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計劃跟不上變化”已經成了大多數人“嚴重缺乏策略性的職業生涯”的藉口。

“計劃沒有變化快,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當年比爾蓋茨的剛進入哈佛的時候,怎麼會想到有人會在1年後找到他並且一起開始做編程,然後退學創業?職業規劃有什麼用?職業規劃成就不了比爾蓋茨、成就不了喬布斯。“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很多人面對這樣的問題時,第一反應的答案是這樣。所以,按照這樣的邏輯,好像世界一下子變簡單了,一切都可以隨心所欲—大學生不需要進行職業規劃,只需要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做什麼,選擇職業的時候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感覺。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不靠譜的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實際上這是4大類“不靠譜”職業規劃的一派—自由派

職業規劃的“自由派”認為,任何的規劃和思考都是沒有必要的,生命就是一系列天意和隨機過程的結果,只要你遇到了機遇,你就容易成功;

而沒有遇到機遇,不論多努力都不會成功。既然“生命是隨機的”,那麼自然任何的戰略規劃都沒有用。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的不靠譜職業規劃派:計劃派、迷茫派和靈脩派

計劃派

對,“自由派”反擊的就是“計劃派”,計劃派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制定一個又一個目標—今年拿到XXoffer,3年後跳槽去甲方,35歲出來創業,42歲公司上市……

他們把所經歷的一切都看成跳板,大學是去XX公司的跳板、去XX公司是去甲方公司的跳板、去甲方是去創業的跳板、去創業是成為上市公司CEO的跳板……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這說的好像按照“行業通用模板”制定一系列目標,就完成了戰略規劃的過程,可以燃放煙花以示慶祝一

迷茫派

而“迷茫派”同“自由派”比較類似,他們都缺乏規劃,但是不同的是兩者對自身處境的心安理得程度—迷茫派往往對自己缺乏規劃的事實感到焦慮,而自由派卻能在當下安靜地享受這一點。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靈脩派

除此之外,隨著心理學的不斷髮展,還逐漸興起了一個新潮派別—靈脩派。他們認為成功所有的要素都是“積極的心態”,他們的格言往往是“有志者事竟成”或者“沒有不可能”,他們每次看到成功者堅韌不拔的勵志故事或者NIKE的最新勵志廣告片都會激動不已。但是對如何實現這些偉大的遠景,他們卻絕口不提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他們的枕邊經常會放一本《喬布斯傳》或者《積極心態的力量》,但是實際上成功者的勵志故事就像中國食療偏方一樣—不論你想要什麼觀點,你都能從裡面找到(不論是茄子治病,還是茄子致癌,都能找到)。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上面的各種“職業規劃”觀點,引發了“制定目標”還是“跟隨內心”的爭論,引發了“理想主義”(靈脩派)還是“現實主義”(計劃派)的爭論。但是這些爭論反而都忽視一個最重要的方面:“策略性”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是的,他們在爭論人到底是應該“理想主義”還是“現實主義”,但是即使是“現實主義”的人都忽略了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我怎麼制定職業的策略

如何最大化我的優勢?如何更快地展現我的價值?如何通過一系列的連貫行動達成目標?—這些最關鍵的問題反而成為了“職業規劃”討論圈意外的內容。

如何“策略性”地進行職業規劃?

“策略性的職業規劃”不能告訴你33歲成為CEO還是35歲,但是它會讓你更有效地實現目標。而你需要做的是首先放下成見,遵循3個最基本的,路人皆知的原則:

1,尋找缺口;2,揚長避短;3,行動協同。(篇幅所限,之談前兩點)

一,尋找缺口

任何成功的策略,不論是軍事策略、商業策略還是個人職業規劃策略,一個重要的特徵往往是“尋找缺口”(提供真正缺少的東西)。“尋找缺口”-這個戰略原則如此基本,甚至在“戰略管理”這門學科出現之前就有了。

我們學過歷史知道,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美國的鐵路大王叫“範德比爾特”,但是實際上最開始他不是做鐵路的。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在19世紀那個時代,範德比爾特被人稱之為“船長”—他在美國輪船運輸業剛興起時就進入了這個行業。

隨著美國工業革命經濟的發展,輪船運輸業每年都不斷增長,逐漸由“邊緣行業”成長為“熱門行業”。一開始對這個行業充滿不屑的人,最終也瘋狂湧入這個行業。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而就在整個行業最火爆的時候,範德比爾特把所有輪船賣掉了—他覺得鐵路才是美國將來的趨勢,而輪船最終會被鐵路取代,因此他賣掉了全部的船來投資鐵路。

而這時,大部分人對鐵路還是將信將疑的態度。我想當時的大部分人跟範德比爾特的選擇是相反的—他們覺得輪船才是最火爆的行業,因此用很高的價格從範德比爾特手裡接過輪船業務。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而範德比爾特卻遵守最基本的商業邏輯“尋找缺口”—當時美國的輪船並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輪船行業已經不存在“市場缺口”。“提供別人最缺少的東西,而不是增加別人已經富於的東西”——這幾乎是最基本的商業邏輯。但是大眾的選擇卻往往與這個“基本邏輯”相違背。

十幾年前投資銀行在中國非常缺乏優秀的分析師,那時候進入難度遠遠不像今天這麼大,相對收益和職業成長性也比現在好,但是卻不是當時頂尖畢業生的第一選擇。現在的投資銀行並不處於“缺人狀態”,以至於有的公司每年只招4個人,卻可以從成千上萬的申請者中選擇。投行對人才的需求已經不存在這麼大的“缺口”,而這時投資銀行卻成為了頂尖畢業生的第一選擇。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公務員最缺人的時候家長不會鼓勵你當公務員,而公務員人太多的時候家長卻逼迫孩子去考公務員

如果這是在19世紀的美國,這樣的思維不就是接手範德比爾特輪船生意的那些人嗎?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二,揚長避短

這是另一個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掛在嘴邊的“基本商業策略”。它如此之基本,以至於不光人人都知道,更是所有的成功的必備—不論是軍事、商業還是個人職業。

“揚長避短”是指:找到一個領域,發揮你的長處,限制你的短處。一旦你找到這個領域,你就能最大化你的優勢,並且限制競爭對手的發揮。

冷戰時美蘇爭霸,為什麼美國經濟沒有被拖垮,而蘇聯慢慢被拖垮了?這其中除了很多“不宜被公開討論的敏感詞內容”外,更有著美國軍方堅持實施的揚長避短的競爭策略。

當時美國在導彈精準度、潛艇靜音等軍事科技佔據優勢,為了“揚長避短”,美國就大力宣傳和鼓吹這些技術的重要性,然後投入巨大的資源去研發這些技術。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而蘇聯因為國內缺乏研發和生產這些科技響應的資源,不得不投入十倍於美國的成本來跟進這個的策略。

這樣的“跟進”導致蘇聯把本來就稀缺的資源不斷地投入到“潛艇靜音”等無底洞中,嚴重拖累經濟,卻還是在這些技術上趕不上美國—因為美國本身就擅長這些技術。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最終的結果你也知道了。擁有一個“揚長避短”的策略,意味著你的每一步行動都會給競爭對手施加巨大的成本。你的一個舉動,競爭對手往往需要10倍的成本來應對。

所以,你的思路不應該是“彌補劣勢,趕超競爭對手”,而是“找到一個揚長避短的領域,這個領域會最大化你的優勢,並且限制你競爭對手的發揮。”

如何才能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你的只能叫做“白日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