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星球不「宜居」 想去探望尚無期


“宜居”星球不“宜居” 想去探望尚無期

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如何看待華裔天文學家發現離地球最近只有16.5光年的“超級地球”,以目前人類最快速度,多少年到達?

發現就發現了唄,雖然看似“宜居”,但並非真的“宜居”,離發現生命和文明還遠著呢。

這顆所謂的瓦肯星(HD 26965 b)似乎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太陽系外所謂“宜居”行星,比它更近的卡普坦b(Kapteyn b)距離地球才13光年,是一顆環繞紅色次矮星卡普坦星的太陽系外行星。

卡普坦b被認為位於母恆星的適居帶內,他才是潛在已知最近的一顆星球。這兩顆系外行星都不是現在發現的,而是2014年發現的。

HD 26965 b的質量是地球的8倍多,公轉速度很快,只40幾天就轉一圈,而且很可能已被恆星潮汐鎖定,只有一面一直對著自己的“太陽”,這樣的行星不“宜居”也罷。

Kapteyn b體積相當地球的5倍,公轉速度也很快,但尚未見被鎖定的報道。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後者的“宜居”性更強一些。

“宜居”星球不“宜居” 想去探望尚無期


這些年一些國家都通過太空望遠鏡搜索地外文明,包括太陽系外行星,所謂超級地球這樣系外行星已經搜到不少了。

尤其是NASA的哈勃、開普勒、斯皮策、行星狩獵者等太空望遠鏡已經發現了幾千顆太陽系外行星,其中類地行星就有上千顆,所謂“宜居”帶行星也有上百顆。

什麼“地球的表哥”、“大表哥”、"超級地球"也不少。但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現生命或者文明的證據。

這種發現還在不斷的更新和增加,只是證明了在我們廣袤的宇宙,不但有無數的恆星,更有無數的行星,這是宇宙生生息息的一種規律。

而宇宙環境千變萬化,生命或者文明的形式並不一定就是和地球一樣,甚至感知感覺方式也完全不一樣,不同的環境很可能孕育出不同的文明體。

我們現在只是按照地球和人類的狀態來認定所謂“宜居”不“宜居”,這本身就存在著很大侷限性。

我們只有拓寬視野,才有可能更早的發現地外文明。

“宜居”星球不“宜居” 想去探望尚無期


人類現在連太陽系也無法出去,更別說到十幾光年的遙遠深空了。

人類飛行最遠的航天器是旅行者1號,飛了40多年,已經飛離地球215億公里,雖然飛出了太陽風頂層,但還等於在自己家門口。

太陽系的引力半徑有1光年以上,1光年就是9.46萬億公里距離,旅行者1號以目前每秒17公里的速度,還要飛17000多年才能飛出太陽系。

如果要飛到所謂的“瓦肯星”,16.5光年之距,則要29萬年。這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無人探測器,載人航天還才起步,人類真正走出地球的腳步還僅僅印在了38萬公里距離的月球。

上個月美國NASA發射了人類第一艘恆星探測器,叫“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已經飛往太陽探測,到了太陽附近將會利用太陽引力彈弓效應,加速到每秒200公里的速度,如果以這樣的速度飛到16光年遠的地方,也需要兩萬多年。

“宜居”星球不“宜居” 想去探望尚無期


現在美國已經啟動了一個叫“百年星艦”的計劃,就是計劃在100年內建造出能夠飛出太陽系的高速飛船。

這個飛船預期採用核聚變動力,速度達到12%的光速,也就是8.33分之一的光速。

如果用12%光速航行,到達16光年遠的“瓦肯星”就需要130多年。到達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4.3光年距離的比鄰星,就只要36年。

如果這個目標能夠實現,將是人類走出太陽系,走向深空夢想開始變成現實。

時空通訊觀點,歡迎討論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