”讨论圈意外的内容。

如何“策略性”地进行职业规划?

“策略性的职业规划”不能告诉你33岁成为CEO还是35岁,但是它会让你更有效地实现目标。而你需要做的是首先放下成见,遵循3个最基本的,路人皆知的原则:

1,寻找缺口;2,扬长避短;3,行动协同。(篇幅所限,之谈前两点)

一,寻找缺口

任何成功的策略,不论是军事策略、商业策略还是个人职业规划策略,一个重要的特征往往是“寻找缺口”(提供真正缺少的东西)。“寻找缺口”-这个战略原则如此基本,甚至在“战略管理”这门学科出现之前就有了。

我们学过历史知道,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美国的铁路大王叫“范德比尔特”,但是实际上最开始他不是做铁路的。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在19世纪那个时代,范德比尔特被人称之为“船长”—他在美国轮船运输业刚兴起时就进入了这个行业。

随着美国工业革命经济的发展,轮船运输业每年都不断增长,逐渐由“边缘行业”成长为“热门行业”。一开始对这个行业充满不屑的人,最终也疯狂涌入这个行业。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而就在整个行业最火爆的时候,范德比尔特把所有轮船卖掉了—他觉得铁路才是美国将来的趋势,而轮船最终会被铁路取代,因此他卖掉了全部的船来投资铁路。

而这时,大部分人对铁路还是将信将疑的态度。我想当时的大部分人跟范德比尔特的选择是相反的—他们觉得轮船才是最火爆的行业,因此用很高的价格从范德比尔特手里接过轮船业务。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而范德比尔特却遵守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寻找缺口”—当时美国的轮船并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轮船行业已经不存在“市场缺口”。“提供别人最缺少的东西,而不是增加别人已经富于的东西”——这几乎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但是大众的选择却往往与这个“基本逻辑”相违背。

十几年前投资银行在中国非常缺乏优秀的分析师,那时候进入难度远远不像今天这么大,相对收益和职业成长性也比现在好,但是却不是当时顶尖毕业生的第一选择。现在的投资银行并不处于“缺人状态”,以至于有的公司每年只招4个人,却可以从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选择。投行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存在这么大的“缺口”,而这时投资银行却成为了顶尖毕业生的第一选择。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公务员最缺人的时候家长不会鼓励你当公务员,而公务员人太多的时候家长却逼迫孩子去考公务员

如果这是在19世纪的美国,这样的思维不就是接手范德比尔特轮船生意的那些人吗?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二,扬长避短

这是另一个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挂在嘴边的“基本商业策略”。它如此之基本,以至于不光人人都知道,更是所有的成功的必备—不论是军事、商业还是个人职业。

“扬长避短”是指:找到一个领域,发挥你的长处,限制你的短处。一旦你找到这个领域,你就能最大化你的优势,并且限制竞争对手的发挥。

冷战时美苏争霸,为什么美国经济没有被拖垮,而苏联慢慢被拖垮了?这其中除了很多“不宜被公开讨论的敏感词内容”外,更有着美国军方坚持实施的扬长避短的竞争策略。

当时美国在导弹精准度、潜艇静音等军事科技占据优势,为了“扬长避短”,美国就大力宣传和鼓吹这些技术的重要性,然后投入巨大的资源去研发这些技术。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而苏联因为国内缺乏研发和生产这些科技响应的资源,不得不投入十倍于美国的成本来跟进这个的策略。

这样的“跟进”导致苏联把本来就稀缺的资源不断地投入到“潜艇静音”等无底洞中,严重拖累经济,却还是在这些技术上赶不上美国—因为美国本身就擅长这些技术。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最终的结果你也知道了。拥有一个“扬长避短”的策略,意味着你的每一步行动都会给竞争对手施加巨大的成本。你的一个举动,竞争对手往往需要10倍的成本来应对。

所以,你的思路不应该是“弥补劣势,赶超竞争对手”,而是“找到一个扬长避短的领域,这个领域会最大化你的优势,并且限制你竞争对手的发挥。”

如何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