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技术、产业、前景,AI能否实现1万亿的小目标?

全文约3300字,阅读时间预计8

分钟。

报告|技术、产业、前景,AI能否实现1万亿的小目标?

现如今,大家言必谈人工智能,企业必说人工智能如何落地,那么人工智能究竟在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局面?

近期,美国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就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企业AI案例的研究报告。

报告|技术、产业、前景,AI能否实现1万亿的小目标?

在报告中,Gartner分析了宝尊电商、东方航空、兴业银行、特驱集团、徐工集团等五家企业,相关的AI技术包括文本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等。分析认为这些AI都被应用于“生产”系统,具有非常强的实战性。

由此,Gartner得出结论,中国企业对AI具备强烈需求,并且热衷用AI来提高生产率、改善客户体验和促进业务增长。这一市场需求决定了中国具有产业AI的肥沃土壤。

1.2万亿美元的商业价值

根据Gartner公司的预测,2018年人工智能(AI)的全球商业价值预计将达到1.2万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70%,并且预计人工智能商业价值将在2022年达到3.9万亿美元。

Gartner就AI衍生的业务商业价值,评估了Gartner涵盖的所有企业垂直行业的AI总业务价值,发现人工智能对于产业的赋能有三种不同来源:客户体验、新的收入和压缩成本:

客户体验:对间接成本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客户体验是广泛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必要前提,既可以发挥其全部潜力,又可以实现价值;

新收入:增加现有产品和服务的销售额,或创造超出现有情况的新产品或服务机会;

压缩成本:降低生产和交付新的或现有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成本;

Gartner研究副总裁John-David Lovelock表示,“2017年至2022年间,企业获得人工智能增强型产品和服务最大集合来源之一将是各种利好的解决方案,企业高管将会推动对这些产品的投资,以专注于特定的AI增强应用程序。”

报告|技术、产业、前景,AI能否实现1万亿的小目标?

人工智能商业价值的增长显示了其与新兴技术相关的典型S形曲线模式。

2018年,增长率估计为70%;2020年之后,曲线将趋于平缓。

人工智能在中国市场的落地

在Gartner报告中,宝尊电商、东方航空、兴业银行、特驱集团、徐工集团这五家企业,分别涵盖了电商、航空、金融、农业和工业,都是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而且无一例外,都开始尝试AI,开始做一些真正落地的AI项目,应用于生产”系统,具有非常强的实战性。

报告|技术、产业、前景,AI能否实现1万亿的小目标?

以特驱集团为例,特驱集团采用了阿里云的ET农业大脑,利用图像识别、声学特征、红外线测温等技术科学养猪,预计今年每头母猪可多生3头小猪崽。徐工集团则联合ET工业大脑共同搭建徐工工业云。

早在去年12月,阿里云提出“人工智能的下一站是产业AI”。而本文中提到的ET工业大脑为例,过去的一年中已成功服务光伏、橡胶、能源、钢铁等数十个工业细分领域,帮助企业创造利润数十亿元。

针对于此,Gartner给出了报告核心观点:中国企业强烈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生产效率、客户体验和业务增长。

到2022年,40%的中国B2C和B2B2C应用,将包含AI技术(2018年的数据是不到10%);到2022年,超过60%的中国大型企业将开发自己的AI解决方案(自研or部分借助外部公司技术)

那么中国企业为何如此热衷于AI呢?Gartner同样给出了13大驱动力:

1、提升效率;2、节约成本;

3、改进用户体验;4、大数据集分析能力;

5、竞争力抢位;6、创新体验;

7、收入增长;8、弹性服务;

9、辅助决策;10、客户画像;

11、劳动者安全保障;12、差异化服务提供;

13、缩短上市时间;

为此,针对5个落地案例,Gartner也分别给出了建设性的经验。比如,对于东方航空而言,就需要把业务和技术团队紧密配合,选择正确的用例、能为业务带来价值的用例,而不是被各类AI供应商的营销理念误导。

总体而言,Gartner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企业对AI具备强烈需求,产业AI或将在下一阶段迎来巨大发展。

人工智能带来的飞速增长

Adobe最近对来自美国,英国和印度的全职和兼职专业人士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的人并不担心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的增长,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单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

因此,与之相反,实际上大多数员工都期待人工智能在办公室内为他们提供更多帮助。

根据TCS Global的趋势研究,到2020年,近三分之一的公司认为AI对销售,营销或客户服务的影响最大。

此外,20%接受调查的公司认为,AI还将涉及非面向客户的职能,包括财务,战略规划,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

报告|技术、产业、前景,AI能否实现1万亿的小目标?

根据Indeed的一份报告,这些是人们最容易实现自动化的五大任务:求职帮助,35%; 新闻报道,33%; 医疗保健支持,25%; 财务管理,24%;驾驶车辆,23%。

所有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投资在过去几年中都有着显著增长:2011年仅为2.82亿美元,到了2015年就增加到了24亿美元,而截至2016年,这一数额再次增加了15亿美元,并被投资于200多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公司。

比如,在汽车行业,90%的汽车行业人员都表示他们正在使用人工智能;另有10%的人表示,他们将会把人工智能列入到2020年的计划之中。在医疗行业,80%的行业从业人员正在使用认知技术。

根据Gartner的说法,虽然人工智能可能会摧毁180万个工作岗位,但预计将创造230万个工作岗位,从长远来看,技术创造和增加的就业岗位将会更多。

Instant Offices营销主管John Williams对工作场所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对企业所有者的好处包括改进招聘流程,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和更好地监控工作流程,以及更好地了解员工以及他们如何参与办公空间,团队合作,任务,会议等。

“不仅如此,它对员工同样有益,因为很明显,技术可以提高工作安全性,增加幸福感和幸福感,提供公正和有价值的绩效反馈,并提供学习机会等等。”

中国正迅速成为AI超级大国

去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在2030年前领导世界人工智能的计划。

正如埃里克施密特所解释的那样,“这很简单。到2020年,他们将迎头赶上。到2025年,他们将比我们更好。到2030年,他们将主导人工智能行业。”

这些数字不是谎言。

相关数据预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4万亿美元,占2017年至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的35%以上,几乎是美国GDP预测的18%的两倍。

报告|技术、产业、前景,AI能否实现1万亿的小目标?

而AI则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普华永道最近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的落地将为全球GDP增加15.7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的总收入为7万亿美元,北美的收益相当于3.7万亿美元。2017年,中国占全球人工智能投资总额的48%,而美国为38%。

目前,在中国的AI投资,芯片,汽车和电动汽车都达到估计3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巨头阿里巴巴已经公布了向美国和以色列投资150亿美元用于国际研究实验室的计划,其他公司也在纷纷效仿。

这一切,正如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在他即将发行的《AI Superpowers》一书中所说的那样 ,四个主要推动因素正在推动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

1、丰富的数据;

2、不断创新的企业家通过新工具获得了成长;

3、不断增长的AI技术;

4、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以数据为例,仅腾讯的微信平台每月就有超过10亿的活跃用户,这超过了整个欧洲人口;而就移动支付而言,中国超过美国的比例为50比1,中国的电子商务采购量也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但中国的数据优势不仅仅涉及数量。美国用户的支付和运输数据在各种平台上都是分散的,但像腾讯这样的中国AI巨头已经创建了统一的在线生态系统,可以很轻松地将所有数据集中在一个地方。

随着中国科技公司继续将用户的在线行为与其物理世界融合,他们收集的数据为他们提供了超越硅谷同行的巨大优势。现在,中国拥有七大AI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中的三家,也看到了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创业生态系统。

在这个基础之上,中国的创业者无所畏惧地击败了竞争对手,并将每一招技巧和策略都发挥到了极致,超越了平行的创业公司。这些创业者终于摆脱了他们以前“模仿”的声誉,建立了没有类似竞对的企业。

虽然世界上最精英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仍主要聚集在美国,有利于像谷歌这样公司的发展,但中国的科技公司也正在迎头赶上,迅速缩小差距。

在学术界,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人员与美国同时代的人并肩作战。比如,在AAAI 2017年会议上,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研究人员就发表了相同数量的论文。

甚至在AlphaGo获得胜利之后,中国政府就发布了将中国打造成人工智能创新全球中心的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1万亿人民币(约合15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产业

一年之内,中国的风险投资者投资者在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中投入了大量资金,超过美国,占全球人工智能风险投资的48%。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政府对STEM研究的支出同比增长了两位数。

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有AI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追求产业场景下AI落地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发挥更大价值,也必将会引导更多的企业出现更多的AI的落地案例,脱虚向实,成为AI产业的下一波主流。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